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斯佳丽.奥哈拉的精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斯佳丽.奥哈拉的精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美国小说《飘》出版以来,许多学者陆续开始研究女主人公斯佳丽・奥哈拉独特的精神品质。针对小说女主人公斯佳丽独特、复杂的性格特点,利用心理活动分析、语言特征分析以及行为动作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斯佳丽具有反抗传统价值观的精神与保卫幸福家园的意志,具有与传统女性迥异的语言风格,以及果断、坚定的行为特点。结果显示:斯佳丽与困苦的生活环境以及当时具有性别歧视色彩的社会价值观进行抗争,从而培养出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最终为自己及家人创造出更加富裕、美好的新生活。

Abstract:Many scholars focus their research subjects on the unique spirit of Scarlett O’ Hara, ever since the American novel “Gone with the Wind” is published. It used the following three analysis methods, including mental activity, language and action, to describe Scarlett’s special and complicated personal features. The result states that Scarlett is strong-willed in resisting traditional values and protecting family, is counter-traditional by not preferring to female language style, and is equipped with high executive capability. The result reveals that Scarlett’s indomitable spirit is gradually formed in the resisting process against her tough life and sexual discriminative social values, and she finally creates a wealthier and better life for her family and herself.

关键词:反抗 塔拉庄园 坚强 执着 不屈不挠

Key words:resistance Tara a strong will insistence indomitableness

一、 引言

斯佳丽・奥哈拉是美国小说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飘》中的女主人公。伴随小说情节的发展,斯佳丽独特的性格特征也逐步地展现出来。本文主要从心理活动、语言风格和行为特征三个层面着力分析斯佳丽的性格特点。

继小说《飘》出版以来,斯佳丽・奥哈拉就成为一位备受瞩目的小说人物。她个性鲜明、固执,不愿意过受人摆布的生活,一直追求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判断处事。

然而斯佳丽原本美好的生活却被战争的炮火摧毁。美国内战爆发后,她之前拥有的一切几乎一瞬间随着战火的硝烟而去。此时,她不得不在承受巨大精神压力和情感创伤的同时,挑起生活重担。也就在这个时候,斯佳丽第一次感受到对土地由衷的热爱。这股热爱正源自她从父亲那里继承的爱尔兰血统[1]。斯佳丽开始意识到,塔拉就是她勇气和力量的源泉,只要塔拉存在,希望就在前方。

时至今日,许多学者都曾根据自己的观点撰写文章分析斯佳丽鲜明且复杂的性格特征。在这些文章当中,她被描述成旧时代的新女性[2],传统的反抗者[3],女性解放运动的先驱[4],以及其他形象。然而本篇论文并没有把斯佳丽刻画成任何其他的角色。斯佳丽・奥哈拉不是别人,她就是她自己―一位具有独特性格的女性。

二、 斯佳丽的心理活动

美国内战爆发后,斯佳丽原本平静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她的心理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她越发坚定地反抗带有性别歧视色彩的社会价值观,并在克服生活困难的过程中开始意识到塔拉的重要性。在这一系列的过程当中,斯佳丽也显示出鲜明的性格特征。

(一) 斯佳丽对美国南方传统价值观的反抗

当时美国南方传统价值观高度宣扬男性主导、女性从属的观点,并且制定出大量的行为准则,其中对女性的约束尤为严格。然而斯佳丽天生性格叛逆,她一直在不同程度上反抗这不公的现实。

“她所处的那种文化也不会相信,因为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将来,从来没有那个时候,从来没有那种文化对女子自然本性的蔑视达到那样严重的程度”[5]96。

上文说明当时在美国南部,女性从属于男性。家庭成为当时女性生活的主要空间和领域。但斯佳丽偏偏不愿意臣服于自己的丈夫,她跳出家庭的舞台做起了生意。美国内战爆发后,生存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斯佳丽只有经营好木材生意,斯佳丽才能供养家人,才能保护塔拉庄园,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这时候,斯佳丽显现出她那叛逆的天性,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她追求自己的人生活。“也只有像斯佳丽这样坚强的人,才能在战后萧条的环境中扭转形势生存下来”[6]177。

(二) 斯佳丽对待塔拉的态度

塔拉庄园是斯佳丽生长的家园,也是她勇气的源泉与精神的支柱。“‘塔拉’源自‘塔拉之山’,这里自远古到6世纪一直是爱尔兰一些山地王国的所在地”[6]150。美国内战爆发后,斯佳丽开始意识到塔拉就是她的王国,她自己就是这个王国新任的守护者。

