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座伟大的百年林克斯球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座伟大的百年林克斯球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香港万丽海景酒店:湾仔之心

随着时间流逝,观察一个酒店品牌如何脱胎换骨总是一件有趣的事。万豪国际旗下的万丽(Renaissanoe)品牌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一在万豪国际最初收购时,万丽品牌及其前身已经几度易手,颇为沧桑,而万豪亦把其视为集团旗下的二线品牌,但伴随着万丽品牌那个充满老派情调的R标识因换标而变得简约,该品牌也静悄悄地转身为高端精品酒店的象征。

香港万丽海景酒店便是观察这种变化的最佳选择之一。这一历史悠久的酒店在1989年初次开业时,现在远近闻名的湾仔会展中心还渺无痕迹,但其距离湾仔地铁站不过4分钟步行时间以及毗邻金钟、中环、铜锣湾等地的位置,令其天然就应该成为一所理想的商务酒店。

但随着酒店市场益发细分以及住客需求越来越多样化,香港万丽海景酒店亦迎头赶上变化的市场,一个证据是酒店于2008年进行第一部分的翻新工程,包括地下大堂、一楼大堂、万丽咖啡室及260间位于12至20楼的客房重新装修。这一部分翻新的成果今天看仍然让人满意,光亮而富有情调的电梯间与房间内颇具品位的艺术品都为人住体验加分不少。

而在今年8月刚刚完成的酒店第二部分翻新工程,则又采用了更为简约时尚的风格。位于21至38楼的第二部分翻新客房整体上更有北欧式的情趣,摒弃了地毯而铺设木地板,沿用原木色的家具与陈设,缓解了北欧式设计的那种过分神经质与工业化的紧张感,恰到好处。新客房也毫不吝啬地活用了窗外维多利亚港的景致,卫生间与睡房间以木质百叶窗分割,大胆者完全可以在洗澡时透过一层层的玻璃窗,体验在国际大都会的霓虹灯背景光下沐浴的畅。

然而作为精品酒店,又怎么可以光以房间设计取胜。在湾仔这一寸金尺土之地,酒店却居然拥有一个空中花园,能让人住的客房沿着弯弯曲曲、长达240米的小径慢跑或者在高尔夫球练习径挥杆自娱,也甚至有一个露天的不规则泳池(稍显可惜的是该恒温泳池在夜间不开放),与毗邻的香港君悦酒店相连通。若是晚饭于酒店那享负盛名的米芝莲一星餐厅满福楼饱餐一顿口碑载道的蜜汁叉烧后,再前往这个空中花园漫步,享受片刻宁静,自然是乐事一桩。

当然,若真的希望白酒店饱览维多利亚港的壮丽景色,还需往更高处而去,前往行政酒廊。尽管这里的装潢风格稍显老派,但在此享用黄昏鸡尾酒或与友人相聚(行政楼层的每位住客最多可以与两位朋友一道前往,十分实惠,也昭显出浓烈的商务酒店色彩),仍然让人倍感惬意。在金黄的夕阳中俯瞰着张宝仔号中式帆船在维多利亚港中游弋,驶过高达118层的环球贸易广场,直叫人寻思今昔是何年。

种种细节,成就了这家性价比甚高、带有设计风格的商务酒店。至于商务客最为看重的通达性,自然亦是酒店的重要卖点。在酒店一层大堂的转角处,住客能通过一段室内走廊直达湾仔会展中心与该中心的设计廊,这解释了为何在会展举行期间,香港万丽海景酒店一房难求。(文ully)

去维港钓鱼

香港的海景酒店不少,但只隔着几米的行人步道,就是海,这点还是少见。一进大堂,就只看到满眼的海。

Woddhotels成员之一的香港九龙海逸君绰酒店是香港惟一一个位于大型居民住宅区内的五星级酒店。早在20年前,和记黄埔便以十分成功的“花园城”概念,在黄埔船坞旧址兴建红|黄埔花园,把一块重工业用地改建成一个全新的社区,吸引了很多中产阶级人士居住,亦有不少日本及韩国驻港工作的家庭租住。开业已16年的九龙海逸君绰酒店,占据着黄埔花园中最好的地皮,旁边新盖好的商住大楼也成为香港最贵的地头之一。

对九龙海逸君绰的整体感觉,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舒服。这是有些年头的老酒店才能滋养出来的,像一个处事周到的中年人,一切都恰到好处,让人特别窝心,但又绝不老旧,老酒店的气派依然。常常会在餐厅里看到穿着飞行员制服的外国人在用餐,原来这里也是法国航空公司员工下榻的酒店。于是在酒店前往尖沙咀的穿梭巴士上,就经常能见到法航的空姐们,叽叽喳喳地说着法语,相互打着招呼,一脸兴奋准备享受几日香港的休闲和购物生不妨早起跑步,因为酒店门口这一条西九龙海滨长廊一直经红砌码头到达尖沙咀,一路上会碰到不少晨练的市民,有的带着小狗一起跑步。沿海而建的海滨长廊包括全长700米的木板步行道、1.6公里的文化灯饰走廊,还有长1500米的自行车专用小径。The Promenade餐厅,隔着全景式的大玻璃,外面是海滨长廊,再过去就是海了。维港的对面,海边车水马龙,可没有这么休闲的景致。在这里闲闲地吃一个早餐。

