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大学遭遇高尔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大学遭遇高尔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教学、科研实力,而不是大楼、大门或者搞其他什么“花架子”

见到《望东方周刊》记者时,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显得很不耐烦甚至有些恼怒。在斥责关注厦大“高尔夫事件”的媒体“素质差”之后,他抱怨说:“媒体为什么总爱关心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厦大有这么多好的事情,你们为什么不关注?”

在《中国教育报》10月24日发表的专访中,朱崇实说:个别媒体和社会上的一些人需要更加理性,“我认为,个别媒体对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要有更好的反思。”

校长之怒的背后,究竟谁应该或者更应该反思呢?

“每个学生都要学会打高尔夫球”

在一大片空地上零星分布着几个小小的湖泊,旁边还有一排尚未完工的水泥平房。地上的泥土呈灰黑色,据现场施工人员介绍,这是刚刚种下的草种,还没长出绿色来。

这是厦门大学漳州校区正在建设中的“目前国内最漂亮的”高尔夫练习场。据了解,练习场利用了校区内的一块洼地,总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拥有3个练习洞。

近日,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在山东大学参加高校合作与发展论坛时表示:今年06级厦大学生都要上高尔夫球课,其中对管理、法学、经济、软件学院的学生还是必修课,每个学生都要学会打高尔夫球。

《望东方周刊》记者从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了解到,实际上,厦大开设高尔夫课程已有一年多时间。2005年9月,在厦大体育课课表上,正式出现了高尔夫球和舞龙舞狮两门课程。据了解,该校体育必修课中有田径、武术、体操等30多个选项,高尔夫球是其中之一,大一、大四学生都可选修。今年厦大共有120名学生选修了这门课程,分为4个班,1个班每周2个课时。

厦大体育部副主任、高尔夫球课程老师林致诚表示,目前学校本部和漳州校区的高尔夫课都是在校外租用场地,租金由学校负担。学生只需承担每学期50元至100元从学校到球场的交通费用。

该校体育部的一位老师反复向记者强调,开设高尔夫球课的场地成本不算高,“由学校出面出去租球场,租金很便宜,一个班每学期大约为几千元,漳州校区的新高尔夫球场建设费用也不高,因为土地是学校自己的,建设成本也就在200万至300万之间。”

“意料之外”的激烈争论

“厦大学生必修高尔夫球”的消息一经传出,网络和媒体上对此的讨论和争议声便不绝于耳。这显然有违厦大校方的立场――高尔夫球只是新开的一门普通课程,没有必要多加讨论。

在国内一家门户网站专门以“高尔夫球是否应成为大学生必修课”为题开设的一项调查中,参与投票的1775名网民中,表示赞成的占45.9%,持反对观点的达48.2%,另有5.9%表示中立。

持赞成态度的网民大多认为,高尔夫就是一种运动项目,其实跟足球、篮球没有本质区别,让学生多学一项社交技能也不错,没必要给它戴上“贵族”的光环。“厦大此举为适应就业市场化需求,是摆脱高等教育模式化、平庸化的新尝试。”

反对观点表示,高尔夫是一种“贵族运动”,其场地破坏环境,浪费资源。有网民认为,“人人会打高尔夫”是对教育的误导,大学应该教给学生丰富而实用的知识,培养其吃苦耐劳和努力奋斗的精神。更有网民指出,一边是不少学生因为贫困而念不起大学,一边是高尔夫球成为必修课,这无疑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

在厦大校园,人们对此态度也不一致。厦大化学化工学院的一名研一女同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高尔夫球听起来蛮新鲜的,但如果学校不作硬性要求,我肯定不会选这门课。一周短短两个课时能学到什么,更别说锻炼身体了,还是集中精力学好自己的专业课要紧。”

另一位厦大经济学专业的大四学生则表示:“无所谓啊,开什么课是学校的事,只要学校承担费用,不增加学生额外负担就行。如果要求必修就去上一上喽,反正也没玩过。”

然而毕业于厦门大学的涂先生却对这种态度进行了反驳,他认为:“学校承担场地租用、建设经费,钱从哪来?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钱再少也是国家的财政投入和学生学费,现在大学收的学费一天比一天高,学校在用钱的时候有没有做到科学决策?好钢应该用在刀刃上。”他说。

“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

厦大高尔夫的课程,使更多的人注意到这样的迹象:在部分高校中,确实有一股追求奢华建设的“富贵病”在蔓延,这股风气正严重影响到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与公平性――豪华校门、高尔夫球场,以及不少高校动辄几千亩地的圈地扩张……

厦门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告诉《望东方周刊》记者:“学校开课程、建教学设施本无可厚非,关键是之前是否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广泛的调查,以确保教育资源投向最急需的领域。在教学科研实力、学科建设还有待完善的情况下,把学校的人、财、物力用于修建高尔夫球场,确实有点本末倒置。”

在中国人民大学行政法学博士生导师莫于川教授看来,教育资源的分配究竟应该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其实是不言自明的。

“为什么还会屡屡出现高校的豪华工程?究其根源,部分高校管理者扭曲的政绩观难逃干系。”莫于川表示,“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中,对高校领导的考核仍未摆脱考核党政机关干部那一套。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是个长期工程,而校长、书记任期就那么几年,为了快出政绩,各种各样的形象工程也就不难理解了。”

莫于川认为,高校“富贵病”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教育管理的民主化程度不足,“学校的教代会、学代会基本上流于形式,教师、学生对学校事务不具备决策权,导致他们的意见得不到充分表达。”

“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教学、科研实力,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国情,有限的资源理应优先投向科研、教师进修提高和对外学术交流等领域,而不是大楼、大门或者搞其他什么‘花架子’。”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周运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