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音乐记忆及音乐记忆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音乐记忆能力是音乐情感体验、想象、创作、演释必不可少的条件。训练出有出色音乐记忆能力的学生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因此,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如单音训练、双音训练、和弦训练、节奏训练等等,都应该围绕着培养学生音乐记忆能力这个中心来进行。
【关键词】音乐记忆 音乐记忆能力 无意记忆 有意记忆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07-02
引言
谈音乐记忆能力,它必然和人的一般记忆能力分不开。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从信息论角度来讲,就是信息的接受、储存、编码和提取。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以至于进行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它,是极其重要的心理活动,在人类生活中意义极为重要。
众所周知,音乐具有转瞬即逝的流动性特点,而记忆则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时间上得以连续的根本保证,因此,记忆是音乐意象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音乐存在的前提。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感知、记忆、思维这些心理活动构成了音乐学习的基本心理过程。记忆在其中发挥了贮存音乐信息的重要作用,是音乐学习心理过程中承前启后的中间环节。
1.音乐的听觉
从理论上讲,音乐记忆是人们认识音乐现象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过去的、现在的和将来的。众所周知,从事音乐工作的人,都应具有较高的音乐记忆能力,但每个人的记忆力又各有差异。毫无疑问,音乐记忆力的好坏首先取决于音乐知识的广度;其次,取决于音乐记忆锻炼的过程;再次取决于听音乐作品的记忆速度和音乐形象在大脑中的存留时间,当然还有对音乐的理解等等。
音乐记忆的生理机制,是人脑在外界刺激作用下,形成暂时的神经联系并留下一定的痕迹,这些痕迹在复习时经强化而得到巩固,再现时,旧痕迹被激活,过去感知的音乐现象就会得到反映。这种在大脑中再现出来的映象被称为音乐记忆表象。
音乐记忆表象是音乐记忆的承载者,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三种类别。音乐听觉表象是音乐记忆的核心,即在感知不同音高的基础上,随意地运用反映音高运动的听觉表象。它是在听觉与动觉协同活动中形成起来的心理结构,是构成音乐形象思维的操作工具。音乐专家将其称之为“心耳”。视觉表象是通过心理再现出的视觉映象,这里专指在心理看到的读过的乐谱的形象。运动觉表象主要是指以往练习过的音乐表演动作在大脑中的反映,也就是运动器官所激发的联想,它总是与相应肌肉的微弱收缩联系着的。
音乐记忆是一个反复感知的过程,经历识记、保持、再现三大环节。
识记就是记忆主体接受音乐材料对其产生的刺激的活动,它可以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视唱练耳课中的每个训练项目都需要学生有意地去记忆,这不仅要采取一定的识记方法,还要做出相应的努力。
保持是识记的延续,是把通过识记所获得的音乐材料保留在头脑中的过程。按照材料保持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顺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再现是指记忆主体再次接触曾经识记和保持过的音乐材料时,重新辨认的活动。而回忆则是记忆主体主动重现曾经识记和保持过的音乐材料的活动。在音乐记忆中,再现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
音乐记忆力就是指个体对音乐形象的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的能力,这一能力是通过音乐记忆过程的每一环节体现出的,因此,每个环节在记忆过程中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
2.形象音乐展现画面
音乐记忆能力是有个人差异的。一些大音乐家非凡的记忆力常为人们所羡慕。例如莫扎特在14 岁时, 父亲带他到意大利旅行演出, 在那里表现了他那天才的记忆能力。 当时有一首大型弥撒曲, 只限在教皇宫廷内演唱, 莫扎特在西斯廷教堂听了几次后就把整首乐曲背了来,令人非常吃惊。门德尔松也有着极好的记忆力。一次在巴赫去世后首次排演《圣马太受难曲》时, 没有乐谱, 他竟凭着记忆把全曲排演下来。又一次在演出《仲夏夜之梦序曲》时, 乐谱遗忘在伦敦的出租马车里了, 他凭着记忆, 马上重新写了一份乐谱进行演出。正是具备了非凡的能力(包括记忆力),他们才成为历史上伟大的音乐家, 创作出许多辉煌的作品, 使人类享受音乐所带来的无限崇高的美。
当然,并非人人都具备非凡的记忆力。这种差异对于从事演奏(唱)等一切音乐实践活动的人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倘若, 一位演奏者正在演奏作品, 由于对乐谱理解、记忆不深或其他心理因素, 在演奏过程中乐曲突然中断。对欣赏者来讲, 对于作品不完整、不完美的感受, 实质上破坏了他们对音乐的体验、意象、审美。而对演奏者本身来讲, 这种演释, 也破坏了他对音乐的再创作、想象、意象及审美。从此, 他也许会形成心理上的负担, 惧怕演奏。这种心理因素很可能影响他一生的事业。
其实,常人都具有一定的音乐记忆能力,如生活中有很多歌曲被传唱,歌者绝非都受过专业音乐训练,但是,这些被传唱的歌曲通常都包括单音、双音、和弦、节奏等因素,虽然不会想到上述种种,却足以说明他们具有的这种记忆能力。
