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心灵花园中漫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心灵花园中漫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夜色,在远远的窗外。

静谧的夜里,手握一杯咖啡,再读美国作家、教师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一书 ,思绪飞扬,感觉真好。魏特里在推荐该书时这样写道:“关于教和学,帕克・帕尔默比任何人都更能使我受益匪浅,他的天赋带领我们进入了教学工作最深奥的领域,并足以永远改变我们的洞察力和勇气照亮了的那个领域。该书通达而执著地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做好工作的能力源于我们对‘我们自己是谁’的认识……我们心灵之旅使得外部世界的旅行更有价值。”漫步于心灵花园中,不免思考两个问题:教学勇气的失落与探寻。

教学勇气为何失落?依我看来,大概源于三个关键词:忙碌、茫然、盲目。

忙碌:“当我和我的学生发现可探索的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前展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我们的体验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那时,教学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作者这样的幸福感受恐怕很少能引发共鸣。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很忙碌。很多老师只要一进入学校,就马不停蹄地工作,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与家长交流,等等。部分教师疲于应付各种忙碌的工作,自然无暇学习和思考,又何来职场幸福感?

茫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面对这样的学生我却很无奈,分数、名次、我的职称……想到这些,我常常一片茫然。”这是一位网友在其博客中写的一段话,读来,真是有些苦涩。如今,社会、家长、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很大,教师绩效考核后,压力更大。除了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还有自身的业务、学历进修等,青年教师真是有些茫然。哪还有时间与自我对话?所谓的自我反思,不过是涂鸦几段文字,应付教学检查而已。

盲目:“除非教师把教学与学生生命内部的鲜活内核联系起来,与学生内心世界的导师联系起来,否则永远不会发生‘教学’。只有我们教师能够与自己内心对话,我们才有资格说教师深入到学生的心中。”作者如此强调“教学”发生的场景与意义。由此让我想到,如今很多老师盲目跟风,功利性强,教室里并未存在真正的“教学”。又怎敢奢谈教学勇气?

细读“源自心灵的教学”和“教师的心灵”两个章节,才真正感悟这本书基于这样一个简单的逻辑前提――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那么,我们如何探寻所谓的“教学勇气”?

我以为,首先要“认识自我”。“认识你自己”,据说是刻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的三句箴言之一。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曾说:“我们无可避免跟自己保持陌生,我们不明白自己,我们搞不清楚自己,我们的永恒判词是:‘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对于我们自己,我们不是‘知者’……” 尽管认识自己不易,但我们还得努力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并成为真正的自己。“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学”这是不用怀疑的真理。作者要我们“记住我们是谁,就是把我们的全部身心放回本位,恢复我们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重获我们生活的完整”。真正的认识自我,就是要明白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了解自己所教学科的特质与特点,依据悖论原理来进行教与学的设计,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学习规律来组织课堂教学,铸造我们的学科,让学科来唤醒自我意识,找回教学心灵,让“教学”真正发生。

再次,要丰盈心灵。近日,一名印度工程师所写《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红遍网络:我在从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吃惊地发现,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我就注意到,德国乘客大部分是在安静地阅读或工作。中国乘客大部分人要么在穿梭购物,要么在大声谈笑和比较价格。现在的中国人似乎有些不耐烦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读这篇文章,真是发人深省!我们知道,真正的阅读是指你忘记周围的世界,与作者一起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快乐、悲伤、愤怒、平和。它是一段段无可替代的、完整的生命体验,不是那些碎片的讯息和夸张的视频可以取代的。如今教师为什么内心有恐惧感,面对“有问题背景的学生”束手无策,源自我们内心的浮躁、空虚、寂寞…… 如果要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想,还是要阅读: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也没有一匹骏马

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

把人带往远方。

这条路最穷的人也能走

不必为通行税伤神――

这是何等节俭的车――

承载着人的灵魂

你看,一本清新隽永、温馨暖人的书,能使我们的生活多一份阳光、感动和思索,凭借“阅读的力量”可以丰盈自己,充实自己,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

最后,要建立“共同体”。此书的第四、第五、第六章,作者分别从“认知于共同体中”“学于共同体中”“学习于共同体中”三个方面特别强调“教学就是要开创一个实践真正的共同体的空间”。“共同体”非常重要,根据教师自身的认同与完整,建造教育共同体一定不能简化为技巧,可以由一个原则衍生出无穷无尽的变化。作者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如果把课堂作为真正的共同体,一个让我们彼此坦诚相对的共同体,我们必须在教学的核心范围内,加入一个伟大事物,也就是第三事物,当学生和教师是唯一活跃体,共同体很容易自我陶醉,不是教师成为绝对的权威,就是学生永远不会犯错。直到我们建立起一条能同时度量教师和学生的宽松标尺――正如伟大事物能做的,才能建立一个能同时体验严谨和参与的学习型共同体。在这样的教室中,教师可以当学生,学生也可以当教师,彼此都可以以伟大事物的名义向对方发表其见解。在这里,教师和学生都拥有一种超越本身的力量――这就是超越了我们的自我专注,拒绝把我们消减为只需要自我关注的主体力量。此书中,作者还较多用医学院里的微观教学、社会研究的微观教学等案例,来阐释共同体的重要性、对话的必要性。

原国家督学,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成尚荣先生说:“每个教师都是一种可能性,独特的见解、深刻的哲思、美妙的文字,智慧的表达,都会在教师身上发生。”此书的最后一章“不再分离”中,作者发出了“心怀希望教学”的声音。“这种教学勇气是从真我与世界的景观中最真实的地方开始的,是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索、去栖身于此的勇气。” “是树,就不会拒绝生长,是船,就一定要远航”,对于每一个渴望生长、渴望远航的教师而言,但愿我们带着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怀揣梦想,敞亮视界,振翅寻觅,温恭求真,以最自然的生命状态,去做最真实的自己,用我们的丰富而高尚的心灵,与自己相遇,与学生相遇,与幸福相遇!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