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唐欣恬:“裸婚”不是异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唐欣恬:“裸婚”不是异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裸婚”的唐欣恬坚定地认为,如果都是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没车没房的婚姻跟别的婚姻也没有什么太本质的区别

石景山区图书馆里,素颜的唐欣恬身着T恤、单色长裤,齐刘海,扎着马尾的她看起来不像“代言都市女性情感”的白领丽人,反似刚出校园的大学生。

她语调平和,声音柔缓,聊及情感话题却透着理科生的逻辑和条理性,回答简洁明了,紧扣主题。

在这个日渐炎热的夏天,电视剧《裸婚时代》的热度也在持续走高,荧屏里童佳倩、刘易阳为生活琐事“战争”不断,荧屏外80后们则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生活。一时间,对“裸婚”赞成或反对的意见也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作为《裸婚时代》的原著小说作者,外表温顺的唐欣恬不但身体力行,实践“裸婚”,对爱情与婚姻更有着自己坚定的认知。

写每个人生阶段的故事

唐欣恬曾总结自己说,她的每一步经历,都好像是为了今天的写作而作铺垫的。

中学时,她的作文成绩不错,利用暑假或其他课余时间,她也会提笔“写写东西”,主要是描绘小女生对爱情的憧憬,有点类似于台湾的言情小说。

“码字”虽是她一直以来的兴趣,但在她此前的人生规划中,专职作家并不占一席之地。踏上文学道路更像是一个无心插柳的“意外”。

正如她自认为“随和”的性格,她的人生态度也显得颇为随性,即使是面临重大选择时她也不会过多地深思熟虑。本科学了信息管理,硕士则转投金融的环抱,唐欣恬笑言自己是“什么热门学什么”,就冲着就业“钱途”。

出生、成长在北京的她,从天津财经大学毕业后,转赴美国芝加哥留学,而后到上海的金融公司工作,一切看起来顺理成章。

留学期间,领略美国风貌之余,唐欣恬开始尝试创作首篇完整的长篇小说,回忆自己的大学生活。最早在ChinaRen论坛上进行连载,反响尚可,“最起码还有一部分人‘追’”,这也让她坚定了自己可以写长篇的想法,“当时如果没人看,可能也就放弃了。”她回忆说。

2007年,唐欣恬学成归国,在上海找到了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对冲基金美股分析师,白天她要去各地公司考察调研,晚上则要看股市大盘――由于时差的关系,美国股市都是在夜里开盘。

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的工作强度,并没有打消她继续写小说的念头,利用下班后到美股开市前的这段时间,她创作了以金融行业为背景的爱情故事,这成了她出版的第一部小说――《女金融师的次贷爱情》。

工作约一年后,她毅然离开外人看来前景光明的金融行业,谋划回京当“个体户”。她调侃自己当时的想法很单纯,“一旦攒够了(开店)钱就要回来”,实现心里潜藏十多年的小女生梦想,再加上个人感情的原因,她告别了上海。

按照唐欣恬的说法,和她接触不深的人,都会被她“文静”的外表所蒙蔽,但骨子里她做事挺自我也挺冲动。“开店和写作其实都是我小时候的爱好,所以只要有条件,不管能不能成功都要试一下。”

回到北京,唐欣恬一板一眼地开始了女老板的生涯。她有些天真地认为,身为金融业的高材生,经营一家店铺并不是难事。

由于缺乏经验,加上个人独力支撑,这间位于劲松临街的,经营时尚女装的店铺,每月营业额只够勉强支付房租。后来,由于结婚、小说出版一系列事宜,唐欣恬关闭了店铺,工作攒下的十余万块钱,也随着“梦想”一起无影无踪了。

但店主生涯给她提供了新的素材,她开始构思一篇关于服装店女老板“闪婚”的小说,这期间,她在“红袖添香”网站上开辟了固定根据地,逐渐成为专职网络。

从“裸婚”到“裸婚时代”

《裸婚――80后的新结婚时代》出版后,唐欣恬没有想到,她将自己的婚姻生活升华为小说,却无意间成为了众多80后的婚姻样本。

与现任丈夫相识,是她开服装店的最大收获。理想、观念、爱好的相似,让两人“相见恨晚”,不出几月,他们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领取了结婚证。

