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破解农村饮水难题的河北“样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破解农村饮水难题的河北“样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河北省地处华北,北依燕山,西靠太行,因地处黄河以北而得名。全省面积18.77万平方千米,总人口7034.40万,是全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

河北省,尤其是山丘和滨海区,历史上就存在着严重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水资源总量严重缺乏和地质构造造成的水质不合格,一度使河北3500万名农民“喝上干净水”的基本生活需求成为每天必须面对的难题。

2005~2011年的7年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河北省按照“统筹规划,城乡一体,分期分责实施,以适度规模的联村集中供水为主,整县推进与重点工程相结合,集中供水与分散供水相结合,加快建立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的总体工作思路,共投资77.51亿元,解决了1659万名农村居民和63万名农村学校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同时,涌现一批思路科学、组织严密、措施有力、成绩明显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亮点县。

“逼”出来的农饮工程建设拓荒牛——馆陶

馆陶县水利局副局长张廷芳当时怎么也想不到,他们因资金短缺而采取的联村供水做法,日后竟成为在河北省乃至全国推广的农饮工程建设模式,馆陶县也因此成为河北农饮安全工程建设的拓荒牛、全国农饮安全工程建设的示范县。

2003年,馆陶县实施饮水解困工程时,在国债资金分配和配套资金筹集上遇到了难题,一些村自筹的资金难以凑齐。水利局工作人员在多次走访、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在河北省水利厅农水处有关领导的支持下,大胆地把魏僧寨、十里店、陈庄等3个村的饮水项目资金25万元打包使用,又自筹资金19万元,在村庄密集的魏僧寨建起第一个集中供水站,实行联村区域供水,分户按表计量收费。

集中供水站的供水质量好、保证率高、供水时间长,附近村庄看在眼里、馋在心头,纷纷要求接入供水站管网。

最终,这个供水站解决了20个村的供水,日供水能力达到500余方,受益人口达2万多。由于供水量上去了,一年下来,供水站除去电费、维修费和职工工资,还能略有盈余。

上级满意,群众乐意,经营可行,这条路走出来了!

就这样,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城市化”的发展目标,馆陶县在全省率先启动了以集中供水站为主要形式的农饮安全工程,被水利部、河北省水利厅确定为河北省第一个“解决饮水安全重点推进县”,全力推进“合理化布局、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管理”的农村供水新模式。

“以前,我们吃水都到村里去拉。现在,只要拧开家里的水龙头就有干净的自来水流出来。我们一大家七八口人,一个月才用六七方水,水费最多10元。”寿山寺乡高庄村村民郝焕凤对集中供水的水质水价很是满意。记者在她家的二层小楼里看到,有了自来水,她家已经使用上了冲水马桶和全自动洗衣机。在村里新建的居民小区,因为有了自来水,村民直接在房顶上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

房寨镇王寨村村民王瑞庭老人已年近七旬,记者来到他家时他正在给自家小院里种的葡萄浇水。“我家已经接上自来水两三年了,不仅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而且自来水的口感好,做的饭好吃。”王瑞庭老人激动地说。

这情景,在2004年之前,对馆陶县的很多农民来说还是一种奢望。

据馆陶县水利局调查资料显示:2004年,馆陶县地下100米以上的所有浅层水已经基本枯竭。村民能够取用的水多为苦咸水,并且一定程度上存在氟超标、细菌超标等情况。全县饮水不安全人数达到21.13万人,占农村人口的82%。“当时因水质问题,馆陶县一些地方氟斑牙、胆结石等病患者非常多。天热时,一些村民身上起斑。”馆陶县水利局副局长张廷芳回忆。

馆陶县农村饮水第六(车疃)供水站位于馆陶县城北5公里处,总投资500万元,设计日最高供水量1500立方米,担负着馆陶镇和柴堡镇共16个村近2万人的供水任务。“车疃供水站采用水利局牵头、农民参与的管理模式。供水站负责总管网和总表的维护管理和抄表收费,村用水协会负责村内管网和分水表的维护管理和抄表收费。这样既减少了人工成本,又降低了工作难度。供水站还做到水量、水价、水费三公开,保证群众吃上明白水、放心水。”该站站长李云飞介绍。

