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西南地区与内蒙古地区音乐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比较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音乐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音乐文化产业在经济领域和文化领域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文章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探究了我国西南地区和内蒙古地区音乐文化产业的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性。
音乐产业是人们对音乐生产制作领域的统称,主要由唱片公司、音乐制作公司和发行销售公司组成。音乐产品的发行量和产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音乐产业发达情况的标准。音乐产业与电影电视、动漫游戏以及演艺表演等关系非常密切,是文化产业中创意程度最高、最易被大众接受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大力发展音乐文化产业不仅能够带来经济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一、中国音乐产业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产业一般被认为与经济相关,所以提出音乐产业的同时也出现了音乐经济和音乐工业等表达形式。总的来说,音乐产业是指文化产业中的音乐部分,其隶属于文化产业下的艺术产业。文化产业是指通过工业化或商业化的方式进行的文化产品或者文化服务的生产、供应和传播。文化产业包括影视业、音像业、广告业、咨询业以及出版业、文化旅游业等。根据对文化产业的定义将音乐产业定义为:能够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的音乐产品的生产和提供音乐艺术服务的活动的总称。
在近20年内,中国的音乐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创造的价值令人瞩目。但是从1997年开始,我国音乐产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其具体表现为:
1.原创音乐作品匮乏
盗版的盛行使得很多唱片公司无法收回其投资成本,在其新产品的制作过程中开发成本大大降低,音乐产业逐渐走向原创匮乏,严重影响音乐产业的发展。
2.传统唱片市场萎缩
据统计,2003年我国唱片的销售总额为12.2亿元,但是最近统计结果显示不到一亿元。各个省市内的很多音像店都面临倒闭的状态,就连地摊上倒卖的盗版光盘也鲜有人问津,由此可见唱片行业的萎缩状况十分严重。
3.数字音乐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在网上方便下载到喜欢的音乐,这对音乐光盘的冲击非常大。特别是网络盗版音乐,严重损害了音乐产业的利益,也成为制约音乐产业发展的关键。
4.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音乐产业实现数字化是其必然,但是这就会造成音乐制作者的权益无法受到合理的保护、利润的分割不均等,这严重打击了音乐提供者的积极性。
二、西南地区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1.西南地区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西南地区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有着非常强烈的民族特色。该区域的民族音乐有着不同层次的文化特征,大多数以诗、歌、舞相结合的形式表演,内容复杂多样。有的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音乐体系,如彝、白、回、壮、傣、苗族等,民族音乐文化与其独特的节庆活动结合在一起,使其民族音乐文化更具开发价值。客观来说,西南地区的民族音乐资源是国家文化产业中绝无仅有的资源优势,但是由于没有形成规模效益,缺乏产业化的基本条件,其现状具体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集约化程度不高。《唱山歌》《纳西古乐》等西南地区的音乐市场一直吸引着人们的视线,但就其市场运作来说,只局限在需求阶段,还没有形成产业化的规模效益。在产业化发展中将资源优势转换成规模效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否则无法实现其音乐的定位。通过对西南音乐文化市场的调查发现其形成规模化效益的项目很少,音乐文化资源没有转换成产业,仍然停留在作坊式阶段。
(2)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政府的态度和政策的状况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特别是投资、融资政策会直接影响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西南地区来说,其音乐产业的发展缺乏整体布局,短期行为较为普遍。很多地方在音乐产业方面还缺乏实质性内容和政策的支持,有的甚至还停留在概念阶段,这对西南地区音乐产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3)缺乏经营主体。在我国西南地区文化经营单位的规模都比较小,集约化程度不高,造成音乐文化产业的市场占有总量较少。资金短缺就会造成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后劲不足,在音乐资源的开发方面存在着资源闲置、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此外,资金不足也造成了音乐产业的宣传和创新力度的下降,西南地区的音乐艺术仍然处在自然存在的状态。
(4)音乐产业人才匮乏。音乐文化产业的人才是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需要掌握国际市场音乐文化产业的游戏规则以及全球化经济下的谈判和经营。在我国西南地区,文化产业的人才非常缺乏,其资源的配置机制还停留在简单组合和非要素组合阶段。
2.西南地区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相应措施
我国西南地区音乐文化产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要想使其能够适应时代潮流就必须寻求新的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点。具体的措施为:
(1)突出民族特色并加强宣传。民族音乐文化要实现产业化,就必须要组织一定的人力对其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整理,突出其民族特色。并且要让民族音乐既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又有市场需求。在挖掘和整理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西南民族音乐中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那一部分,同时,增加西南地区民族音乐的宣传,将其打造成能够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普及的作品,最终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2)改变其经营模式。西南地区音乐产业要走从品牌经营到文化经营,最后到产业经营的道路。一个产业的经营都要经过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西南地区丰富的音乐资源是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并且坚持创新的精神,从而培育出独具特色的品牌。因此,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从而打造一个贴近民众生活,展示西南民间艺术的精品文化项目。
