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肺炎支原体脑炎32例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肺炎支原体脑炎32例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本研究通过不同方法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脑炎的疗效观察,为临床治疗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肺炎支原体脑炎患儿32例,随机分为单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单纯治疗组采用大环内酯类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的方法,联合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甲基强的松龙及静脉丙种球蛋白,对比两组间患儿患儿恢复情况。结果:联合治疗支原体脑炎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3.75%,在体温正常平均天数、病理征消失平均天数、治疗组意识转清醒及惊厥控制天数等方明显优于单纯治疗组的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静脉丙种球蛋白的治疗组患儿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治疗组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脑炎;糖皮质激素;静脉丙种球蛋白

目前肺炎支原体 ( Mycoplasma pneumoniae ,MP)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 ,调查发现[1-2]本病除引起肺部原发病变外 ,还容易引起多系统肺外并发症 ,其中神经系统6%-7%,MP感染所致的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明了, MP感染引发的中枢损害机制较为复杂,免疫机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以IL-10和IL-18为代表的细胞因子在MP感染后引发的中枢损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明确其机制,在临床诊断以及预防治疗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发病早期,在静滴足量的阿奇霉素基础上,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及激素,可减轻免疫反应,封闭抗体,缩短疗程促进疾病恢复[3]。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取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32例,均为2010年1月-2011年2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患儿,男15例,女17例,年龄18个月-11岁, MP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标准为:1、发病1-4周内有前驱呼吸道感染病史,2、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嗜睡、抽搐、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CNS症状、体征。3、脑脊液类似病毒性脑炎改变。4、血或脑脊液支原体抗体MP-IgM阳性、脑电图异常改变。5、血清学检查排除疱疹病毒、肠道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感染。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后5h至7d入院。经过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菌学培养、脑电图结果确诊。以上诊断标准参照褚福堂《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诊断标准[4]。入选患儿应不合并其它感染 ( 白细胞明显增高考虑合并细菌感染者不入选 ) ,不伴有肺结核 、支气管哮喘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除外免疫功能低下或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免疫功能紊乱者。均采取院外未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糖皮质激素及免疫调节剂者。

1.2 方法 将以上患儿随机分为两组,(1组)单纯治疗组(16例):单纯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并给予苯巴比妥控制惊厥,甘露醇降颅压,营养脑神经等治疗。1个疗程(1周)。(2组)联合治疗组(16例):除以上治疗外,加用甲基强的松龙2mg/(kg/d)、丙种球蛋白200~400mg/(kg/d) 静脉滴注, 连用3~5d,1个疗程(1周)。

观察以下情况,作为病情恢复情况的判断指标。

1.2.1 体温正常平均天数,

1.2.2 病理征消失平均天数

1.2.3 治疗组意识转清醒

1.2.4 惊厥控制天数

2 结果

单纯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症状好转时间比较:检测结果经独立样本t检验,(表1),从表五我们可以看出单纯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在有效率症状好转时间上存在着差异,应用糖皮质激素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组的患儿退热时间,病理征消失时间,惊厥控制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均短于单纯治疗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不同方法治疗肺炎支原体脑炎的疗效观察

项目分组 例数 退热(d) 病理征消失(d) 惊厥控制(d) 意识恢复(h)

单纯治疗组 16 5.69±1.49 7.06±1.57 3.44±1.15 20.12±2.45

联合治疗组 16 2.56±0.81 3.94±0.85 1.56±0.63 12.75±1.43

t值 7.351 6.997 5.71 10.397

p值

*与联合治疗组比较,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支原体肺炎发病率的上升,MP所致肺外并发症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故对支原体肺炎患者要高度警惕肺外多器官系统损害的可能,避免漏诊,一旦发现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在本实验中,通过对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的实验组其体温正常平均天数,病理征消失平均天数以及意识转清醒及惊厥控制天数的检测发现,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情况明显优于单纯治疗组。这说明通过使用免疫抑制剂有助于治疗MP感染后中枢并发症。这也进一步明确了免疫机制在MP感染后中枢损害中的作用。

丙种球蛋白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的双重作用,经静脉注射能迅速提高受者血液中的IgG水平,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及免疫调节功能。丙种球蛋白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发挥作用:(1)丙种球蛋白中IgG亚类组成接近正常成人生理状态,可提高血IgG水平。(2)抗体封闭补体受体。(3) 反馈抑制抗体产生调节免疫功能[5]。研究表明,发病早期,在静滴足量的阿奇霉素基础上,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及激素,可减轻免疫反应,封闭抗体,缩短疗程促进疾病恢复[5]。

4 结论

4.1 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静脉丙种球蛋白的治疗组患儿在体温正常平均天数、病理征消失平均天数、治疗组意识转清醒及惊厥控制天数等方明显优于单纯治疗组。

4.2 支原体CNS损害患儿中,免疫机制可能参与了其发病过程。

参考文献

[1] 闫秀娟,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发多系统、多脏器损害29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26):71-72.

[2] 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证52例临床分析,赵小利,承德医学院

学报2008,2:146-148.

[3] 尹秋霞,陈英剑,孙晓明等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 T淋巴细胞表面 IL - 18Rα的变化及意义[J] . 放射免疫学杂志 2008,21(1) :65-67.

[4] 褚福堂,等,实用儿科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5] 韩旭,辛德丽,难治性支原体肺炎5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2008, 23 (4) : 289 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