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517名大学生艾滋病知识行为调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517名大学生艾滋病知识行为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方法: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某大学517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91.9%~96.9%,发生率为5.6%,安全套使用率较低。结论:该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总体较高,但仍有一些认识偏差,恐艾和歧视心理较为严重,自我保护意识不足。

[关键词]艾滋病;大学生;知识;行为

艾滋病因无有效预防疫苗和治愈办法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我国的HIV感染者中有79%为20~40岁的青壮年。大学生作为青壮年中的特殊群体,属于性活跃群体,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弱势人群。为了解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现状,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对某大学学生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某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共517名。

1.2 方法

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517名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基础知识、对待艾滋病的态度以及艾滋病相关行为等。由经培训的调查员在教室现场发放问卷,现场匿名独立填写,并当场收回。应用SPSS11.0对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517名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大一292人(56.5%),大二225人(43.5%);男生224人(43.3%),女生293人(57.6%);年龄17~30岁,平均20.24±1.17;广东省籍369人(71.4%),其他省籍136人(26.3%),外籍12人(2.3%);未婚503人(97.3%),同居10人(1.9%),在婚1人(0.2%),其他3人(0.6%)。

2.2 艾滋病知识水平

被调查者中,对艾滋病的三种传播方式知晓率高于90%;握手、共用毛巾衣物或同桌吃饭不会感染艾滋病的知晓率也高于90%;蚊虫叮咬、吸毒但不共用注射器不会传播艾滋病和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为60%左右。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对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2.3 艾滋病相关行为

被调查者中,发生率为5.6%(29人),尝试吸毒率1.7%(9人)。第一次发生的年龄12~22岁;对象89.7%为女/男朋友,6.9%为临时性伴,3.4%为商业性伴;安全套使用率34.5%。发生者中有24人(82.8%)有固定性伴,与固定性伴发生时安全套使用情况为:从未使用16.7%,有时使用29.2%,多数时间使用33,3%,每次都用20.8%。发生者中有14人(48.3%)有过临时性伴,与临时性伴发生时安全套使用情况为:从未使用7.1%,有时使用28.6%,多数时间使用42.9%,每次都用21.4%。发生者中有6人(20.7%)发生过付钱/有偿,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为83.8%。发生者中有4人(13.8%)发生过同性,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为25.0%。

2.4 对艾滋病的态度

被调查者中,13.3%认为自己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42.7%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很远;55.9%因害怕不愿与艾滋病患者交往;46.6%知道哪里可以作HIV检测;40.2%赞成在校园内安装安全套自动售卖机,48.6%无所谓,11.2%反对。

2.5 艾滋病知识来源

报刊书籍79.4%,电视75.0%,免费宣传材料68.4%,网络58.7%,广播46.8%,街头广告栏43.4%,朋友32.0%,医生22.8%,咨询服务14.3%,其他1.9%。

3 讨论

该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总体较高。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较高(91.9%~96.9%),与近年江西(89.8%~98.5%)、山东(85.8%~95.9%)、沈阳(89.1%~96.6%)等地调查结果相似。与感染者握手或共用毛巾衣物、同桌吃饭、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90.5%、90.7%、67.7%),基本高于广州(88.8%、70.8%、59.0%)、山东(78.7%、67.7%、29.8%)、沈阳(94.5%、70.5%、34.7%)等地调查结果。说明近年来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在大学生中获得了一定效果。

但同时,艾滋病防治宣传的片面性也造成了一些人的认识偏差。41.0%的被调查者认为即便每次时都正确使用安全套仍然不能有效预防经性途径感染。48.4%的被调查者不知道无共用针具的吸毒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虽然有91.9%的被调查者了解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孕妇传给胎儿,但只有78.1%知道母乳喂养也可是病毒传播方式之一。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不全面有可能导致恐惧和歧视,调查显示超过半数学生存在歧视和排斥心理。对艾滋病患者提供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总体预防;严厉的社会歧视会产生负效应,造成对社会更大的危害。

加强大学生性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5.6%的同学承认发生过,这个敏感问题的数据可能较为保守。大学生易感艾滋病的危险行为发生率较高,却较少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国内部分调查也显示相似结果,体现了大学生们对艾滋病感染危险尚未有充分警惕。同时,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与具体行为相分离也是高校中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

目前,报刊、电视等主流媒体仍是大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渠道,而从学校、家庭及同伴间获得的知识不多。这一结果反映了学校、家庭等在艾滋病防治教育方面的薄弱性。应加强此方面的健康教育,使学生全面、积极的获取防病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