(3)建立资金支持机制。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音乐产业亦是如此,因此,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努力拓宽其融资渠道。音乐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市场经济的发展降低了文化产业的门槛,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的参与,实现了融资渠道的多元化。此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政府资金支持,给予音乐文化产业一定的资金支持,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4)积极实施人才战略。为了打造音乐文化产业的精品工程,就要建立高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吸引机制。建立相应的教育培训机构,逐步完善音乐产业人才的培养,建立音乐产业人才资源库。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调动和发挥音乐产业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西南地区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三、内蒙古地区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1.内蒙古地区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内蒙古地区居住的主体是蒙古族,他们从小受蒙古族风土人情的熏陶,感受着内蒙古草原的风情,聆听着蒙古族的民歌。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内蒙古地区的人们喜欢听蒙古族的长调民歌。其是内蒙古地区游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目前长调民歌的传承面临着以下困难:
(1)口传身授的局限性。一直以来,长调民歌都是通过传承人口传身授的方式进行的,其本身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缺少文本形式的记载。这样很多的曲调或者演唱方式会因为传承人的去世而遗失,很多著名的演唱艺人年事已高或者去世,长调民歌也面临着很大的传承危机。口传身授这种古老的传承方式严重制约了蒙古族音乐的发展。
(2)环境的不断变化。内蒙古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草原逐渐消失,导致牧民不断搬迁,使得内蒙古地区的民族音乐传承失去了艺术土壤。在蒙古族的音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跟马有关的,但是随着公路和铁路的建设,草原上马匹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这种跟马有关的民歌也必然面临衰竭的局面。此外,在内蒙古地区研究蒙古族音乐理论的人才匮乏,很多年轻人都喜欢流行音乐,这导致了蒙古族音乐艺术的发展因为人才的流失而日益衰退。
2.内蒙古地区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相应措施
(1)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
蒙古族人民在其游牧的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草原文化和民族文化,为国家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长调民歌的传承中,政府要积极发挥其效能,把蒙古族长调民歌作为一种社会资源纳入地区发展的部分。从蒙古族民歌的特征来看,其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域性和个体性,在其传播的过程中,各利益主体也各不相同。因此,政府部门就要充当调解人的角色,充分了解各方面的诉求,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使蒙古族长调民歌能够顺利地得到传播。
(2)培养蒙古族音乐传播的土壤
蒙古族的长调作为一种民族特色音乐,在其传播的过程中要结合时展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传播。目前,原生态的大型艺术表演和民俗风情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是一种音乐文化的传播不是单单靠一个文化遗产日的媒体报道或者一次专场演出就能够实现的,必须考虑如何将更多的群众纳入到蒙古族音乐的保护大军中来,网络或者媒体的传播是其关键所在。同时,在内蒙古地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每年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如果将长调民歌作为旅游开发的一部分,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大力宣传内蒙古地区的音乐文化,使游客在观赏美景的同时感受民俗歌曲的魅力,从而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内蒙古地区的民族音乐,实现以游带艺,加快内蒙古民族音乐产业的蓬勃发展。当然,这也需要各旅游单位大力培养高素质的长调歌手,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西南地区与内蒙古地区音乐文化的比较及发展策略
通过对两个地区民族音乐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西南地区主要以少数民族为主,其音乐各具特色,但是其演唱群体主要是民间艺人,受其自身条件和思想的束缚,音乐的传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没有形成完整的音乐产业体系。故西南地区的音乐只能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传播,没有被外界广泛接受。与西南地区音乐相比,内蒙古地区的音乐形成了一定的体系结构,但是其口传身授的教育方式使得该音乐的传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此外,由于内蒙古地区多为游牧民族,草场的退化和牧民的迁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地区音乐文化产业体系的形成。这两个地区的音乐都没有采用合理有效的传播方式,在学校的教育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让两个地区的音乐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为了更好地传承民族音乐,使其健康持续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不论是西南少数民族还是内蒙古地区,其音乐传承都是靠专职民间艺人或者非专职的音乐爱好者,政府要给予这些人员高度的关注。如给生活困难的艺人一定的生活补助;对濒临失传的音乐进行一定的抢救,增加一些公共政策等,使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走进社区、学校和乡村。
(2)发挥学校的优势,在学校开设相应的课程,使更多的青年学子能够接触和了解到这些具有传统特色的民间音乐,并且逐步培养学生和民族音乐之间的深厚感情。
(3)合理利用媒体,通过媒体宣传民族音乐,使更多的人能够听到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并且让更多喜欢音乐的人能够通过网络方便地获得自己想要的相关资料,实现音乐的共享。
(4)使音乐产业的发展与当地经济相结合,利用当地有效的资源优势,如旅游等,在旅游景点进行适当的宣传。
总之,在我国,人们越来越重视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西南地区和内蒙古地区是少数民族集中的区域,都具有各自的民族特色音乐。蒙古族以长调为主,西南地区以各族民歌为主,但是二者都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产业,使其民族音乐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本文通过对西南地区和内蒙古地区音乐的调查研究,探究了其音乐产业的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在未来,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面临着很好的市场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很多困难。要想实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增设国家音乐产业发展基金以及加大政府对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得到更快和更好的发展。
(注:本文为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以民族音乐文化提升内蒙古文化软实力的公共政策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2B015)
参考文献:
[1]赵沛.中国音乐产业的概念界定及其发展现状[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4).
[2]冯子标,焦斌龙.分工、比较优势与文化产业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刘玉珠,柳士发.文化市场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4]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5]赵明媚.努力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4).
[6]乌兰杰.蒙古族音乐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