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同时关注学生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培养。提高观察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丰富想象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支柱,勇于探索实践更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保证。

【关键词】观察力;培养;兴趣;方法;思维

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创造性的思维力,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等智力因素和兴趣、动机、意志、进取心、好奇心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动手操作,组织协调等能力。本文就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浅谈自己的一些拙见。

一、提高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

观察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构成学生创造力的基本因素。创造力的起点在于观察力,创造是从观察开始的。没有很强的观察力,就不会有很强的创造力,观察是“源”,创造是“流”;善于观察,才善于创造。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一)要培养观察的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对不了解的事物感兴趣。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给他们提示一些具体的范围,指导他们自觉地观察自然现象、观察社会生活。对学生不感兴趣的观察对象,教师要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介绍一些有关的知识,从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另外,还可通过组织一些丰富有趣的观察活动,强化观察程序,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要教给观察的方法

(1)观察要有目的。只有有了明确的目的,才会使人的思维活动产生一种进取的意念,从而对思维活动起到激励和促进的作用。首先应引导学生按作文要求寻找观察对象,然后根据观察对象的本质特征有重点地进行观察。此外,还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及时捕捉新的有意义的目标。

(2)观察要有顺序。观察景、物、人、事,都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或由上而下,或由左而右,或由外而内,或由整体而局部;反之也可以。因为观察点不同,或平视,或仰视,或俯视,观察的结果也不相同。一般来说,观察分空间或时间两个角度。从空间角度来说,是静态的观察;从时间的角度来说,是动态的观察。当然,动中也可以有静,静中也可以有动。

(3)观察要有重点。在对事物有比较清晰的全貌了解之后,要抓住重点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作细致的观察,有时要做反复的观察。

二、发展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核心

小学语文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力。创造性思维就是对已知事物或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对已知的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是指对人们熟悉或已认识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重新进行思考,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而对未知的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是探索性的,创造性的。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独特性等特点。它是整个创造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运用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对创造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拓思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新颖性、独特性、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三天之内江上没有大雾,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计划落空了,事情的结果会怎样呢?如果鲁肃事前把诸葛亮的妙计告诉了周瑜又会怎样呢?教师这样精心地为学生铺设求异思维的路径,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质量,锻炼他们思维的独创性。

(二)运用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是两种方向相反的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而创造性思维又离不开辐合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的辩证统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同时抓好两种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又称辐散思维,是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这是一种寻求多途径、多模式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体现出高度的创造性思维特征。在创造性教学过程中,借助发散思维,可以引起学生广泛的联想,思路流畅开阔,从而获得许多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它表现出流畅、变通、独特三大特征。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培养和训练的方面。然而,在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辐合思维也是不可缺少的。辐合思维可以对发散思维获得的众多解决方案或办法进行优选组合,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提出了这样一系列问题:“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足?”“用什么办法克服这些不足?”“那么,詹天佑当时为什么选择了‘人’字形线路呢?”对于“人”字形线路这一部分的教学,一般总是满足于让学生理解“人”字形线路的原理,从中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能,至于“人”字形线路的利中之弊,往往无人怀疑。引导学生分析美中不足,探索新的设计方案,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在充分发散的基础上,又回到“人”字形线路,集中体会它的好处。并认识到由于当时条件的局限,还无法克服其中的“弊”。通过“发散”和“集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深了学生对“人”字形线路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詹天佑杰出的创造才能。

总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要指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去听、说、读、写,把创造性思维训练寓于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