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化学复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化学复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结合2008年高考化学试卷,分析了高考的特点,对新形势下的备考策略作了些粗略的概括,并对一些具体的做法作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高考化学 高考复习 新教材

2008年高考大幕已经落下,认真研究各地高考化学试卷不难发现总的命题趋势:稳中有变,变中出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信息新颖,突出能力。这引导我在复习备考方面有了很好的依据和参考。对于旧教材的高考复习模式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可谓很成熟,对新教材复习模式还需要不断探索。到底如何复习备考,对此我做了一些深入的思考。

一、新课程条件下高考的特点

1.指导思想。

作为目前较为公平和易操作的高考应充分体现了“有利于普通高等学校选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新生,有利于基础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有利于正确引导基础教育的化学教学”的命题思想。以考查学生的化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主导,以现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为主要考查内容,重点考查考生的信息获取与加工、化学实验探究、从化学视角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等能力。更加富有时代气息,进一步体现了化学新课程理念,体现创新精神,以促进基础教育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新课程条件下的考试功能。

新课程背景下自主命题的省份有18个,高考录取模式大致三种形式:一种是“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二是“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三是“3+1+1”(注:江苏模式)。

尽管形式多样,仍体现选拔目的,但考查的侧重已经明显发生了改变,试卷以考查知识与技能为主,但更突出对三维目标达成度的全面考查。课程标准强调化学课程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并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更好地体现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

3.考查要点。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化学学科的评价作出了详细的说明,概括可分为四个方面:

(1)理解化学科学。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形成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理解化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和化学科学方法,对生产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简单问题进行解释,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认识化学及相关科学重大成果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初步形成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2)形成信息素养。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等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具有进行初步加工和应用的能力;能够敏捷、准确地获取试题所给的相关信息,并与已有知识整合,具有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的能力。

(3)学会实验探究。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在给定情境中通过分析、判断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或课题;能涉及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探究方案,能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收集证据,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探究方案、探究结论等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准确地表述探究结果,并应用探究结果解决相关问题。

(4)解决化学问题。能够将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分解,通过应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等方法,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研究中的简单化学问题;能够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并作出解释。

二、新课程形势下高考复习的策略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提高复习针对性。

《考试说明》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它规定了高考的性质、目的、内容、能力要求和形式,不仅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还是规范高考复习和学生备考的重要指南。新课程下高考模式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但是化学学科的基本观点和重点是不变的,因此需要通过对历年高考试题的研究来更好地抓住《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毕竟高考试题是《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知识和能力的最典型的呈现方式。因此,提高高考复习效率及针对性,首先就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最新《考试说明》和历年高考试题,尤其是其中的“知识点(知识内容和范围)、常考点(结合历年高考试题总结高考热点)、能力点(能力层次和要求)”,并关注“变化点”(即新、旧《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中增加和删减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其中的“变化点”尤为关键,新、旧教材的比较需要高三的学生和教师共同关注。

新课程方案实施的是一标多本,不同版本的教材都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但也有差别,因此“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的传统做法就做不到与时俱进了。新课程下《课程标准》是源头,教材是清流,教学时必须正本清源,以标施教。复习过程中应树立以下意识:

(1)课标意识。《课程标准》是备考工作的“宪法”,明确课标规定的知识点及能力层次的要求,选择恰当的方法逐一落实。

(2)资源意识。教材仅是复习的一种资料,切不可以本为本。

(3)整和意识。教师的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材知识积累,教学应是将教材知识与生活社会、与科技等的整和。

2.加强复习课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三复习教学的主渠道在课堂,特别是新形势下学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语数外的学习上,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

(1)在以知识梳理为主的课堂教学中要形成有效的知识结构。有效的知识结构特征应为:清楚化学知识的整体结构,熟悉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知识结构便于吸收接纳新知识,调用知识准确、快速,熟悉重要知识点的细节,以学科主干为基础形成知识结构。在课堂教学中的常见形式:以题目带知识点,考点知识化,知识问题化,以问题导学。

(2)在以讲评习题为主的课堂教学中要总结出通解通法。通解通法可以确保常考题目的准确率。如化学计算的通解通法:以质量守恒为核心的计算,以简化计算为目的的各种技巧,以化学关系代替数学关系的各种简化计算,以图表方式直观呈现的计算,直接运用概念的计算等。

(3)在以能力训练为主的课堂教学中要加强能力薄弱环节的训练。

根据近几年的高考答卷情况看,很多考生在高考的能力要求上还存在许多欠缺,因此需要教师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就致力加强和着重提高,以免到后期出现困难。如语言表达能力:新课程高考对考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考从2005年开始明显增加了很多填空的答案文字,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提高高考成绩具有重要意义。但从卷面分析看,得分率普遍偏低,这与考生平时忽视基础知识,训练不到位不无关系。因此,能够恰当地适用化学用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力求达到“字、词准确,文法通畅,言简意赅、切中要害”,是高三复习中应该强化和着力培养的重点。再如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图、表题已经明显增加,引用化学尖端科研成果的信息题也走上高考卷,同时在常规的题目中设定一些关键字词已经称为高考的新趋势。因此,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得不在平时的训练中就作为一个重点。而这一能力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题干、题设条件及科普材料的阅读能力,即能够准确把握题中关键词语、限制条件,并善于挖掘隐含条件的能力。二是识图看表能力。与文字相比,图、表描述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学生应看懂图、表所包含的信息,能从文字、图、表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并从中找出规律。三是认真审题。在解题的过程中,尤其是选择题上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题划关键字词的习惯,这也是需要学生在平时就注意的地方。

3.精心选编素材,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学生的学习潜能可以通过训练而被挖掘,有效的训练,精选习题是关键。习题、试题的选择标准是什么呢?最基本的原则是:难度上低中结合,形式上灵活多样。具体说有以下几点:

(1)适合自己的情况。学校与学校不同,班级与班级不同,选题要让大多数学生能解答。少选思维跨度太大的试题,灵活性、技巧性、基础性要兼顾。

(2)原创与改编结合。一方面要继承传统经典试题对知识与能力考查研究的精华,另一方面要体现试题的创新是对原有试题的创新与发展。

(3)重视教材习题。充分挖掘教材习题,改变设问方式,增删题设条件等。增大试题的开放性,提倡学生从不同层面、角度去创造性解决问题。

(4)关注近年高考试题。近年全国有三份独立命制的化学试卷,江苏、上海、广东三份试卷在题型、题量、分值上值得关注。

4.规范训练,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现行的考试制度决定了学生能力最终体现在试卷上,在试卷上不会做、做不对、做得慢都是等效的,因此有人提出“做好会做的题目”,细想是有道理的。教学上如何操作呢?规范训练是出路。

(1)规范书写。教师要首先规范板书,身体力行。

(2)限时限量。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积累错题。避免同一地方摔跤两次。

(4)反思醒悟。反思找到正确与错误思路的差异点,在差异中寻求醒悟,在学习中去内化和落实,提高能力。

总之,新形势下的高考备考复习,没有成熟的现成的经验模式可套用,复习工作既不能放弃原有的复习方法,又不能缺少新的思路和措施,复习必须从实际出发,务本求实,符合高考形势的需要,体现化学教学的时代性,有效地为学生发展服务,为学生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祖号主编.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江苏教育考试院制定.2007化学考试说明.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4]2008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江苏)试卷.江苏教育考试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