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校企合作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校企合作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近年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正逐渐成为高职教育新的发展方向。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型课程体系为讨论方向,通过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现状以及前景的分析,从而提出可行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一、引言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根本特征体现在“工作过程”上,这里所说的工作过程主要是指完成一个任务而需要进行的所有工作过程。在这个工作过程当中,主要涉及的因素有:执行者、使用工具、执行对象及执行步骤等。而执行复杂的任务则需要多个“工作过程”,这些互相关联的“工作过程”又构成了大的“工作过程系统”。而本文所讲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也就是指通过“工作过程”明确学习任务之后,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选择性学习的教学手段。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强调的主体是学生,主要是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通过实际操作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高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高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目的和现实意义

在当今的高职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课程体系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多样化的需求。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校企合作这个平台,改变传统以基础课为主的教学体系,转为以高职专业课和实践课为主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通过学生在校的教育,使学生在获取文化技术知识的同时,又能接触职业岗位的工作实践,真正做到知识与技能的结合,知识与实践的交叉。

校企合作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在以企业具体岗位为需求的能力培养,摆脱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更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主要侧重的是综合能力的考评和课程配置,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

(3)重新构建了教学评估体系与考试方式。如以工作为导向的职业技能考核,不仅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毕业前获得毕业证,还要求他们获得本专业的职业技工资格证,即“双证”。

(4)打破的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束缚,创建了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模式。

(5)在原有专业课教育的基础上,建立以职业技能教育为整体目标的培养方案,以市场和企业的具体需求为标准制定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计划。

(6)建立以职业技能为中心的实践课程体系。这种新型课程体系主要以校内、企业、实习基地为主要环境,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工作中获取技能知识,改变了传统枯燥的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今后融入社会的能力。

三、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方法

1 设定需要研究的目标职业群体

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第一步就是要深入市场进行调研,要尽量与企业从业人员一道去实际考察,研究具体的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为后续工作做好铺垫。

2 根据所制定的工作或任务分析他们的具体工作步骤,以及完成时间,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

通过第一步详细的市场分析和调研报告,在去征求一些专业人士的建议和往届高职院校毕业学生的建议,然后去制定适合自己的工作规划,安排适合本人的工作时间表。

3 根据制定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导出具体的行动领域

这里的“行动领域”指的是企业职工在从事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任务的集合。从工作计划与时间表中导出具体的行动领域,需要仔细对前期做的工作计划与时间表进行复查,然后将其落实到立项、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等具体的工作步骤中去。

4 做好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的转换

在高职教育这个阶段,需要学校引导学生做好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的转换工作,根据学生的认知层次和该年龄段青年思想状况和成长规律制定转换计划,在学生完成工作导向的课程任务的基础之上,再对他们的行动领域进行打乱重组以及简化,以此提高学生概括问题和事物的能力。在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改革中,所导入的工作或任务,需要老师去严格的推行并监督,最后对学生具体完成的情况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科学评估。

5 学习情境设计

这里的学习情境设计指的是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行动导向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任务是完成前期制定工作计划的某项具体内容,完成这项任务的具体操作步骤是:首先,使学生明确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出发点是“行动”;其次,它还是高职教育教学的二级培养目标,该目标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减轻学习的负担。该学习情境的具体设计必须由本校教师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该学期的教学计划制定学习情境,确保在不影响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进行这项工作。

四、总结

总之,在现代校企合作的高职教学体系中,构建以工作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不仅能解决传统教学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还能够在日常的教学和实践课程中使学生在设定的工作实践中,体会工作的真实感觉和当前市场的实际需求,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最优化合作。为高职院校更好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模式与思路,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