截至目前,馆陶县已建成运行集中供水工程11处,日供水能力达到2.1万立方米。全县农村集中供水人口已达269个村庄25.2万人,集中供水通村入户率达97.1%,辐射受益面积450平方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统一集中供水基本全覆盖的目标。

“为了做好‘以水养水’文章,馆陶县水利局供水总站目前已经建立了集中供水维修基金账户,从上缴的水费中按比例提取部分资金,用于以后各水站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更新,为馆陶农村集中供水模式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障。”馆陶县水利局局长牛健英告诉记者。

城乡统一供水的领头羊——大厂

大厂回族自治县毗邻首都北京,与北京市通州区“一河之隔,一桥相连”,是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13县之一、河北省县域经济20强。“十一五”之前,大厂回族自治县的105个村庄中,有74个村庄5.9万人饮用自打小眼井水和村级简易自来水,水质不同程度地存在污染和氟含量超标等问题,有14个村1.4万人氟中毒情况严重。

根据地域小、人口少、经济强的自身特点,2006年,大厂回族自治县决定把广大农民群众最关注、最急需的饮水安全问题作为赢民心、促发展的头号“民心工程”来抓,积极对接河北省发展适度规模集中供水的发展思路,被河北省水利厅确定为“十一五”期间全省集中供水试点县。

“大厂城乡统一供水工程从勘察设计阶段开始,就坚持高标准起步。为确定一条既经济又便捷的供水管线,大厂县水务局先后三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逐村踏勘线路。2006年7月,省水利厅、省水利勘察设计院和廊坊市水务局组织专家团,对大厂统一供水工程的工程设计、资金筹措、工程管理、水源井水质、供水保障、应急处理措施、受水群众用水价格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证,为工程的高质量建设提供了规划保障。”大厂回族自治县水务局副局长吴永刚说。

在大厂回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2006年开始,大厂城乡统一供水工程共投资3300万元,完成2个水厂主干线、直线、分支线的铺设和94个村庄村内管网改造,使全县105个村庄的9.3万名农民全部吃上了“同源、同网、同质”的安全水,在河北省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大厂回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孙宝水在工程完工后曾风趣地对一位村民说:“我们俩现在喝的是同一根管子里的水。”

“现在大厂流行这么一句话,‘大水缸下了岗,太阳能上了房’。”陈府乡东厂村71岁的村民韩文生指着院子里久已不用的大水缸感叹地告诉记者。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对大厂农村群众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用水观念冲击很大。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好以后,因为水源不足而“大马拉小车”的情况不见了,因为水质问题引起的各种病症患病率降低了,因为水压不足不能使用的全自动洗衣机、电热水器等家电进农户了。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好后,实行装表到户、计量收费和定额管理,群众节水意识普遍增强,大厂回族自治县一年节水就高达117万吨。

由吃水难、水难吃到吃好水、方便吃,如今,大厂回族自治县的广大农民彻底摆脱了高氟水、污染水的危害,全天24小时用上了安全、方便的水厂水。有群众高兴地说:“用上安全水,大步奔小康,缩小城乡差别,统一供水迈出了一大步。”

高起点的农饮工程建设“黑马”——固安

“与馆陶县起步早相比,固安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优势在于有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建设起点相对较高。”在驱车赶往固安的路上,河北省水利厅农水处副处长张朝阳告诉记者。

固安县位于河北省中部,总人口40万,其中农村人口35.61万。截至2006年年底,全县饮水不安全村庄116个,涉及人口10.84万。

“2007年1月,按照廊坊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固安县开始以‘全市一流、全省先进、全国挂号’的标准,制订《固安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方案》。截至2010年年底,固安县共投资15403万元,不仅按规划完成了11座农村水厂和2项单村供水工程,而且按照上级要求先后完成固安县公主府小联村供水工程和固安县2010年水厂续建学校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全县356个村街31.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固安县水务局副局长徐立鹏介绍。

