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前结构”与“合法化偏见”探析当代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前结构”与“合法化偏见”探析当代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解释学的创立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海德格尔的“前结构”和伽达默尔的“合法化偏见”理论的完善在解释学历史上是独树一帜的。他们研究的“思维方式”的主要特色是在于突破思维方式的传统认识框架,强调主体思维的历史性。本文试图从“前结构”与“合法化偏见”的视角探析当代设计的审美,进一步挖掘在艺术品与欣赏者的审美互动中的产生机制,以其对欣赏者审美接受产生的积极作用,最终营造出艺术家与欣赏者的互动氛围。

关键词:前结构、合法化偏见、审美、当代设计

一、“前结构“和”合法化偏见“的理论认识

1.海德格尔的“前结构”理论

解释学的根本的意味,就是“理解的理解”,它代表着一种从内部对我们解释意义的方式进行描述并使它形式化的企图。海德格尔对艺术的审美解释提出了“前结构”的概念,即理解需和“预先有的文化习惯”“预先有的概念系统“和”预先有的假设“三方面构建[1]。预先有的文化习惯是指人在进行理解、解释活动之前已经”有“了的东西。海德格尔认为,此在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历史、文化传统之中,历史与文化先占有了我们,我们成为历史和文化传统中的人,此在的这种状态即称之为”前有“[2]。预先有的概念系统指我们思考任何问题所要利用的语言、观念以表达的语言的方式。语言、观念会带给我们先有的理解,同时也把这些先有的东西带给我们思考的问题。预先有的假设是”此在“在理解前已经具有的观念、前提和假设、假定等或在理解是所预设的一种概念方式。海德格尔说道:“解释可以从有待解释的存在者自身汲取属于这个存在者的概念方式。

2.伽达默尔的“合法化偏见“理论

伽达默尔认为,理解既不是解释者克服历史性所造成的“偏见”以顺应、接近和破译本文,也不是“偏见”单向地、武断地去同化、判断本文,而是“偏见”与本文相互作用的过程,解释者利用“偏见”生产性地去解释本文,再解释过程中,“偏见”也受到检验、调整和修正,从而更好地展示本文的真理,主客体双方在理解过程中都得到了发展[3]。偏见的形成是人不可避免的历史性所决定的,类似于海德格尔的前结构。解释者把自己现在已经有的和对象所包含的历史的东西融合,形成新的对象和环境,从而完成理解。

二、从“前结构“和”合法化偏见“的理论到当代设计的审美

1.“前结构”与“合法化偏见”理论的艺术审美

人所在的历史和社会文化背景、传统观念、风俗习惯以及群体的心理结构首先构成、决定着人的生存状态,然后随之这种现实的生存状态内化于观念系统之中,成为理解者进行理解、解释活动已经给定了精神结构精神框架,从而达到对理解、思维活动发生作用。任何人的理解和解释活动都受这个社会精神框架的限定,在其范围之内进行,不可超越。很多艺术作品的存在意义源于人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及传统观念、风俗习惯。很多艺术作品所描绘的客观世界只是一个图式性框架,而欣赏者不同的经验、素养、审美趣味对这些艺术作品进行不同的解释,但是很多人对自然的大多数的约定俗成的概念是一样的。08年北京奥运会的鸟巢成为当代建筑的代表之一,是当代设计的代表,如图1。“值得我们自豪的是,在最具创造性、最酷的建筑T+L's列表中有5个运用了盖里技术。事实上,这些建筑能让欣赏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原因不是技术而是在所有设计中让人铭记的结构。”GT的首席执行官Dayne Myers说[4]。鸟巢就是从自然界中寻找了一种与人的某种约定俗有了自己的概念,是鸟类筑建的供栖息的地方,是用来孕育和呵护生命的,不是其他别的东西,利用这个传统观念给体育场编织了一个温馨鸟巢,把人包围在这个用树枝般的钢网的结构里,从而体现设计的人文关怀。

2.通过两个理论,挖掘在设计作品与欣赏者的审美互动中的产生机制

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在理解问题上,侧重于人的理解活动的前提、本质给与了历史的说明与规定,具体地论述了“前结构“和”传统“、”偏见“在理解、思维活动中的作用,凸显了传统、先见的地位,从而映现了人们思维活动的内在结构,使我们对于人们的理解活动、思维活动有了更全面的了解[5]。设计作品存在于设计师创造和欣赏者再创造的双重活动中,一些艺术符号蕴含了广泛和深刻的文化价值,人能够看到并解释到符号所传达的图像语义,让人能够更准确的把握符号在人文情感方面所产生的精神内驱力,从而设计师用我们自己熟知的图像语言符号传达设计思维,表达设计情感,更容易引起欣赏者的审美共鸣。例如,中国当代设计中的“中国风”。尽十年来在当代设计领域,刮起一股以中国传统符号为元素的“中国风”,如图2。这些中国元素来源于优秀的传统艺术符号,传统符号元素表面的形式是约定俗成、相对固化的,从古至今,人们世世代代地反复描摹和运用同一个图形符号,不仅是因为这些图形的元素外在的形式美感,更重要的是人们能够看到并感受其形式语言背后蕴含着更加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寓意,这就是解释学的“前结构”和“合理化偏见”影响欣赏者的审美,因为这些元素是在中国的环境和历史中沉淀的,同时人也是随着一起发展,所以在欣赏者的意识里就有了潜在的审美“偏见”,从而有利于欣赏者审美接受产生积极作用,最终营造出艺术家与欣赏者的互动氛围。(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钟虹滨.美术教育本真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12.

[2] 杨楹.思维方式研究的解释学视角[J].福建:华侨大学社科所.2000.03.

[3] 朱立元.接受美学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06.

[4] Gehry Technologies:Involved in Half of the Top 10 'World's Coolest New Buildings'.Apr 17,.

[5] 杨楹.思维方式研究的解释学视角[J].福建:华侨大学社科所.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