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我国经济增长与贫困的关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我国经济增长与贫困的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随着我国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贫困状况得到了缓解,反贫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经济发展并不能消除贫困,我国贫困现状依然严峻,而且随着经济发展会出现新的贫困。本文将从贫困地区特征分析经济增长贫困关系以及温饱问题解决后我国的贫困问题。

[关键词]经济增长 贫困 反贫困

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不同的贫困地区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我国贫困地区仍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1.经济发展水平低

贫困地区生产方式原始;生产手段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粮食自给不足。据1986年统计,全国664个贫困县人口和耕地各占全国总数的25%左右,但其农村社会总产值却仅占全国总数的14%;粮食总产量占18%;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为16.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4.2%;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总数的比重为31.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4.2%;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比全国低42.2%,平均每亩耕地施用化肥为8.9公斤,比国平均水平低33%。

2.自然条件差,生态严重失调

许多地区农业条件恶劣,深山区水土流失严重。西北地区干旱缺水,溶岩地区缺土少水,江南红壤贫瘠,华北贫困地区长年受到旱、涝、改腻的历史直接导致了农业自然生态的恶性循环。

3.社会发育程度低

贫困地区社会发展水平低,社会发育程度具有低级性。一是交通不便,通讯落后。交通和通讯落后必然造成信息闭塞,许多乡镇特别是深山区的乡镇,由于信息不灵,年复一年保持着原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二是文化科技不发达,社会性基础设施落后。贫困地区的人均教育设施、人均卫生设施、人均文化娱乐设施、人均科技设施等水平低,文化科技及卫生状况落后。三是市场发育程度低.在贫困地区的经济中,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的比重,农产品的商品率很低,商品市场虽然存在,但发展缓慢;整个市场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四是社会活动的封闭性.贫困地区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文化不发达等,人们社会活动的范围极其狭窄,从而形成了保守、愚昧、固守传统.不思脱贫等贫困文化特征。

4.人口增长过快

在贫困地区,“唯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现象比较普遍,人口增长率一般在2l%以上。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已经成为脱贫致富的重大障碍。

5.经济关系上的依附性

贫困地区在经济活动和整个国家的经济关系中具有较大的依附性。许多贫困地区的粮食不能自给,要依赖于从其他地区调进粮食才能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许多地区的工业极不发达,农用生产资料和工业生活消费品的自给程度很低,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必需的大量家用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要依赖其他地区的输入;贫困地区输出的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贫困地区的财政不能自立,长期依赖国家补贴。财政难以自立,必然导致区域政府推动发展的努力减弱。

从以上对我国贫困地区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是导致一个地区发生贫困的主要原因,反过来,也是贫困的主要表现。可见,经济增长对反贫困有积极影响。

从上个世纪的7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扶贫工作,从1978年开始,在不到30年的扶贫工作中,已经有将近2.5亿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到2007年,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只剩下约2000万。许多国际机构对中国扶贫所产生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世界银行的统计数字更表明,正是由于中国贫困人口的迅速减少,才扭转了世界贫困人口上升的趋势。在上个世纪最后十年,国际社会做出了千年承诺,要迅速减少世界的贫困人口,为此各国政府也做出了许多努力,但是在多数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的数量仍然在上升,与此不同,中国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贫困人口也在迅速减少。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总体上,对我国扶贫减贫有很大促进作用。然而,近年来我国绝对贫困人口数量的下降速度趋缓,个别年份甚至还增加,2003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比2002年末不降反增了80万,达到2900万人,缓解贫困变得越来越困难。单纯的经济发展不能有效减少贫困,这已是一个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经济发展中的贫困发生的原因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从理论和社会两个角度分别对其进行分析:

1.经济增长导致贫困发生的理论原因分析:丰裕中的贫困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了丰裕中的贫困的现象:在一个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条件下,尽管随着国民收人的不断增长,社会已经相当丰裕,但是由于投资引诱不足和消费倾向低迷,将会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充分就业难以实现。简单来说,丰裕中的贫困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贫困不但没有被消除或减少,反而依然存在或加剧。虽然凯恩斯针对资本主义的发展首先提出了丰裕中的贫困的概念,但是目前发展中国家也存在这种现象,并且已有很多研究。理论上分析,经济增长导致贫困发生时可能的。

2.经济增长导致贫困发生的社会原因分析

(1)经济增长导致贫困线上升。贫困线会随着经济发展而有所提高,有一部分原先在贫困线边缘但是不属于贫困人口的人群会滑到贫困线以下,从而成为新的贫困人口,而且是绝对贫困。

(2)贫富差距扩大。经济增长不可避免会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一方面,会产生新的贫困,另一方面,会加剧本来贫困的人口的贫困状况,贫富差距产生的是相对贫困。

(3)因病因学致贫。随着经济增长,生产、生活成本都会增加,对于一个可以正常生存的普通家庭,一旦遇到子女上学或是家中有病人的情况,高昂的学费和医疗费会让一个家庭陷入困境,这就是经济增长带来的因病因学致贫。

综上所述,经济增长导致贫困发生有其理论依据和现实社会原因,经济增长不可能使每个地区都获得“涓流效应”,也不可能使每个地区分享到同样的经济发展的成果,因此,经济的发展并不能自动解决贫困问题,贫困必须依靠人们的主动力量去解决。

3.解决经济增长中贫困发生的对策:参与式扶贫

基于以上对经济增长导致贫困的原因分析,传统的政府主导的扶贫方式已不能完全解决贫困问题,而实践证明参与式扶贫在解决中国贫困问题中的效果显著。一方面,参与式扶贫重视贫困地区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会让他们完全参与到扶贫的各项工作中,从而缩小贫富差距。另一方面,参与式扶贫以当地社区为基础,以当地贫困人口为主体,让他们也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最后,参与式扶贫注重可持续发展,重视当地贫困人口的能力建设,因此,可避免返贫现象。

世界银行2009年的一份报告指出,虽然中国自2009年提高了扶贫标准,但是中国政府的扶贫标准和投资计划依然难以达到国际标准。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按照国际标准计算得出的中国消费贫困人口数在国际上仍排名第二,仅次于印度。世行报告指出,尽管中国的农村地区更为贫困,但“整个国家高度分权化的财政体制却持续地偏向城市”。世行报告提出了一个中国大幅增加扶贫投入的政策框架。按照该计划,中国需要新增扶贫投资1546亿元,这大约是中国2007年中央和地方总税收的3.1%,占2007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GDP)总量的0.6%。

综上所述,虽然经济增长同样会产生新的贫困,但是经济对于反贫困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中国的扶贫工作需要强大的经济做支持,只有经济发展,贫困才会减少。

参考文献:

[1]彭刚.丰裕中的贫困.教学与研究,2005,(12).

[2]李实岳,希明.调查显示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

[3]世行报告称中国贫困线与国际标准差距悬殊.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