彼时“裸婚”的概念尚未大行其道,但婚后住男方父母家,没有婚车,在天津老家和男方家分别摆了三桌和两桌酒席就算办完婚礼了,唐欣恬和丈夫着实体验了一把“没房没车没钻戒没婚礼”的“裸婚”生涯。

开明的父母再次支持了女儿的决定,唐欣恬说,她父母和她考察自己伴侣的标准是一致的,“只要这个男孩子正直、善良、孝顺、对我好、肯努力就可以,他们理解现在年轻还没有经济基础,也不会逼着你要买房,如果做一个房奴的话,大概也不会比现在更快乐。”

女儿刚满月时,恰逢唐欣恬签约的网站打算推出一批80后婚姻相关的系列小说,她很自然地选择了“裸婚”作为小说的切入点,一方面符合她的亲身经历,另一方面,她也隐隐感觉这个题材最有看头。

小说的细节来自于生活中的点滴,像许多80后小夫妻一样,她和丈夫也会为谁干家务活发生争执,比如“每天为了屋子由谁来擦,都吵过不知多少次。”

两代人观念和生活习惯种种差异,成为《裸婚时代》主人公刘易阳和童佳倩矛盾的导火索,有评论称,这不是“裸婚”,而是“中国式婚姻”,是80后的《双面胶》。对此,唐欣恬回应说,小说或电视剧塑造情节时,肯定要把矛盾最激烈地呈现给读者或观众,她承认,其实“裸婚”最大的困难不在于自己租房或流落街头,而是跟长辈同住引发的矛盾。

还有网友调侃,剧中男女主人公用iPhone手机、苹果笔记本、路易威登的包,穿的名牌羽绒服,两人月收入加起来八千多元,这都叫“裸婚”了,岂不是自己连“裸婚”的资格都没有?

身为80后,在唐欣恬看来,抛开投资方、广告这些因素,这种设置还是有一定现实基础的。“裸婚”并不一定意味着两人收入低,因为80后有个通病,即没有危机感,也很难制定长远的计划。“裸婚”不见得是赚不来钱,只不过是存不来钱。挣得多花得多,最后毫无积蓄,不得不“裸婚”的也大有人在。包括她自己和丈夫,也是“有钱就花”的主。

与电视剧不同,小说中虽然男女主人公的矛盾一度难以调和,但他们离婚最终“未遂”。她解释说,这也和自身的状态有关,当时她初为人母,责任感特别地强烈,创作小说时无可避免地要加入自己的感情,因而在她看来,就算是为了孩子也不能让他们离婚。

再回到《裸婚时代》的剧情,婚姻登记处里,童佳倩以一句“你猜”终结全剧,给观众带来诸多猜想。唐欣恬表示,虽然结局是开放式的,但她更倾向于复婚,毕竟一部作品问世后,要给观众和读者带来希望。

“其实电视剧这个开放式的结尾处理得很好,不会强加一个圆满的结局给你,这样我觉得难免会让‘裸婚’可不可行的争执更白热化,有的时候会误导一些不太成熟的男女,他们会觉得裸婚是完全可以的。而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可以自己去想,到底是怎样的,可以自己去判断,自己去衡量。”

对于观众要求拍续集的呼声,唐欣恬表示,她也看到很多期待续集的评论,但是包括电视剧的制作方在内都说不太有这个可能,她也是倾向于就这样就好,毕竟很多续集拍出来都是画蛇添足,留下空间可能更能被大家记住。

在唐欣恬看来,《裸婚》是要告诉人们,目前社会风气多少偏向于唯金钱论,包括《非诚勿扰》这些节目的出现,也有很多“现实”的论调,因而也需要出现与之对立的东西相抗衡,“《裸婚》就是这样一部,有一点精神至上、爱情至上的作品。”

“我挺排斥‘裸婚’这个名词”

从网络小说到正式出版,再到售出电视剧改编权,确定导演、演员,电视剧播出后“裸婚”作为话题被热烈地讨论,这一步步的过程,完全出乎这个年轻网络的意料。唐欣恬认为,小说和电视剧的成功,与题材本身就意味着较高的关注度不无关系。

