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周敦颐的“无极而太极”的本体论思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周敦颐的“无极而太极”的本体论思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从以下方面论述了周敦颐的“无极太极”的本体论思想,探究其价值所在。首先,考察了“无极”、“太极”的思想渊源;其次,提出了笔者对“无极而太极”的本质的理解,再次,论述了“无极而太极”的本体论价值,认为圣人境界即是人与“无极而太极”完全合一之境界。最后,论述了其历史贡献及现代价值。

关键词:“无极”;“太极”;本体论;价值

中图分类号:K2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1-0228-02

引言

周敦颐,字茂叔,因其曾在庐山濂溪结庐讲学,世称濂溪先生。《宋史・道学传》亦将周敦颐列在首位,反映了其在理学中开山祖师的地位,而正是他确立的“无极而太极”的本体论思想确立了此地位。宋以前儒学之理论缺陷是“知人而不知天”(《宋史・张载传》),其本体论思想匮乏,而道家和佛家之本体论思想则比较丰富。周敦颐建构了“无极而太极”的本体论,把儒释道均使用的“无极”、“太极”与“阴阳五行”学说和儒家“仁义礼智”等相融合,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为融合儒、释、道开拓了道路。本文试通过分析周敦颐《太极图说》中“无极而太极”的本体论思想,进而揭示其价值所在。

一、“无极”、“太极”之思想渊源

《太极图说》曰:“无极而太极”。“无极”一词最早见于《老子》第二十八章:“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王弼注“无极”为“不可穷也”。《道藏・灵宝自然经诀》:“太上玄一真人曰:太上无极大道,无上至真。”此“无极”即“真常”,具有本体“道”之义。华严部《渐备一切智德经・初发竟悦豫住品》:“若能得立悦豫地者,成菩萨住,建立广大无极之道,如是景模无限。”此“无极”亦指“无穷”。可见,“无极”一词已普遍被道佛所使用,大抵指“无穷”和“真常”两义。

“太极”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大宗师》》:“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太极”即指天地未判之元气,是宇宙之本源。王弼注《周易・系辞》曰:“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其用四十有九,则其不用一也。不用而用之以通,非数而数之以成,斯易之太极也。”把“太极”解作“一”,在王弼那即是“无”或“道”。而裴■以“有”解“太极”,《崇有论》:“夫总混群本,宗极之道也。”以为“太极”是总混群有之本体。可见,“太极”亦主要有两种含义:在宇宙生成论中指阴阳未分之气;在宇宙本体论中是指万物之本,其中有本体“有”、“无”之分。

二、“无极而太极”的本质

笔者认为,“无极而太极”是周敦颐本体论思想之表述。“无极”和“太极”都是指宇宙本体,理学家多以“道”称之。在中国哲学中,“宇宙是一个总括一切的名词。万事万物,所有种种,总合为一,谓之宇宙。”“无极”意谓宇宙本体无穷无际无形无状,无可名状。“太极”指宇宙本体是最根本的实有,是为究竟至极之体。《朱陆太极图说辩》载吴草庐言“道也者,无形无象,无可执著,虽称曰极,而无所谓极也,虽无所谓极,而实为天地万物之极,故曰‘无极而太极’。”“无极而太极”,意谓“无极即太极”,而非“无极生太极”。“无极”不是指没有任何物质的空无,而是如《朱子论太极图》云 “至无之中,乃万物之至有也。”“太极”即是“无极”的另一端“至有”。周敦颐“无极而太极”的本体,即是有和无的最高统一。

作为宇宙本体论的“无极而太极”,也具有生成论的含义。作为生成论而言,它是对宇宙的自然演化过程及其历史过程的根源状态的描述和高度浓缩的提升。《太极图说》曰:“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在周敦颐看来,太极具有动静两种性能,因动而彰显其生化功能,因静而归于其自身。动静两种性能互为其根,是太极作为宇宙万物的根源的内在规定性。当动静两种性能处于隐伏状态,二者统一于“太极”;当二者进入显发状态,则“太极”便衍生出阴阳二气,由此衍生出金木水火土五行。随着二气五行的运动过程的开展,“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无极而太极”既具有本体论之含义,亦具有生成论之含义,这表明周敦颐的思想体系处于由生成论向本体论的过渡阶段。正如余敦康先生所云,“无极而太极”,“这个命题的歧义一方面以浓缩的形式反映了中国传统思想关于本源问题的探讨一直是生成论与本体论纠缠扭结含混不清的历史情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理学开创时期力图从生成论向本体论转化过程中的困惑和目的。”

