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例议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例议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或者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我们必须要搞清楚当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低效和无效的现象,反思存在原因,找出有针对性措施,从而以科学的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以下我就常见情境创设和活动的有效性谈点教学体会。

一、数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确实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能主动经历学习过程;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好象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于是逢课必是从情境引入,甚至一些教学内容不适宜创设情境,教师也是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主观生造,丝毫不考虑创设的情境是否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导致情境创设流于形式。

案例:一上课,多媒体演示小朋友明明购物的情境,然后定格在付钱的画面上,于是明明和阿姨之间发生了一段对话。明明:阿姨,我买一枝自动铅笔需要多少钱?阿姨:1元。明明:阿姨,给。(边说边递上1角钱)阿姨:小朋友,这不是1元钱呀!明明:啊……阿姨:小朋友,你要学会买东西,必须得先认识人民币才行呀!(板书课题引入)

事实上,一年级小朋友不可能不认识面值较小的人民币。为引入课题,创设这样一个生活情境,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而且,这样的情境除了引入新课以外,毫无它用。这样片面追求教学场景的生活化而忽视学生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情境创设,岂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始终不要忘记它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发展数学思维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让情境激发思维;任何脱离学生实际、远离数学本质,贴标签式的、主观生造的缺乏思维张力的情境不是数学课堂所需要的。因此,我们在当前推进数学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应该认真总结与反思我们在数学情境化设计与实施中的经验与教训,处理好情境化与系统性、“生活味”与“数学味”之间的关系。

二、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课堂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表现之一就是学生的动手操作多了,数学课堂的“活动化”已逐步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然而,仔细分析这些操作活动,不难发现,其中的许多活动都游离于学生的思维之外,对于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思维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案例:教师出示例题:52只羽毛球,平均分给2个班,每班能分到多少个?学生列式:52÷2。师:每班能分到多少个羽毛球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羽毛球,先在小组内分一分,52根小棒平均分给2个班,该如何分?学生分小棒,汇报。生1:先分2根小棒,每班1根,再分5捆小棒,每班两捆,余下1捆,每班5根,合起来一共是26根。生2:先分5捆小棒,每班2捆,余下的1捆和2根并起来,一共是12根,每班分得6根,所以每班分到26根。生3:我把5捆小棒拆开,和2根合并起来是52根,平均分给2个班,每班分到26根。……师:刚才同学们都分了小棒,结果都是正确的。52÷2的除法竖式该如何写呢?哪位同学能结合分小棒的过程,在黑板上给大家演示一下?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教师再三提问,仍没有一位学生举手,于是教师只好自己硬着头皮又分了一回小棒,并结合分小棒的过程讲授笔算除法竖式。

由于本节课是该种类型除法的第一课,因此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常用的方法就是借助直观操作(例如分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我们看到,本节课老师也十分重视让学生动手分小棒,并要求学生结合分小棒的过程学习笔算除法竖式,但是并没有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后继的集体练习也充分说明这一点,四位同学各板演一道题目,有两位同学做错),原因在于教师引导作用的缺失。教师误以为只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了,学生自然就会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我们只要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学生分小棒其实是遵照老师的要求“奉命操作”,学生并不清楚分小棒与理解除法算理之间有什么联系,对学习笔算除法竖式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也就是说,在“分小棒”这样一个活动和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之间,没有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学生只是为操作而操作。

按理说,把52根小棒平均分给2个班的分法是丰富多彩的,但是与笔算除法竖式联系密切,便于学生理解算理的只有第二种分法。面对众多的分法,教师要善于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通过提问,使学生明确分小棒活动每一步骤的道理,沟通操作与除法竖式的联系,从而使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例如:52根小棒,先分整捆的,还是先分单根的?为什么?(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从高位算起)5捆小棒每班分得2捆,2写在商的哪一位?为什么?(帮助学生理解商的定位)5捆小棒每班分得2捆,还余1捆,不够分怎么办?(帮助学生理解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数合并后再除以除数的算理)……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课堂教学中在组织学生活动时,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我们应当更加注意通过提出适当的问题使学生的活动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让问题引领操作,让操作具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为操作而操作”的误区,凸显数学课堂的本质。因此,在课堂上,我们不但要注意观察学生在做什么,更要注意分析这些活动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陈良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