美国内战不仅对斯佳丽的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改变了斯佳丽对待塔拉庄园的态度。而在这一态度的转变过程中,斯佳丽也逐渐形成了她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少女初期的斯佳丽视塔拉庄园为无物。在小说第二章中,斯佳丽说道:“我不想要塔拉或任何一个老种植园。种植园没什么价值――”[5]43。但在战争爆发后,斯佳丽对待塔拉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她不能荒弃塔拉庄园,她属于这片红土地远胜于这片土地属于她。她深深扎根于这血红色的土壤,像棉花一样吸取养份,长大成人”[5]506。斯佳丽深深眷恋塔拉庄园的红土地,她离不开这里,也绝不会让别人从她手中抢走塔拉。于是斯佳丽开始竭尽全力地守护她的塔拉庄园。最后在小说的结尾,斯佳丽除了塔拉庄园以外,几乎再一次失去了所有,但她依然没有向生活妥协。因为对斯佳丽而言,塔拉才是永恒的,才是她所有力量和希望的源泉。

三、 斯佳丽的语言

知名学者萨丕尔及其弟子沃尔夫共同提出了“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ES),即“语言决定论”。“这个假说可以表述为:我们的语言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模式,相应地,不同的语言表达决定了我们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7]178。从这个观点出发,可引出两个方面的认识:“一方面,语言可以决定我们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语言之间的相似性是相对的,结构差异越大,所反映的对世界的认识越不同”[7]179。

斯佳丽是一个个性极其鲜明的人物。分析斯佳丽的语言特征以及斯佳丽所使用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斯佳丽独特的性格特点。

(一) 斯佳丽的语言特征

莱考夫(Robin Lakoff)在《语言与女性的位置》一书中提出女性语言有其性别特点。其中提到:“女性使用更多的反义疑问句,以及使用更多语调上扬的陈述句”[8]45。

在斯佳丽当时的年代,社会对女性的言行举止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并认为一名真正淑女的谈吐应当具有典型的女性特征,即“尔即尔所言”(You are what you say.)[9]。

1、 斯佳丽拒绝使用反义疑问句

女性在对话中经常使用反义疑问句,由此使话语显得缺乏肯定性,或者带有间接询问他人意见的色彩。但是斯佳丽的性格刚强,在某些场合或在处理类似事件的时选择使用肯定性强的语言。

例如小说第九章,斯佳丽去参加为南方政府筹款的舞会。在捐赠珠宝的时候,范尼和斯佳丽就使用了截然不同风格的语言。“范尼・艾尔辛,一面喊着‘妈妈,我可以捐吗?’一面从鬈发上取下一只祖传的镶有珍珠的重金发卡...‘等一下!’斯佳丽喊道。‘我有东西要捐!’戒指脱了下来,投进了篮子”[5]224。

范尼・艾尔辛为了要表现得像一位淑女,她使用了不确定的语气怯生生地征求母亲的许可。而斯佳丽却没有去征求任何人的意见,就直接把结婚戒指捐了出去。斯佳丽使用的是一般陈述句,语气果断、肯定,充分显示出她的自信,因为她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决定。

2、 斯佳丽拒绝使用语调上扬的陈述句

语调(intonation)是指语音单位声调抑扬顿挫的变化。用不同的声调说同一个词语和句子,就会有不同的含义。女性在回答问句时更多地使用语调上扬的陈述句,这样显得迟疑或缺乏权威[8]49。

当时美国传统观点认为,女性应当在言语上体现对男性的服从。例如,妻子应使用更多语调上扬的陈述句来体现自己服从、尊重丈夫的意见。

小说第二章,斯佳丽的母亲艾伦就使用了语调上扬的陈述句来征求丈夫的意见。“‘奥哈拉先生,斯兰特瑞家有人病了……我就和妈咪去那儿看能做些什么’。她的声音含着询问的语气,似乎在征求杰拉尔德是否同意她实施她的计划,这纯粹是走形式,但却可以让杰拉尔德心理美滋滋的” [5]46。

小说第三十六章,斯佳丽对待丈夫的态度极具权威感。“‘我要自己经营木材生意’,她这样说” [5]768。

比较上面两个例子,艾伦使用带有询问和服从色彩的语调;而斯佳丽则使用肯定语气,并直接把自己的决定告知丈夫。由此可见,斯佳丽对自己的判断和行为充满了自信,即便没有他人的许可她依然会按照自己的原定计划行事。

(二) 斯佳丽使用的词汇

男性与女性平时倾向谈论不同领域的话题。男性更加关注生意、政治、法律事务和税收等话题,而女性则更关注书籍、服饰、饮食、和其它生活话题[10]。在斯佳丽所处的年代,女性不宜谈论死亡、饥饿、生意、税收和时事政治,但是斯佳丽的话语却经常围绕上述话题。