“现在80后的男女都到了适婚的年龄,因而80后会关注。80后作为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更要关注,算是迎合了绝大多数观众的兴趣吧。他们要看看当我自己或者我的儿女面临这个问题时会怎么办,他们会从看别人的故事,体会自己的人生到底应该怎么走。”

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唐欣恬至今还和丈夫与公婆同住,祖孙三代合住三间房,确实显得拥挤。但是整个家庭的氛围很好,因而大家不会介意共处一室。

唐欣恬不太认同“男方买房或付首付”、“先买房再结婚”这类观念,她觉得“蜗居”现象固然包含中国的社会现实,比如工资跟房价不成比例,更有社会风气的偏差:把年轻人依靠父母出首付、买房看成是很正确的,反而没有房没买房好像就成了可耻的。

就像她结婚后曾经有一段时间,在同学聚会之类的场合,也有点羞于承认自己没有房,他人的眼光确实会造成很大压力。“如果忽略这个社会风气,我觉得其实很多男女愿意先成家再奋斗,他们不会太介意这个顺序,毕竟结婚后,家庭,包括将来的孩子,都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动力。”

《裸婚时代》中,刘易阳一句“细节打败爱情”令人唏嘘,谈及物质对婚姻的影响,唐欣恬坦言自己有一些阿Q精神,她觉得婚姻能否稳定持久,比钱更重要的是两个人是否包容和信任。

这也是她结婚四年来悟出的道理:无论70后、80后乃至将来的90后,无论是否有钱,结婚后的磕磕碰碰很难避免。这就需要学会自我检讨,两人争吵时承认自身错误与互相指责相比,完全是两个效果。

对于“裸婚”一族,唐欣恬强调说,双方还应懂得上进,如果安于现状,婚姻肯定是难以长久的。“没房没车只不过是一个状态,谁也不是选择了‘裸婚’,就愿意一辈子没房没车,至少我肯定不是这样,我也希望有一天,我能过上特别富裕的生活。”

或许是自小家境的优越,唐欣恬称自己对于爱情是有些理想主义,“其实我挺排斥‘裸婚’这个名词被提出来的,如果都是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没车没房的婚姻跟别的婚姻也没有什么太本质的区别,但是现在被完全区分出来,变成好像是异类。”

写作应该是很自我的事情

去年秋季,唐欣恬接了一个写剧本的活,同样是她一贯擅长的婚恋题材。近几个月来,她“被自觉”地恢复了“朝八晚五”的生活,每天清晨,她都准时出现在图书馆的自习室,直到下午四五点完成当天的进度回家。新剧本预计会在七八月间完成,至于新剧的名字,她笑笑,“这个还真得保密。”

小说改编成电视剧后的成功,的确令她“沾光”不少。名气的增加,也使她的写作不再像以往那般“纯粹”。

“安安静静地写东西”是她最为理想的状态,她并不掩饰自己对于宣传之类的抗拒。“不闻窗外事,自己写自己的”才是她所希望的,但是略有名气后有时不得不配合宣传。

原本她把自己定义为一个自由职业者,写什么、何时写全凭个人心情。全职担任编剧后,给她带来更为丰厚回报的同时,她也遗憾地发觉,当前的写作不再是件很自我的事情,由以往最大的兴趣爱好,逐渐变成身不由己的工作。

对于自己的性格,唐欣恬用“随和”来形容,但待人和做事两方面,她却是截然不同的:“如果要是我自己能做主的事,我就特别敢想敢干;与人交往方面,我特别向往和平,我就希望大家和平相处,所以我自身就会去包容别人。”

开店和写作,是唐欣恬儿时的两大梦想,她曾经特别憧憬“坐在店里面写作”的情景。她认为,现在虽然没有取得多大成功,但至少两个梦想她都尝试过了。

剧本完成后,唐欣恬初步打算写一本关于小孩的书,她觉得自己想象力有限,应该不会尝试其他风格或题材。一直以来,她都是自己的人生进行到哪一阶段,就写那个阶段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