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小学数学有效问题的情境创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小学数学有效问题的情境创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良好的数学情境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特点,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勾起学生更多的想象,也更能易调动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经历获取知识的获取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质量的问题情境?现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把问题情境故事化

小学生对故事尤其敏感。因此,把教材中出现的素材编成简短的、有趣的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例如:教学“线段”时引入:通往小猴家的路有两条,一条路是直的,一条路是弯的,小猴走哪条路可先到家,这里面有什么数学奥秘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一种愉快、有趣的氛围中,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把问题情境活动化

在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变“小课堂”为“大课堂”,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现场体验,再变“大课堂”为“小课堂”。例如教学“平均数”时,例题呈现给学生的是静态的老师分铅笔的一幅画面,学生在生活中有分东西的生活经验,把学生的这种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动手去分一分,学生动手实践,对理解平均分就有了更深的影响。再比如:教学“认识物体”时,我把收集到的物体(牙膏盒、粉笔盒、牛奶盒、易拉罐、啤酒罐、玻璃球、小球)让学生进行分类,根据物体的形状区别。

接着让学生通过摸、看、比、说等活动过程来初步感知这些物体的特点。最后再让学生用这些物体进行拼摆图形,进一步提高对这几种形状的物体的认识。整个课堂活而不乱,形散神聚。让学生亲身经历过程,在快乐中学习。

三、把问题情境生活化

1.童化教材练习,使之更加丰满

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对教材中的练习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练习融合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例如:教学“有趣的七巧板”时,把玩具和图形结合起来,学生在动手中品尝拼图的快乐。让学生课后回家动手拼拼贴贴,在班级评出创意奖。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更能体现新课程下的作业的独特性。

2.拓展教学内容,开辟“第二课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们教给学生的是有用的数学,能让他们在生活实际中检验科学和提高数学。例如:教学“千克的认识”时,让学生掂一掂1千克苹果的重量,台秤面上的1就是1千克,2就是2千克,但5千克对准的却是0,学生有疑惑,不知是5千克,还是0千克,为了让学生对台秤有更深的了解,让学生课后,调查了解究竟是怎么回事,通过了解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用的台秤和书上介绍的台秤有所不同,但当台秤指针转了一圈后就是5千克。

四、把问题情境开放化

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适时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它的答案不唯一而是多种解法,综合性强,知识容量大,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多变性。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充分表现个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学习,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精神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例如:在教学“今天我当家”这节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家里谁当家,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想不想当家?今天老师就满足你们这个愿望,让你们来当家,好不好?那现在我们就去超市自己购物(出示例题图)。这个时候,全班同学都很兴奋,都用好奇的目光望着教师,似乎感到很新鲜。教师先让同学说说超市里都卖些什么东西,每种东西的价钱是多少。同学们迫不及待地举手发言,在活跃的气氛中,我适时提出问题:“现在,老师要给你们30元钱,看看你们都可以买些什么?找回多少钱?”于是,每个同学都积极选购自己认为合适的物品。在你说我答,甚至你争我辩的活跃气氛中,多种答案就出来了。正是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根据教材内容挖掘题目中的开放因素,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以灵活的方式渗透到教学中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

总之,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那么枯燥乏味,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提高了学习效率,提升了学业整体水平。

(作者单位 重庆市云阳县南溪镇水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