三、“无极而太极”的本体论价值意义

“本体论”一词是“ontology”之译名,“ontology”是关于“being” 即“有”的学问,第一次给“本体论”一词作出定义的是17世纪的德国哲学家沃尔夫,他指出:“本体论,论述各种关于‘有’的抽象的、完全普遍的哲学范畴,认为‘有’是唯一的、善的;这是抽象的形而上学。”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讨论西方传统哲学那样的形而上学问题的是“道”论。“道”即指宇宙万物之本质、本根。金岳霖先生指出,“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似乎是道。所谓行道、修道、得道,都是以道为最终的目标。”

本体论作为一种对宇宙万物追本溯源式的探讨和追问,同时也是一种指向无限性的终极关怀。孙正聿先生认为,“哲学本体论具有三重基本内涵,即:追寻作为‘世界统一性’的终极存在;反思作为‘知识统一行动终极解释’;体认作为‘意义统一性’的终极价值。”而在以“道”为本体的中国传统哲学中,“他们的‘道’既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又是人们应该追求的理想境界,世界本体和价值渊源合而为一,‘体道’的‘至人’和‘法道’的‘至德之世’是最高的人格价值和社会价值。”周敦颐的“无极而太极”思想很好地表现了这一点,即本体论和价值论之统一。

当周敦颐赋予客观世界以价值意义的时候,“太极”即是天道性命的代称。圣人能够完全地、实在地通达、了悟宇宙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与天地合其德”,从而将人生的终极价值意义以最高原则的方式予以肯定,为社会人生立法。“无极而太极”产生了阴阳二气、五行万物和充满意义的人生世界,人的生存价值正在于,在获得生成的同时,同时获得价值和意义世界;人的使命亦在于通过对现实宇宙人生的客观图景和过程的了解,从而领悟其中大化流行、生生不息的“无极而太极”所张扬的价值意义。圣人境界即是人与“无极而太极”完全合一之境界。

结语

在三教融合的社会思潮下,周敦颐援佛道入儒,构造了糅合佛老、熔铸《易》、《庸》的道德形而上学,可以说走出了一条儒学改造的新路子。周敦颐之历史贡献正在于其大胆地吸收了佛、老的思想,创立了“无极而太极” 这一富有开创性的本体论思想。周敦颐之后的宋明理学家如二程兄弟、张载、朱熹、王阳明等,都致力于构建“天人合一”的本体论的思想体系,不愧为开一代风气之先的理学家。

当今中国亦处于西方文化的极大冲击,如何吸收、利用西方文化的思想资源,使自身不仅能成功地融入世界全球化大潮之中,又能复兴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周敦颐的例子可以说是一个极好的启发。改革、整合文化思想、价值观念等就应有此创新意识。这是其深刻的现实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1-4.

[2]余敦康.内圣外王的贯通――北宋易学的现代阐释[M].南京:学林出版社,1997:169-172.

[3][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89-191.

[4]金岳霖.论道[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16-17.

[5]孙正聿.哲学通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231-235.

[6]赵馥洁.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2-4.

On Zhou Dun-yi’s “Wuji but Taiji” the Ontological Thinking

ZHOU Qun-lin

(Hainan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Wenchang571321,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followingaspects of Zhou Dun-yi’s “Wuji but Taiji” ,the ontological thought,to explore its value. First of all,investigating the thought origin of “Wuji” ,“Taiji”,and then proposed by author to “Wuji but Taiji” understanding. Again,it discusses “Wuji but Taiji”,the ontological value of that realm of that sage man. Finally,it explores his historical contributions and modern values.

Key words: Wuji; Taiji; ontology;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