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其舞翩翩,其乐陶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其舞翩翩,其乐陶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程实施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注重学生作为“人”的个体性发展;学生不再被认为是简单的产品,而是充满着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创造性的学习个体。这既是时代的要求,又充满了人性关怀的色彩,直接逼近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学生被置于教学舞台的中心,不再是走着整齐划一的“军步”,而是各具姿态的“独舞”,其舞翩翩其乐陶陶。这样是不是就意味着教师就可以完全退出舞台,走向教学的“边缘”,甚至当观众呢?如是这样,教师就毫无存在的必要。教师将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着力解决如何使学生“舞之翩翩”、“乐之陶陶”,排除长期应试教育所造成的学习奴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作为一个响亮的口号被提出来,那么怎样才能把它落实到位呢?笔者就此提出一些拙劣之见,以供参考。

一、营造持续的支持性环境,使学生获得主动

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中很重要的一条原理是消除恐惧并使学生对学习感到快乐和自豪,这是自主性学习的前提。但事实上许多学校是在一种恐惧(害怕)的气氛中运作的,大多数学生害怕惩罚、嘲笑和失败。这种害怕使得顺从的学生以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表现自己,却未使他们对学校和学习感到兴奋和快乐。而一些“问题”学生则害怕到校,表现出种傲慢、自我保护性的“态度”,并显示出一些能欺骗成人的行为方式,而他们的“问题”,往往主要表现在学业不良方面。缺乏有关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和知识的教师一般只是对学生的表面征兆作出回应,而不分析其中的原因。采用传统的强制性方式和方法对此并无效果。争取学生合作和信任或许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最有效方法。学生在一种免于强制和恐吓的氛围中会学习得更加刻苦努力,而教师必须找到授权孩子的方式以释放其潜能而不是仅仅强制他们行事。教师必须时刻确保所有学生都认识到:课堂中将没有嘲笑,没有羞辱,没有指责。

对此,要营造“持续的支持性环境”并“使学生获得主动”。全面质量的教师将建立一个成功导向的课堂,这一课堂承认一些学生需要获得比其他学生更多的支持。这种教师会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实现这一目的,如同学指导、辅导、支持性小组等。“持续的支持性环境”不能仅靠嘴巴说说而已,仅仅在教室中挂上一些激励性的口号也是不够的,教师应提供各种不同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并获得额外的信息和指南,如指导、辅导、技能游戏、独立学习等,并鼓励所有学生都相互支持。随着每一个学生都开始一起工作并对其他同学的成就感到自豪时,真正的支持性环境才会建立。只有在此时,班级的氛围才会完全不同于以往,所有学生都会积极地学习并对学习表现出格外的向往。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也就获得了它赖以发展的前提环境。

二、实施终极关怀教育,使自主学习成为需要

新课程的实施,旨在实现学生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而只有使自主学习成为需要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拉塞克和维迪奴说:“除了传播知识外,教育还担负着让人们具备正确对待这些知识的态度的使命……教育首先应是发展认识的手段,而不再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学习的态度问题解决了,学生会自觉认识到学习是自身发展的必要前提,真正体会到学习是自身的需要从而自主学习,这样,问题就从本质上解决了。

世界的快速发展既充满诱惑又充满压力,尤其在世纪交替、社会转型时,学生心态难免有四种倾向:物欲化倾向、粗俗化倾向、冷漠化倾向、躁动化倾向,再加上沉重的书包、家长殷勤的嘱托、教师冷漠的“教条”,使得学生出现人格的缺陷、人性的扭曲等一系列病态特征。学习已被剥夺了人性中“温暖”的一面,成为一种酷刑,自然也就无从谈及自主学习了。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呼吁教育中文化精神内涵的回归,实现对工具理性主义的超越,关注学生的整个人生,实施终极关怀教育。作为教师,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抛开人的尺度,任何“周密”的理论、“精湛”的技术、“灵活”的艺术,都将因其论据不足而显得“苍白”、“乏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善待学生的“个性”,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以张扬;扩大教学的外延,使关怀从课堂走向学生的生活、思想,以“温暖”的韧性引导学生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对于永恒的价值、理想、信念予以热切的关注,为学生心中点燃一盏“向往崇高”的明灯,抵制外界的侵蚀;注重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培养学生如何以智慧的目光看待世界,而不是仅限于对知识的敬畏。这样使学生明白了自己的独特,发现了自己的价值,体会到了自己对于社会和他人的重要性,从而产生了对实现理想的无比渴望和提高了自己的强烈需求。这样,问题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人身上。”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如何把这种能力引发出来。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教育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实施终极关怀教育,虽然这被认为是一种“教育之梦”,却是一种必要的“乌托邦”。

三、自主学习由教师的引导开始

以上两点,侧重于自主学习的环境层面和思想层面的分析,试图从理论上说明自主学习的必然,但我们不得不回到实践的层面上,考虑怎样把“必然”落实为“现实”,这仍然需要从教师的行为方式加以认定。

自主学习由教师的引导开始,这涉及习惯、状态、心理、个性等诸多因素;教师应把自己的角色始终定位在引导者上,尊重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尊重创造性,与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关系。就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是教育所有学生,因此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

2.教师要谨慎地运用学生资料袋中的各项资料,并且对于同事所提出的其他意见,也要小心地采纳,尤其注意不要形成先入为主的成见。

3.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的机会。

4.要经常仔细地自我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文化、不同性别的学生上有差别。

5.如采用能力分组教学,要不断地检视学生在分组中的位置,以便随时更换。

6.要尽量公平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7.在实施奖励时,切记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可因学生来自于不同的种族、群体、男性或女性、社会阶层等而有不同的对待。

8.要常常了解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自己在期望上有偏差,随时检视,随时修正。

当学生发现自己处于关怀与爱护之中,就会把学习理解为责任;当学生发现自己处于关注与信任之中,就会把学习理解为兴趣;当学生发现自己处于融洽民主的学习气氛中,“从众”心理使他把学习理解为一种“必然”;当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理想时,学习也就成了需要;当学习成为需要时,“自主学习”的口号也就得到了落实。此时,学习舞台也就其舞翩翩、其乐陶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