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民族管弦乐现场演出的录音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民族管弦乐现场演出的录音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中国民族管弦乐是中华艺术的瑰宝,不同形式的民族器乐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听众喜爱。本文结合相关理论与录音实践经验,对民族管弦乐现场演出录音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民族管弦乐;演出;录音技术

中图分类号:J63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161-2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是在古典和民间乐队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西洋管弦乐队的特点而形成和建立的。这种新型的民族管弦乐队一般分为弦乐、弹拨乐、管乐和打击乐四个组,目前各地的乐队不尽相同,但各具特色,一般是根据乐曲的需要来定乐队人数的,其中广东民乐团的乐队的坐席安排如图1所示:

图1广东民乐团的乐队的坐席安排

按照乐器的外形、材质、发音方式、演奏方法,民乐队中常见的乐器可分为弦乐器、弹拨乐、管乐器及打击乐器等。

弦乐是民乐家族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柔美、动听是所有弦乐器的共同特征。其中以二胡、中胡最为常见,其他还有板胡、椰胡、革胡、京胡等也都各具特色,在广东地区是以高胡为代表。

弹拨乐包括柳琴、琵琶、阮、扬琴、古筝等。乐队中的弹拨乐组因其乐器多样、声音色彩丰富、爆发力和表现能力强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民乐里的管乐主要以笛子、笙和唢呐三种为主。管乐是乐器家族中音色最为丰富的一族,不论是作为伴奏还是用于独奏,都有其特殊的韵味,是民乐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击乐器家族成员众多,特色各异,虽然它们的音色单纯,有些声音甚至不是乐音但对于渲染乐曲气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打击乐器主要有:定音鼓、排鼓、大锣、马林巴、木琴等。

关于录音作品的制作,不论是双声道立体声节目或是多声道节目,其制作工艺方法都可分为同期录音和分期录音两种形式。针对不同的节目类型、演出场所与表演情况,录音师选用的录音方法都会有所不同。而对于现场演出的录制,理所当然地应该采用同期的方式。

同期录音是一种将全部声源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录音的过程。同期录音工艺适合于录制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戏曲、歌剧、曲艺等节奏、速度、力度变化比较多的艺术形式。

此种录音工艺能保持艺术节目自身的自然融合感和艺术上的完整性。如指挥对艺术作品的细微处理都可充分体现;速度、力度、节奏的变化对比比较自然。它比较节约录制时间,对录音棚或音乐厅占用时间较短。同期录音工艺在录制过程中使用声音的辅助加工处理较少,使用的周边设备较少,与多轨录音工艺相比,录音师对设备的操作和使用要相对简单些。

同期录音传声器的拾音技术

通过上文对民族乐队中各乐器声音特点的分析可知,民族乐队总体的声音效果表现为高频偏高而单薄,中低频不够丰满浑厚,平均声音较弱,辉煌乐章气势跟乐器间的融合不够。根据此特点和录音场所的声学条件,我们在录制现场采用的传声器布置方法就是主辅传声器拾音技术。

一、 主辅传声器的拾音制式

用一对传声器拾取主要声信号,并把此信号作为录音主信号源,同时借助于辅助传声器改善录音效果,这种录音方法就称为主辅传声器拾音技术。通常的做法是将一对立体声传声器吊挂在指挥头顶偏后距离地面2~3 m的位置,而辅助传声器用单个传声器拾音,放置在距离某些需加强的声部很近的位置,它所拾取的声源的声像位置通过调音台的声像移动器的分配,应与主传声器中该声源的声像相吻合,不能模糊和改变它的位置,以免产生声像定位不稳或不清晰的现象。另外,辅助传声器在调音台上的电平设置是低于主传声器的,因为录音的主要信号来自于立体声主传声器,辅助传声器的责任是对某点声源的加强,是增加该点声源的清晰度,“点到为止”即可,不能喧宾夺主。

二、 主传声器的摆放技巧

在主辅传声器的同期录音工艺中,主传声器不论采用哪种拾音制式,都能获得良好的立体声效果。不论采用哪种拾音制式,都应注意各种制式的自身的拾音特点。比如采用AB制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弥补中心空洞区的损失;在使用XY制时,应注意夹角的调整与实际拾音范围的关系;在使用MS制时,M信号与S信号的调整将影响重放声像宽度的变化。

在使用主辅传声器录音摆放话筒时,还需注意应将主传声器放在声源的比例平衡之处。录制大型管弦乐队一般是在指挥的后上方,也可根据声源自然平衡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对传声器进行调整。要知道,左右移动主要解决声源横向平衡的比例,高俯或仰俯的移动主要解决纵向的平衡比例。比如录制交响乐,主传声器一般是设置在指挥后上方距离地面2.5~3 m的位置,而录制民族管弦乐时,由于弦乐跟弹拨乐是放在演奏员的腿上演奏,位置比较低,再加上其自身的发声特性,主传声器的吊挂位置一般会比录制交响乐时低,这样才能获得乐队的良好平衡。

