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校长:让学校赢在人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校长:让学校赢在人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学校管理中“人和”同样重要。只有打造具有高度凝聚力、业务能力突出、工作热情高涨的教师队伍,才会成就学生们健康、进步、快乐的童年,才会让一所学校精彩。学校要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政策、资金保障,致力教师团队的整合,为教师的生活排忧解难,努力营造“人和”的氛围。

坚持公平:给“人和”提供优质土壤

公平是一种风格,也是一种文化。在学校的大家庭中,要实现公平最大化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所谓“众口难调”。但我认为,在这方面应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怎样做才能既符合大众的口味,又能让那些不合口味的人心甘情愿地去品尝这道“菜”,让这部分人也心服、口服。

2012年“三八妇女节”前夕,县里有个“三八红旗手”的表彰,校务办公室接到通知的时候,已是晚上7点,要求第二天上午报名交材料。因为时间紧,有人建议指定一个人,而我依然态度坚决,时间再紧也要按程序来。于是办公室迅速下通知,当晚交材料,组织人员打分,打分表张贴到公示栏的时候,已是晚上11点。组织的人员虽然辛苦了点,但我们把公平带给了大家。

这些年来,评优选模必打分公示。在学校逐渐成为不成文规矩,“指定”这个词已从大家思维中消失。工作的阳光化、透明化维系了公平正叉。这种正义文化长期坚持下去,就会成为大家默默遵守的习惯,它在保护着团队中的每个人,也在震慑着学校中的一小部分人。学校内形成的这种正气,给“人和”提供了基本的保障,提供了“人和”的优质土壤。

温暖心中:为“人和”注入催化剂

每一位教师都是属于社会的自然个人。工作和生活中也就难免有属于他们每个人“难念的经”。我认为。作为校长,就有义务去了解学校内每一位教职工的那本“难念的经”,帮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为“人和”注入催化剂。

沟通:换一换办公地点,增进一份了解。我们学校教职工有200多人,对有的老师确实不太了解,很多老师都没有进过校长的办公室。有的校长尝试让老师到校长的办公室或接待室,通过约谈和座谈的方式了解老师。我觉得会显得过于严肃,老师也不可能敞开心扉。因此,我就在2012年起到年级组跟老师一起办公、教研、听课、活动,课间跟他们拉家常,了解每个人的工作状态和生活情况,倾听老师的心声。在十分融洽的氛围里,教师眼中没有了校长高高在上的距离感。而是多了兄弟姐妹般的交流。

关爱:关爱老师,让老师有归属感。正是因为到年级组办公,我才得知有一位老师生活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她太需要帮助。姜老师是2010年调入我校的年轻教师,孩子患有严重的小儿麻痹症,3岁之前只能在床上度日,丈夫因为照顾家庭,辞掉了外地的正式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姜老师每个周六、周日都要忙于孩子在外地的康复治疗,但她在工作上仍然兢兢业业,没有因为私事耽误过一节课,也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生活的艰难,每天都是乐观自信的状态,对待工作认真负责。2012年4月,孩子要到北京做手术治疗,昂贵的治疗费成了姜老师的大难题。我听说后。首先想到的是发动其他老师为姜老师捐款,帮她渡过难关。可是又考虑到,这样的捐助她是否能够接受?是否会伤害到她的自尊心?经慎重考虑之后,对这件事我提了两条原则:不发动,不宣传;自愿捐款,不强制。我率先拿出500元送到姜老师手中,大家你三百、他二百。仅小学部捐款就达到2万多元,大家在心里都默默地祝福姜老师和她的孩子。她捧着载满这个大家庭中每一位成员祝福的手术费,感动得哭了好几次。由此我更深刻地感到,学校就是一个大家庭,应是大家温馨的港湾,也是大家的避难所。一人有难,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伸出援助之手。有了爱,这个家才更加温暖,这个家才更显生机。凡是老师的直系亲属婚丧嫁娶的大事,我只要有时间一定到场,即使没时间,也会委派副校长和办公室人员到场,为教职工排忧解难,把家里的大事办好。在老师最需要的时候送去关怀。我想,这换采的不仅仅是感动,也会有工作上的全力以赴。

特殊的同盟军:让教师家属成为我们的同盟军。在年级组办公,有的老师跟我反映,因为工作太忙,夫妻间闹矛盾。她的爱人唠叨说:“不就是小学老师吗,备好课、上好课、批好作业,不就行了?”也有的老师反映,父母不理解:“一个小学,怎么那么多现场会?”这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我们的付出为什么连自己家人都不理解呢?可能是因为我们感觉没有必要把我们的工作讲给他们听,也可能我们没有时间去解释。也可能是解释不清楚。于是,我就有了邀请家属们走进学校的想法。放假了,校园安静了,组织教师的爱人或父母来到学校,大家边看边交流,无需太多的语言,看到学校生机勃勃的一草一木;艺术楼内琳琅满目的艺术作品:校园内整洁有序;学校的一块块奖牌奖杯:办公室内那一摞摞作业,他们明白了。在家属们留下的意见里,我欣喜地看到,他们对我们工作的一致认可和理解,也看到了中肯的建议。在教师家属留下的建议中,我看到有这样的话语:从没有到过学校,今天才发现,我们学校办得这么好;今天才明白,我那一位为什么这么执着和努力。

团队熔炼:让“人和”生根发芽

2012年3月,接受采访时,我们很兴奋,满怀期待,盼望能帮我们挖掘一些教学、德育、文化方面的东西,帮我们提炼一些精髓。然而,当记者全面了解了我们的办学情况后,他们关注的却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做得很好并坚持得很好的,我们自己却没有很在意,这就是团队精神。它作为一种文化,体现在身边平凡的人和事之中,而我们却似乎忽视了。第一天的采访结束后,两位记者没有表露自己的看法,但从他们的眼神和态度中,我看出了质疑。这一点从第二天采访结束后敞开心扉的交谈中得到了证实。开始时,他们对有些现象是持怀疑态度的。比如说,在学校内竞争优质课的落选者再去帮助胜出的老师打造课;组织一次安全演练,安全办主任可以调配包括校长在内的所有教职工,并且每个人都坚决地服从;从乡镇调来的40多岁女体育教师第二年就能获得市优质课一等奖。可是,通过第二天的采访,他们彻底信服了,确切地说是被感动了。当回忆起团结打拼的往事时,几位被采访的老师都难以控制而潸然泪下。

在学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学校这个团队表面看上去很“宽松”,校领导和气平易,制度宽松,鼓励个性,尤其对教师的个人成长没有什么硬性的要求,但日子却不好“混”,偷懒要付出更多的心理和道德代价:会愧疚、无地自容。换句话说,这个团队无形中在推着你向上走。这也许就是“人和”的力量之所在。

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家”和校兴,让学校“赢在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