每隔半小时,酒店有穿梭巴士到尖沙咀。海港城是世界名牌旗舰店的集中地,约有700间商店,当中包括50间食肆及两大戏院。购物和午餐都可以在这里解决了。海港城内有4间食肆人选《米其林指南香港澳门2011》推介餐厅,包括夜上海、翡翠拉面小笼包、BLT Steak及Cucina。

坐地铁到中环。IFC国际金融中心同样名店荟萃,还有新开的香港首家苹果专卖店,占地2万平方英尺,斥资2亿,据称是苹果历史上最昂贵的专卖店。专卖店在IFC拥有两层楼面,横跨9间店铺,共设有6个专区,并特别推出香港特有的苹果店手机“APPS”,销售产品更多过纽约第五大道的分店。

从中环码头坐天星小轮回尖沙咀,此时正是黄昏时分,可以欣赏落日,而维多利亚港华灯初上。天星小轮曾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列为“人生50个必到的景点”之一,那种繁灯点点的景象确实如梦境一样。酒店有几个不同的餐厅,其中炉端烧(Robatayaki)提供一系列传统日式炉端烧烤美食及各式新鲜寿司和刺身。扒房(HarbourGrill)有各式顶级牛肉、鲜味海产以及顶级鹅肝酱和精选时蔬:海逸轩(Hoi YatHeen)则是高级的粤菜馆。

吃完晚餐,是一定要散散步的。晚上的海滨长廊又是不同的景致,维港对岸已是璀璨一片。沿着长廊,黄埔花园住宅小区的窗户露出温暖的灯光,散步的人们亦是三三两两,而岸边,一排钓鱼的人,向海中倏地甩出钩,有的已经钓上来有两个手掌那么长的鱼。难得看到香港还有这么悠闲的时候。如果事先准备好钓竿,你也可以在维港钓钓鱼。得累了,在酒店Waterfront酒吧的露天平台坐下,点支HarbourGrand特色鸡尾酒。Waterfront有个很美的中文名:水云间,因为它就在海滨长廊旁,还有一棵大树在侧。酒店的住客或是附近的住户常会到这里坐坐,喝点东西。最美博物馆里的“生存空间”

即便你受不了空旷的街道和没什么特色的炖煮食物,也不要轻易对哥本哈根感到失望。因为你还没去过当地人引以为傲的、 绝对可以挤进世界最美博物馆前五名的路易斯安纳现代艺术博物馆。

不过路易斯安纳现代艺术博物馆不怎么好找。如果你自认为方向感还不错,那么从Humleb・k站出来,问两次路,走15到20分钟差不多就到了。当然前提题是你有足够好的视力,能够在杂草丛生的小路口看到那块颇为隐蔽的写有“Louisiana”的牌子。或者,你也可以选择乘博物馆的人力接驳车,从车站前往路易斯安纳博物馆。由金发碧眼的丹麦帅哥志愿者铆足全力蹬踩的人力三轮车,不但环保而且免费。

路易斯安纳坐落在距哥本哈根半小时车程的Humleb・k地区的小山丘上,隔海相望的是瑞典的赫尔辛堡市。大量的植被让博物馆看起来更像是一个隐藏在山坡上的公园。博物馆建筑也很有当地特色:并不急于将最好的一面马上呈现给你。展览空间犹如不规则的走廊一般随意延伸,时而深入地下空间陡然增大,时而又在制高点连接一个视角绝佳的玻璃房间。参观者的心情自然也随之不断起伏。

我们在9月的一个下午来到路易斯安纳现代艺术博物馆,博物馆外的山坡上,躺着许多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他们吹着海风,嚼着三明治,显得十分惬意。而在博物馆内,一个主题严肃一名为“生存空间”――的展览正在进行当中。

再现东方禅学

进入展区首先看到的便是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的“名作”一最终木屋。这个原本置于河边的建筑/装置设计,以等大的体量出现在博物馆内,成为这个展区最醒目的作品,也使得参观者都对这个木质的“方盒子”非常好奇,争相进去一探究竟。

单单一个作品就获得参观者如此关注,这就是近几年迅速走红的藤本壮介的强劲实力。不管是房屋、临时装置还是医疗和文化设施,藤本壮介的设计总是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掌声。最近几次出差欧洲都能够深切的感受到这位新生代日本建筑师的影响力。与众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设计给事务所带来了众多的奖项,包括《建筑评论》大奖,2008日本建筑家协会大奖,2008巴塞罗那世界建筑节一等奖,2009年《Wallpaper》奖。藤本壮介经常用“原始”形容他的作品。他把建筑实践看成是探索世界和人道的一种方式。