传声器距离拉远或左右移动会引起立体声声像宽度等各方面的变化,主传声器与声源的距离关系决定着深度感的层次。声源到达传声器距离不同,自然延迟时间也就不一样,而不同的延迟时间就出现了声源的不同深度层次。这种深度层次是十分自然真实的,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传声器与声源最远部分的距离不得超出17 m,因为17 m的距离可以产生50 ms的延时,即距主传声器最远处的辅助传声器与主传声器收到的该声源将有50 ms的延时从而产生双音。

三、 辅助传声器的摆放技巧

当使用一对主传声器还不能完全满足录音音响要求时,为了求得更好的清晰度或者为了使自然平衡不佳的声源获得更好的平衡,就需要增设若干辅助加强传声器,辅助加强传声器数量则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可以在每个声源组,甚至每个声源设置传声器,也可为了某一个特定的效果专门设置传声器。如为了获得弦乐较好的群体感和声像宽度,弦乐群的辅助传声器或者采用两支传声器拾音,这样可使声像群有不成一点的感觉。在任何的情况下,辅助传声器拾取的都只是局部的声音,它在主辅传声器技术中,仅仅起到次要的辅助作用,但其信号是作为主传声器拾取到总信号的一种补充,辅助传声器通常放在需要补偿的声源附近,还要将其电平保持在很低的水平内,这点尤为重要,因为破坏了传声器的主从关系,将会给立体声声像造成很大的损坏。

四、 主辅传声器电平关系

在使用主辅传声器拾音方法拾音时,需要注意主传声器与辅助加强传声器的电平关系:必须以主传声器为主,辅助传声器的电平应该弱于所辅助的主传声器中相应的电平,原则上主传声器的输出电平应大于所有辅助传声器电平的总和。由于辅助传声器都设置在距声源较近的位置上,如果辅助传声器设置较多,当声音信号很强时,辅助传声器的电平输出总和有可能超过主传声器的信号电平,但最好不要超过3 dB。在正常信号范围,辅助传声器的输出应始终控制在主传声器电平之下,主传声器担任主录任务,是录音的整体音响,如空间感、深度感和音响的平衡等等是由主传声器决定的;辅助传声器仅仅是用以弥补声源各部分电平的不足,或改善某些声源的清晰度和起到稳定声像的作用。如果辅助加强传声器的电平大于主传声器,则主传声器的作用就退主为辅,以至于类似混响传声器,于是音响就会有很大的改变,打破了主传声器拾音的自然平衡状态,出现深度与层次的混乱,使声音缺乏自然融合感和深度感。立体声整体感与声源各声部的清晰度之间,往往是矛盾的,整体感很好时,各声部清晰度会稍差;而清晰度很好时,就会觉得声音比较散,缺乏整体音响的融合感。这里既涉及到主传声器的放置问题,又有两者的电平比例关系问题,所以,还需要针对不同的节目类型和特点和要求具体地处理所录制的作品。比如,对于民族管弦乐这种强调整体感的艺术形式,录音时应充分体现它们自然平衡的整体音响特色,同时也应有一定的清晰度和色彩。

五、 混响处理

一个声学条件好的录音场地,对声源来说会起到美化其音质的作用,容易获得较好的录音音响效果。但实际情况是,同期立体声录音常会遇到各种各样不近如人意的声学场所。这时,一方面要在现有的条件下改变声源的位置或传声器的位置,以寻找到录音音响能够改善的方式和方法;另一方面,需要借助于人工延时混响器等声音辅助加工处理设备对其进行补偿。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录音棚或厅堂中进行同期录音,应尽量利用自然混响,把人工混响作为辅助手段适当运用。

当使用混响传声器来拾取自然混响,可采用一对无方向的传声器等距离放置在声场中,或者用心形传声器背对声源拾取;当利用人工混响器来弥补自然混响的不足时,应注意在主传声器、辅助传声器和混响传声器中适量地混入人工混响,但混入的比例是不同的。在混响传声器通路中,加入的人工混响应大些,主传声器通路与辅助传声器通路也应有适量的人工混响,而主传声器又稍多于辅助加强传声器。人工混响的引入应适量,如果混响较大,将会失去自然真实感并产生声染色,从而使音质变差。

本文仅针对现场录音的基础方法手段进行简单的分析讨论,录音的手段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现场情况适度调整变动录音方案,以求达到最佳的录音效果。

作者简介:

蒋欣欣,广东民族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