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翻译的直译和意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翻译的直译和意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有关直译和意译的争论由来已久,双方代表各执一词,莫衷一是。直译和意译是两种翻译方法,究竟二者水火不容呢,还是能补充使用呢?本文认为,翻译的目的就是准确传达原文意义,使译文读者读译文就如同原文读者读原文一样。能达到这一目的,直译意译都是可取的,不存在孰是孰非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为使意义全面,明朗,二者还可结合使用。

【关键词】直译;意译;翻译

一、对直译的认识误区

一般人认为,直译就是死译,硬译,这样翻译的结果必定佶屈聱牙,不知所云。就好像中西文都不甚精通的译者,不能融汇中西文的语句组织,又不肯悉心推敲原文的某种说法应与译文何种说法一致,借着一本词典,逐字对译,这样的翻译方法生吞活剥,牵强附会,结果很难理想。

二、直译的积极意义

实际上,直译并非逐字对译,由于中西文不同的结构,所以不可能都进行逐字翻译。直译就是既准确全面的阐述原文含义,又无任何失真,随意添加或删除原文的思想,同时还要保持原作的风格,有时甚至连原来的情感不能忽视。傅斯年,郑振铎都主张直译。在中国近现代翻译史上,直译是压倒一切的准则,鲁迅和周作人的《域外小说集》就被看成直译的代表。因此,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产生了大量经典译文。中文英译的翻译活动中,中国的古典文化精华就因为直译而成为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The soldier who retreated fifth paces laughed at the one who had fallen back one hundred paces(五十步笑百步),no feast lasts forever(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直译对于保留原语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对意义认识的误区

一般人认为意译就是不求精确,只粗枝大叶的摘取原文意思,有时原文不易了解和不易翻译处,便索性把它删去。有时原文需加注释才能豁醒处,变硬加一些话进去。在这种错误认识指导下,译文往往偏离原文,极不忠实。林琴南就是这意译派的代表。他不懂西文,只听旁人讲解愿意,就用唐人小说体的古文敷衍成一部译品。虽然努力可敬,但终不是一位忠实的译者。原文的风格当然无存。他译的《佛教遗经》和《四十二章经》之类,读起来好像中国著述,思想和文章风格又极像从印度来的。

四、何为意译

在翻译时,如果不能遵照原文的结构和表达形式,我们必须根据表达形式和特点来改变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来传达原作内涵。由于原语和译语在修辞,语法,语序,变化形式上存在诸多差异,我们只能用适当的形式来传达原文的意义和再现原文的效果。翻译过程中,要使语言清晰,有说服力,并且符合语言习惯,译者必须尽量遵照所使用的语言习俗和正确用法,而不是坚持原文的表达形式。赵景深先生说过,“一个通顺流畅的版本本一个只注重原文的版本要好”,很显然,赵先生坚持意译,严复也喜欢意译。严复许多作品都采用了意译,《天演论》就是意译的典型代表。因此,意译指翻译时不保留原文形式只保留原文意义的翻译方法。当由于文化差异无法直译,或直译加注释后过长,会破坏行文的流畅性和简洁性,就采用意译法,灵活传达原著。如英语成语:Two friends are hand in glove with each other(亲同手足),to snap and snarl at a kind-hearted man(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汉语成语具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很多情况下在英语中难以用直译法体现,也常采用意译法,虽难以保全成语的文化特色和形象,却能简洁地反映出成语的喻意。如事实胜于雄辩Fact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背黑锅hold the bag,汉语口语中“背黑锅”的说法意指某人干了坏事而责任却落在未干坏事的人身上。英语中把这种情况说成“捧着布袋子”(hold the bag)。

在直译中,忠实于原作的内容应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忠实于原作的形式,再次是翻译语言的流畅性和通俗性;而在意译中,忠实于原作的内容应放在第一位,翻译语言的流畅性和通俗性位居第二,但意译并不局限于原作的形式。可见,直译与意译都注重忠实于原作的内容。当原文结构与译语结构不一致时,仍字字对译,不能称为直译,是“硬译或死译”,即形式主义。凭主观臆想来理解原文,不分析原文结构,只看字面意义,编造句子也不能称为意译,是“胡译或乱译”,即自由主义。由此可见,直译和意译各有所长,可以直译就直译,不可以直译就采用意译,甚至双管齐下,两者兼施,才能兼顾到译文的表层结构和原文的深层意思。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直译与意译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不可分割的。

五、直译加意译法

应注意到,直译和意译是相对而言的,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在很多情况下,为保留原文形象,并使译文畅达,英汉成语可部分直译,部分意译。如成语“东施效颦”,如意译成Dong shi, an ugly woman, knitting her eyebrows in imitation of the famous beauty Xishi only to make herself uglier,英文读者会由于不知道西施是何许人而无法理解其含义。若采用直译加意译的方法,在上文之后加上意译“blind imitation with ludicrous effect”,其意便一目了然了。在英语中有这样一句成语“Even Homer sometimes nods”,在这句成语后面,译者会加上一句“Even the wise are not always free from error”,正好对应了汉语成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六、如何区分直译和意译

直译常常被用来翻译一些术语和成语,有时局限于一些简单句和科技术语翻译。直译可以完全保持原作的风格和民族特色。但直译必须具有可读性,也就是说,译品不会引起读者的误解,并且也不违反表达方式。直译还适用于含有修辞的句子。在某种程度上,直译不仅能保持原作的特点,而且还可使读者逐步接受原作的文学风格。遇到由于民族文化的缺失而难以直译的文字,适于用意译法,跳出原文,只取大意,同时行文流畅,不过也要做到尽量保留原语特色,又要保证译语读者容易接受。

【参考文献】

[1]包慧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3]孙会军,郑庆珠.译论研究中的文化转向[J].中国翻译,2000(5):11-14.

[4]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翻译通讯,1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