沿着展览动线继续前进,你会发现前面看到的最终木屋其实只是管中窥豹。在纽约摄影师名为“小世界”的摄影作品对面,有一个约有50平米大小的展区。在该展区的一面5米高的墙上,印有藤本壮介为本次生存空间展写下的一段寄语。而分布在寄语周边的全部都是他近几年的作品。记者在这个展区恰好碰到三位来自哥本哈根的建筑系学生,在压低声音争论着藤本的作品。询问之下才得知,他们是看到藤本的作品后引发了关于“建筑回归”理解的争论。能让人进行如此激烈的争论,想必是对建筑师最大的嘉奖。

二楼楼梯西侧视野最好的一块区域,犬吠工作室(Bow-WowStudio)的作品集中展示在那里。随着宝马古根海姆实验室的正式启动,这个以往被人认为过于偏向理论的日本建筑工作室近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此次在这里展示的作品多为他们设计的住宅项目,也切合“生存空间”这个主题。虽然对于参观者来说,他们的作品未有藤本壮介的设计那样具有冲击力,但现场展示的制作精细的模型,体现了他们对人一即空间使用者一细微感受的把握。这种强调人与自然的东方禅学也越来越被欧洲社会所推崇。这恐怕也是日本建筑师能够在一个北欧城市的展览中反客为主的原因吧。

既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

此次名为“生存空间”的展览其实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建筑展,而是路易斯安纳“建筑新域”系列展览的最后部分。“建筑新域”共分四个部分,在“生存空间”这部分里,策展人有意突出了住房与家的不同概念。

“如何生活、生活于何处以及同谁一起生活,我们想通过这个展去讨论的不仅是建筑本身,更是通过社会以及文化的角度去审视当今世界。”策展人Poul Erik T・jner说,“生活或是生存在现在这个世界已经有了不同的意义。全世界各处的人们都在创造着不同的生存方式,建筑师也不仅仅是建筑设计者,而是要在人类的社交网络中集结各种思想并通过建筑体现出来。”

策展人认为虽然展览所呈现的是建筑,但是想要表达的主体还是“人”。正如展览中的建筑也不仅仅是房屋外立面的展示,而更多是通过视频、摄影、绘画、模型和装置等手段告诉人们关于这个案例的故事。从上世纪中期勒・柯布西耶设计的16平米样板房到近些年在美国沙漠中进行的看似疯狂的“燃烧者”行动。虽然本次所展示的并不是什么最新的案例,但基于对生存深层次的思考,而后挑选的大量案例也相当值得观看。

值得一提的是,在展览的地下一层部分,策展人营造了有别于展览其他区域的氛围。他们选择了以色列和印度的两个典型城市中的生活片断进行视频以及实物的呈现。这个区域的策展做的相当到位,例如视频观看席的四排座椅都是用从印度收来的旧座椅组装而成。而展览的动线、布局以及标识系统等方面也做的让人印象深刻。策展人Podul Enik T・jner也表示,虽然“建筑新域”系列展览已经告一段落,但以人和世界为主题的建筑展还会陆续举力下去。(文 图王瑾)

旧时洋楼,新瑜伽

广州东山老城区曾是旧时富贵人家聚集居住之地,也就是过去广州所谓“西关小姐,东山少爷”里出东山少爷的地方。如今少爷遗风不再,只留下些民国初期中西合璧的小洋楼和诸如寺贝通津、恤孤院路这样标记历史痕迹的街巷地名让人浮想联翩。藏身于龟岗至河浦路一带的老式民居里的庙前西街便是这个老城区里一条不起眼的小街。

庙前西街48号是一幢三层的小洋楼,前身是民国年代汇丰银行买办的房子,几经易手,如今的小洋楼已为商业所用,“兴亚瑜伽”便“藏身”于此。一楼为临街小铺,二、三楼便是“兴亚”的据点。曾是住家曾是意式西餐厅现为瑜伽美容馆的庙前西街48号,由于很多墙体未能改拆的原因依然修新如旧,保留着最本质的隽美。

“兴亚”的主人陈亚曾经是内科医生,1995年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瑜伽,就很喜欢,断断续续跟着电视练了好些年:那时候的她并不真正了解瑜伽。2000年她辞去令人羡慕的医生工作开起了美容院,并决定成为瑜伽教练。几年以后,她如愿成为美国Anusara(阿努萨拉)流派的导师。

“生活的美好一直就在我们身旁。有时我们忘记了,但是当我们练习时我们会认识到这一点,并用快乐装点我们的生活,就在这里,就在此刻。”这就是Anusara的三个“A”――Atlilude(态度)、Alignment(顺应)、Action(行动)的宗旨,讲求的是精神上的升华,精准的顺位能量流动的平衡,以及精神上的愉悦会通过身体完全自由地释放出来。

讲求情境的陈亚在二楼偌大的阳台种满了绿色植物,使这个闹中求静的空间更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境:中间连着阳台的三间房间便是练习瑜伽的场所,由于墙体未能打拆,所以空间虽有阻隔但却是相通的。三楼的露台没有过多的布置,傍晚时分,这里便是一个与落日晚霞相伴的瑜伽练习场所。除了瑜伽场所,陈亚还是未忘美容院的初衷,二楼与三楼各有两至三间房的美容室,让练完瑜伽的客人可以停顿下来做个“由内而外”的美丽女人。(文非同图 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