“‘上帝为我作证...等一切都过去我就不再会挨饿...即使我不得不去偷,去杀人...’”[5]516。

“‘选举!’她喊道。‘选举!我们的事跟选举有什么关系,威尔?我们现在是在讲税款...现在我们要筹这笔钱,只要拿塔拉做抵押就已经足够了’”[5]629。

“‘我要自己经营木材生意’,她这样说” [5]768。

斯佳丽上述的这三段对话主要围绕着饥渴、杀戮、选举、税收和生意这些原本传统女性不太关注在的话题。因为斯佳丽当时所处生活环境迫使她面对这些原本应由男人来处理的事物。面对残酷的生活压力,斯佳丽并没有退缩,反而逐渐显现出她那不屈服的性格特征。

四、 斯佳丽的行为

著名语言学家萨莫瓦(L.et al Samovar)指出,在面对面的沟通当中,有65%左右的信息是通过非言语交际的方式传递的[11]。玛格丽特・米切尔在《飘》当中也通过对斯佳丽动作的描写来突出她不屈不挠的精神。

小说第二十四章中,斯佳丽设法把虚弱的米兰妮母子从战火中的亚特兰大带回塔拉庄园。她不得不亲自赶着牛车争分夺秒地赶路,好躲避敌军的炮火。她为了找东西系住牛角,“狠命咬,使劲扯,直到衬裙变成一堆布条摆在眼前...直累得起泡的双手渗出血来,颤抖不已”[5]482。 斯佳丽从小过着养尊处优的贵族小姐生活。但是 “狠命咬”、“使劲扯”、“渗出血”和“颤抖不已”等词,充分体现出斯佳丽当时的坚强和果断。她不是因为惊慌失措而双手颤抖,而是由于需要全力地应对困难而累得颤抖。此时的斯佳丽完全依靠自身的胆识和毅力与命运抗衡。

小说第二十五章中,斯佳丽面对家乡一片片黑色的废墟,“她高高地扬起头...为自己设定了今后的生活蓝图:没有回头路,只能往前走”[5]515。即便面对家乡的废墟,斯佳丽也不会放下她骄傲的面庞。即便几乎失去所有,也浇不灭斯佳丽重新开始寻求希望的火花。

根据行为心理学的观点,人的行为有时是受意识不到的心理倾向所支配,所以人也有受无意识支配的情况[12]。在小说中对斯佳丽动作的描写清晰地勾勒出其坚强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由于斯佳丽具有这样的性格,所以她的行为十分果断、坚定且具有较高的执行力。

五、 结论

斯佳丽・奥哈拉是小说《飘》的灵魂人物。而斯佳丽的灵魂就是她那不屈不挠、从不放弃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品质。整篇论文是从斯佳丽的心理活动、语言特点和行为特征三个方面来分析、展现斯佳丽这种可贵的精神品质。

虽然美国当时传统的价值观念不推崇斯佳丽的这种性格,但斯佳丽却在当今受到了极大的追捧。不计其数的读者,从斯佳丽的人生经历中受益匪浅。与此同时,斯佳丽可贵的精神也深深扎根于这些读者心中。

这篇论文只是我个人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量的学者撰写了有关斯佳丽的文章。我相信,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学者关注这个人物。因为斯佳丽早已经成为永恒的话题,她的精神也被赋予了深远的现代意义。借用英国文豪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名句:“当你在永恒的诗行里与时间同久常,只要人们能呼吸或眼睛看得清,此诗将永存,并赐给你生命”[13]。

斯佳丽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也将在字里行间中得到永生。

参考文献:

[1]朱维芳. 英语电影.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5.

[2]吴君.斯佳丽代表的旧时代新女性. [2009-04-11].

[3]Admin.透过《飘》看现代女性看待生活的态度.[2008-10-26].

[4]邓伟英,黎剑月. 不屈的斯佳丽――《乱世佳人》中的女主人公斯佳丽勇敢不屈的精神及其意义. 肇庆学院学报,2009.30(4):2-10.

[5]玛格丽特・米切尔.飘.王惠君,王惠玲,译.奎屯:伊犁人民出版社,2003.6.

[6]安妮・爱德华兹.塔拉之路.李春良,思宏,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10.

[7]胡壮麟.语言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8] Robin Lakoff.Language and women’s place. Language in Society,1973,2:45-79.

[9] Robin Lakoff.You are what you say. Boston: Allyn &Bacon.1991.

[10] O.Jesperson. Langugae: Its nature.New York:Development and Origin.1992.

[11]L.et al.Samovar.Understanding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Wadsworth.1981.

[12]冯绍群.行为心理学.广东:广东旅游出版社.2008.

[13]威廉・莎士比亚.Sonnet 18.十四行诗. 艾梅,译.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