我们知道,任何音乐实践活动都要有良好的音乐理解能力,因此,视唱练耳和欣赏教学应该特别加强对音乐理解能力的培养。音乐理解能力的提高取决于音乐记忆能力。在采取某种教学方式时,首先应注意选择音乐特性上相同的类型,应让学生及时注意到材料内容的变化,以及不同材料不同对待,节拍的不同或唱法不一样,让学生知道这些变化,使他们提高对节奏、节拍的敏感性。为了使学生提高音乐理解能力,融入音乐形象当中,教师就应当对上课内容精心策划,因此,选用恰当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在学习了结构简单的曲调后,就要着手进行较复杂的内容学习了,并且逐步复杂化。一开始可以在节奏上复杂一些,之后在旋律上、调式上逐步复杂化。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进行多声部的音乐教学。先让学生进行单声部的练习,之后教师在钢琴上弹奏其他声部的曲调,让学生先记住低音,然后再听辨出其他声部的曲调,这样让学生逐步了解多声部音响效果。还可以分声部进行练习,直至唱准各个声部。
如果学生唱某一段旋律在节奏、音准上不准确,就必须让他反复练习,同时注意出错的地方。首先教师给学生弹奏这些唱起来较困难的片断,要学生注意听,然后让学生再唱,当所有的学生能够把刚刚唱错的片断唱正确后,再让他们完整地唱完整个旋律。总之,要让学生分唱、单独唱、集体唱都能唱准,特别注意已经纠正过的地方。
训练学生音乐记忆能力的第一个阶段的工作就是提高所听音乐的质量,即速度和准确性,存在两种记忆法: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
在第一种情况下,我们并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所听的音乐作品上,尽管这样我们仍然可以听,而且还能记住一些所听的内容。这种记忆是不知不觉地进行,是消极被动的记忆活动,如:我们在看一场电影,记忆力主要集中在剧情的发展和演员的演技方面,但某种程度上仍然能记住些音乐片段。是的,观众并不具有完整的概念,而在头脑中留下来的只是影片中音乐的一些印象。在视唱课上学生这种无意识经常发生,如外界的吵杂声、琴房音乐声等,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无意记忆中印在心里的只是一些一般的音乐特征。凭无意记忆的某一旋律,经常是唱出开头的两三个音便开始出现错误,最后只得停下来,无法继续演唱下去了。有意记忆是一种自觉的、坚强的、有目的和积极的听觉活动的心理过程,这种记忆目的明确,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音乐形象在头脑中非常明显,音又准确,过后再回忆起听过的作品,只要开个头,就会自然地继续下去,甚至能完整地把它回忆起来,用这种方法记下的东西,如果听到有不准确的地方,我们就可能发现,而且可以指出错在什么地方,这种有意识的音乐记忆,在视唱练耳训练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积累各种音乐素材、开扩视野、丰富经验。因此,必须专门进行这种有意记忆的训练。
有意记忆的另一种就是理解性记忆,没有这种记忆就不可能有内心听觉的训练,这就是为什么理解性记忆只有在专业工作者身上才具备的原因。如果说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是一种本能的话,那么理解记忆就是一种思维活动获取记忆的现象了,它随着学生音乐视野和理论知识的扩展而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必须训练学生对和音的记忆。如音程、三和弦、七和弦等,不训练这种技能就不可能具备良好的内心听觉。首先应从三度音程练起,之后六度音程、二度音程、七度音程、四度音程、五度音程、加入变化音的音程,重点练度、七度音程。听音程时让学生记住低音,要使他们养成这样一种习惯,把和声音程作为具有独特鲜明的音乐形象来理解。促进记忆音程的形式有:二声部歌唱的形式,这种形式能促使学生更好地记忆;凭听觉在钢琴上弹奏某一音程,要求学生注意听并能记住。除了要记住音程的色彩外,还要对三和弦(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增三和弦、减三和弦)及它们的转位进行训练。还有属七和弦、属五六和弦、属三四和弦、属二和弦进行类似的练习。和弦记忆训练,同样从学生认识三和弦的最初阶段开始,如同训练记忆音程一样,教师在介绍三和弦及其转位时,开始就让学生注意听这种和弦的特征,并力争记住它,凭听觉来确定各种音的准确性,这对学生记忆三和弦及其转位是非常有好处的。教师可以单独弹和弦,也可以把学过的音程结合在一起练习。
音乐记忆能力的训练,不论是旋律性的,还是和声性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求进行系统的训练工作,同时,应在视唱练耳教学的每堂课上有规律地进行训练。训练学生音乐的记忆能力,不但要在课堂上进行,而且必须布置一些家庭作业,结合课堂内容进行练习。
3.结论
总之,音乐记忆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只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有益的探索,从音乐本身所具有的内在关系及特点出发,进一步开发、挖掘记忆的潜力,我们的音乐记忆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提高和发展。它对学习音乐的以及学生们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曹理 , 何工. 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0
[3]周冠生.素质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迪安・艾尔德.钢琴家论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