工程建设之初,固安县专门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指挥部,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任副指挥长,发改局、财政局、水务局、卫生局、环保局、国土局、交通局、审计局、公安局、局、监察局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指挥部下设资金筹备组、工程督导组、基层协调组、财务监督组、宣传报道组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办公室。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负责村街工作的具体安排部署。同时,实现县四套班子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街、县直部门重点帮扶责任制。“正是由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工程建设层层责任制的落实,才保证了全县农饮工程的高标准、快进度完工。”固安县水务局局长刘玉海说。

牛驼镇田马坊村干净整洁的街道两侧,盛开的榆叶梅夹道而生,两侧院落错落有致,一派新农村的喜人景象。村民任庆财有一台小吊板车,刚刚给别人拉货回家的他拧开水龙头,惬意地边洗手边笑着对记者说:“以前用水缸储水不但不卫生,而且洗澡很不方便。现在水压够了,以前不能用的电热水器现在也能用了。自来水水质也好,都赶上‘康师傅’水了。”

渠沟乡北黄垡西村村民李雪坡家以前吃水要到外村去拉。自从2008年建了渠沟水厂,他们家就通上了自来水,他再也不用出去拉水了。“以前从外面拉来的水浑,现在的自来水倍儿清,水锈几乎没有,连饮水机都用不着了。”李雪坡拧开院子里的水龙头,清冽的自来水哗哗地流到了盆子里。

为了保证供水水质安全,固安水务局划定了水厂水源地防护带,要求县自来水公司每月做1次出厂水水质全分析,每月抽检管网末梢水3~4次,每天检测出厂水含氯量。

“食以水为先。老百姓入口喝的那是天大的事情,一定要按照最新的国家饮用水标准严格足次检测。”这是廊坊市水务局副局长昝思胜到水厂检查工作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惠民工程”火车头——河北省水利厅

在河北,老百姓把农饮安全工程誉为“德政工程”和“惠民工程”,把政府饮水工程提供的水称为“救命水”、“致富水”和“幸福水”。

河北的老百姓朴实、憨厚,多不善言词。只有亲身经历缺水的难,亲口尝过咸水的苦,他们才会有这些发自肺腑的表达。

河北省水利厅农水处副处长张朝阳大学毕业后就被分配到河北省水利厅从事农水工作,至今已经28年,他把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自己钟爱的水利事业,是位勤奋敬业、业务娴熟的“老农水”。他告诉记者,河北省委、省政府从2004年起就年年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列入“十项民心工程”,要求各地把这项涉及广大群众的好事办好、办实。

“十一五”期间,在河北省水利厅的全力推动下,河北一举打破以村庄为单元独立供水的模式,确定了“一站供水、多村受益、专业管理、优质服务”的工程建设模式和运行管理机制,走出了一条符合河北实际的农饮安全工程建设新路子。

“在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中,我们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水资源等条件以及村镇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分别采取四种建设模式:一是整县推进,二是联村集中供水,三是分质供水,四是单村或分散供水。”张朝阳副处长说。

“十一五”期间,根据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思路,河北省水利厅指导各县(市)编制了《农村饮水安全县级总体规划》。规划坚持城乡供水统筹、各种水源合理开发统筹、饮水不安全村与饮水安全村工程建设统筹和集中供水与分散工程建设结合、水源布局近期与中远期结合、新建工程与原有可利用工程结合,科学构建了河北省新农村供水保障体系。

饮水问题的解决,使受益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健康状况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使部分劳动力从以前找水、拉水、背水中解放出来,能够外出打工或发展庭院经济,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据测算,通过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河北全省户均年节省60个挑水工日,其中45%用于外出务工,85%的农户增加了收入。

2011年11月,河北省委书记张庆黎在省第八次党代会上所作的报告中要求,三年内让河北农村群众都喝上干净卫生的水。

风帆再起催人进,水润民心谱新篇。我们相信,通过河北水利人的辛勤努力,河北的老百姓一定能早日喝上“幸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