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宝宝不爱说话是有孤独症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宝宝不爱说话是有孤独症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专家简介:

金利波,儿童心理卫生专家,现任江苏少儿频道儿童心理卫生顾问,江苏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成员。同时还是多家媒体的儿童心理卫生专栏撰稿人,对解决儿童心理问题有着丰富、专业的经验。

妈妈提问:

我的宝宝快三岁了,从小一直是奶奶和外婆轮换着带的。最近我带他去上早教课程。我发现他和同龄的小朋友之间存在很大差别。我和其他小朋友能够简短地对话,而我在家里和宝宝就不能够进行一些简短对话。我问他在小托班里的一些情况或者在外面玩的情况,他常常不吱声或者说不知道。他很少能叙述一件事情的主要部分,几乎不会用你、我、他,说话口齿不清楚。还有。他说话的时候也很少用眼睛看我。在早教课里也不跟其他小朋友玩。我的宝宝会是孤独症吗?

专家解答:

在接触和深入访谈中。孩子的父母又向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细节。他们夫妇平日忙于工作,孩子出生后的一年半中,主要靠奶奶照顾。奶奶已经65岁,不喜欢与周围的人多接触,喜欢在家里安静地看书、看报纸,经常长时间地让宝宝独自看动画片。

我注意到。他在与爸爸妈妈互动的时候,常常叫“妈妈――”或者“爸爸――”,随着招呼声,他已经来到妈妈或者爸爸身边,用眼神、表情、手势和身体动作做出各种肢体语言,却很少运用口语哪怕最简短的口语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希望。由于他们已经共同生活了将近三年时间。母亲或者父亲能够理解他的身体语言。然后就做出反应,他看见父母的反应后,小脸上出现相应的表情。

我还注意到。宝宝在招呼父母的时候,眼睛有在短时间内与父母眼睛对视的过程。只是当父母做出反应之后,他的眼光很快转移到手中的物品上。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宝宝有主动与父母之间进行交流互动的愿望和内容,他们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够产生共鸣和达成,体现出可以理解的、和谐的氛围。

而患有孤独症的孩子没有主动交往的愿望。深深地停留、滞留在自我的世界里,即使周围的人、最亲爱的父母用尽各种方式方法试图吸引、唤醒、唤回他们,他们也常常毫无反应,或者有时候出现非常被动的、答非所问的反应。这样的交流互动无法产生共鸣,父母会明显感觉到和孩子的交流互动是非常困难的、难以理解的、生涩的,感觉是对牛弹琴。体现出不和谐的氛围。

了解了患有孤独症的儿童和这个宝宝之间的本质差别,当务之急是需要父母多用开放式的问题。主动反问宝宝的意图:“你想要做什么?你想怎么玩?你希望我怎么做?”观察宝宝的表情和反应。然后。父母尝试性地配合宝宝做出反应。观察宝宝对父母做出的反应有怎样的回应。这个过程父母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致的观察力。

在访谈中,我发现这对父母与宝宝的语言交流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父母没有口头语言。直接做出动作反应。试想。如果孩子觉得不说话同样可以获得满足。同样可以达到目的,得到自己想要的,那么孩子怎么能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体验、理解到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和载体呢?二是父母与宝宝的交流比较简短,父母自称为爸爸、妈妈,称孩子为宝宝,如“爸爸和宝宝玩”“妈妈给宝宝扶着”。这并不算是错,然而严格上来讲,对于35个月的孩子,他成长的过程中更多地听见“爸爸、妈妈、宝宝”这样的称呼。结果必然是他只有更少的机会听见“你、我、他”这样的称呼。他更少有机会把这样纯语言符号的人称代词和眼前看见的真实人物形象紧密联系起来,他更少有机会在真实的语言情境里听见、模仿、跟随、练习这样的人称代词和语言模式,那么,必然在他自己的语言中更少运用这样的人称代词,更少说出这样的口头语言。总的来说。孩子的真实生活中缺乏必要的语言学习环境。

我们经过这样细致的观察和客观的分析,消除了父母对宝宝是孤独症的疑虑。然而,宝宝真实存在的问题需要郑重地让父母知情,鼓励他们正视宝宝的问题。

目前,宝宝处于发育滞后阶段。非常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像上面分析的那样积极地付出自己的实际行动。令人欣慰的是。一个月之后,他们来回访,宝宝比一个月前有了许多惊喜的变化,父母高兴地说:“及时求助专业机构,寻求有针对性的帮助,为我们赢得了帮助宝宝的宝贵时间和专业有效的方法,我们现在更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