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吴莹莹,被塑造的“大学生就业楷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位让人惊叹、艳羡的 “少女总裁”,作为“85后大学生就业楷模”迅速登上各大网站头条。
就业楷模反酿诚信危机
吴莹莹,1985年5月生,四川成都人,2003年通过特长加分考入北师大理科实验班,一年后转入该校心理学院。美女大学生、跨国公司亚洲区副总裁、年薪不低于50万、拥有100项发明、舞林高手……2006年12月7日,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新闻会,将本校大四女生吴莹莹被某美国企业聘为亚洲区副总裁的消息披露给媒体。同时北师大校园里贴满了吴莹莹的宣传画。这位让人惊叹、艳羡的 “少女总裁”,作为“85后大学生就业楷模”迅速登上各大网站头条。
一个尚未跨出校门,没有任何工作和社会经验的大四女生,竟被美国软件公司Topcoder以年薪50万聘为亚洲区副总裁!尤其是在就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听起来像神话。马上有人怀疑吴莹莹的简历“掺水”,在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大以后,北京师范大学和吴莹莹都沉默了。北师大2007届的所有毕业生也因此事受到影响,一些单位已经对他们的简历开始产生怀疑。
北师大不得不发了简短声明,只承认对吴莹莹的简历没有仔细核实,100项发明不确,3个专利其实只有两个,而多个重量级的职位和活动有夸大的成分,但否认有意造假。在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学校为在校生树立榜样、对外宣传学校良好形象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脱离事实来“放卫星”只能弄巧成拙,本想通过“天才少女”提高学校人气,却造成被质疑诚信的尴尬局面。
美国公司的“跨国炒作”
多数企业,特别是大公司培养员工,都会让其从基层做起。即使新进大学生员工非常优秀,也会先当作储备的干部力量,从业务能力、专业知识、为人处世以及工作经验方面逐步培养。直接提拔刚毕业学生为企业管理高层的情况非常鲜见。
从网上信息得知,Topcoder公司成立于2001年,即使是IT领域的从业人员,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家公司的存在。Topcoder公司是在去年10月26日成立北京办事处的同时任命吴莹莹的,整个亚太地区只有她一个员工。这让人怀疑该公司只是借吴莹莹来炒作。Topcoder也对媒体称,公司之所以选择吴莹莹作为公司亚洲区最高执行长官,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其在校学生的身份能够吸引到更多大学生注意,有利于公司拓展中国乃至亚太市场。该公司目前在美国总部有不到100名正式员工,只是通过举办网上程序竞赛等活动,在世界各地拥有超过10万的会员。
吴莹莹事件不断被炒作,Topcoder获得了免费的市场宣传,对提高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确实有帮助。有知情的网友认为,Topcoder在全球的战略就是找最聪明的廉价的本科生为他们服务,以前大多是印度人。不过“年薪不低于50万”对刚毕业的学生也有足够的诱惑了。该公司要在华开拓市场,相比以常规的各种广告来推广知名度所花费的金钱和时间代价,吴莹莹的50万年薪可谓“事半功倍”了!有人说整个事件中,吴莹莹与北师大都是输家,如果Topcoder并不是看重吴莹莹的才华,只是在借以炒作,唯一的赢家只有美国的这个公司。那么它就不是一家负责任的企业,它的“嬴”也不会长久。
经过包装的“学习超女”
据吴莹莹在新闻会上的自述,2005年11月15日,她当选ACM亚洲主席助理,成为了第一个进入ACM主席团的中国人,继而应邀出席第三十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总决赛及其最高首脑会议RCDS。而据网友调查,ACM是著名的学术机构,还没有中国籍教授能够进入主席团(美籍华人有),一个大三的女生,就可以进入ACM主席团?何况她的专业并非是计算机。在ACM官方网站上未查到吴莹莹的名字。而在ACM行政总监威廉姆・鲍彻写给吴莹莹的一封英文证明中,注明吴莹莹担任的职务是“亚洲区中国记者及亚洲负责人助理”,落款时间为2006年4月12日。北师大校方表示,这里确有错误,吴莹莹并非ACM主席团的成员,而是ACM赛事组委会主席团的助理。赛事和举办赛事的机构是两回事,可能是翻译时搞错了。
吴莹莹自述中还说,她获得了第29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总决赛银牌,亲手实现了师大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历史上奖牌零的突破,ACM官方网站主页上证实,当年中国赛区成都赛点成绩列表1到24名上没有北京师范大学队伍,北师大的三支队伍包括吴莹莹所在的“SHISHI队”排在未列出名次的名单中,这些队伍有数十个,均没有金奖银奖的显示。后来有知情人称根本就没有什么亚洲总决赛的说法,吴莹莹参加的是亚洲赛区的区域赛。如果报道时如实说亚洲区域的区域赛,明显就低了一个档次,所以简历中把亚洲赛区区域赛决赛的“区域”二字去掉。
这些情况至少可以说吴莹莹的简历是经过“包装”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吴莹莹成了被动的棋子,她也是一个受害者,毕竟她还很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愿这一事件不给她的人生带来太多的阴影。尽管不像宣传资料中那样完美,吴莹莹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女孩,她的学习成绩以及在学校表现确实很突出,否则北师大校方和有关部门也不会拿她来炒作。她以一个21岁大学生的身份被美国企业聘为亚洲区副总裁,自然是有她的过人之处,尽管这个公司也有炒作的成分。只是她在这个位置上是否真能向怀疑她的人证明自己呢?
正常的就业心态不会迷恋神话
从吴莹莹事件引起的反响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就业中的不正常心态,竞争越激烈,就越盼望一步登天,占据高职。所以吴莹莹的报道刚出现,马上被传播为一个神话,这个神话又马上破灭了。有一颗平常心,可以从零做起,这种虚心的态度往往是毕业生极为缺乏的。现在的毕业生认为自己什么都会,经常要求一到公司就担当重要职位,但到公司才发现实际操作与课本学到的内容相差太多,而且要在一个公司内挑大梁至少得了解公司文化,结果到公司后才发现自己其实什么都做不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核心问题是定位。一是对自己的了解,二是对用人单位的了解。不能盲目追逐高薪的职位,首先要看是否适应自己的条件。
美国企业,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根据教育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大学生最想进的50家公司中,美国企业占了将近一半。目前,在上海的外企中,美国公司占了近大半。他们的工作理念、办事效率、注重沟通等方式是他们的特色。就看你进企业前是抱着什么态度去的,如果是抱认真学习的态度,到任何企业都可能有发挥的地方。有的中国学生到了美国的大公司以后,出入的都是最高档的写字楼,使用的是最先进的办公设备,就连去参加培训也会住进最豪华的宾馆,但他们满足现状,滋生惰性,难有更大进步。《星岛日报》在采访惠普公司个人电脑系统群首席科技长及副总裁杨耀武时,他说,自己之所以能以华人的身份位居高位,是因为自己“不在同样性质的一份工作上停留超过两年”,每到一个新位置,他就像创办一家新的公司那样全力以赴。而一些大学生进美国公司干个两三年,然后就跳到别的公司,只是为了美国公司在业界声誉好,起点高,以后再找工作时容易些。美国公司不应只被当作跳板或招牌,应该努力去提升自己的素质。
现在像个人简历这样的材料都会经过一定的包装,大多数的书面资料都不是完全可信的。不是说包装自己不好,但是大家都在极力地、不遗余力地包装自己,让招聘者无所适从难辨真伪。能够有一份漂亮的简历,当然离成功也就更近了一步,但前提是内容真实,如果被发现简历“掺水”,就会产生诚信危机。这样再漂亮的简历可能也会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