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汕潮揭同城化空间特征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汕潮揭同城化空间特征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汕潮揭地区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推进,汕潮揭三市同城化条件成熟。本文从人口分布、经济分布、土地利用分布和城镇分布四方面分析了汕潮揭地区的基本空间特征。

关键词:汕潮揭、同城化、空间特征

中图分类号: TU984.1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汕潮揭同城化背景

汕潮揭三市距离较近,三市分布呈等边三角形,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为30至40公里左右。2012年5月9号,在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支持汕潮揭同城化”。2013年3月20日至24日,提出“加快推进汕潮揭城市群建设,打造粤东经济增长极”的发展目标。

2.基本空间特征分析

2.1人口分布的空间特征

人口空间分布总体上表现出区分散稀少,核心区(下图黄色区域)集中的特征。

核心区包括汕头市除南澳县的地区、潮州市区、揭阳市区、潮安县南部地区、普宁市区等,拥有近1000万人口,占汕潮揭地区70%总人口,38%土地面积,人口密度为2632人/ km2。

区是除核心区以外的所有地区,人口约433.6万,站占汕潮揭地区30%总人口,62%土地面积,人口密度为671人/ km2。

核心区内,人口密度高,人口分布均匀,连续性好,无明显的人口分布密度断裂界线,具有同城化发展的趋势。

汕潮揭人口分布密度区划图2011年汕潮揭各镇/街道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

汕潮揭核心区区相关数据表

2.2经济分布的空间特征

从工农业生产总值看,汕头中心城区、潮州城区、揭阳城区、普宁市、潮安县和饶平县的总量明显高于地区,并且沿324国道和206国道等区域联系道路呈线性连续分布,说明汕头、潮州、揭阳、普宁、潮安和饶平沿道路的经济联系密切,具有同城化发展的趋势。

统计分析人均GDP的分布情况,侧面反映区域经济活动密集性的分布情况和区域经济实力的分布情况。其中汕潮揭地区人均GDP约2万元,汕头的龙湖、金平、澄海、濠江和潮州的湘桥、潮安及揭阳市区人均GDP最高,大于3.5万元。

汕潮揭工农业生产总值等级分布图汕潮揭人均GDP等级分布图

2.3土地利用的空间特征

汕潮揭地区建设用地分布图

现状建设用地多沿交通干道,沿水系分布在河流冲积扇平原地区。由于汕潮揭民营经济发达,家庭、家族式企业纵多,工业企业以祖居地进行分布的形式普遍,最典型的例子是潮阳区和潮安县,形成了核心区内建设用地均匀分布、连绵一体的特征。

2.4城镇分布的空间特征

①城镇密度呈中心向递减趋势

根据GIS模型,以城镇的级别为字段,计算出城镇分布的密度图。汕潮揭地区城镇密度约为147.4个/万km2,是广东省全省城镇分布最密集的地区。

其中揭阳市区、潮州市区和汕头中心城区及其之间的核心区是城镇密度最大的区域,城镇密度最高达到645个/万km2 。

汕潮揭城镇分布密度图

② 城镇群体在空间组合上呈凝聚型

通过现状城镇群体的空间分布测度可以判别其空间网络化组合的形态基础。点状城镇要素在区域中的分布状存在三种典型形态:均匀型、随机型和凝聚性。均匀分布情况下每一城镇点到最近临近点的平均距离:

式中:N为点数,A为区域面积。

均匀分布情况下,每个城镇在D距离内平均有一个邻点,若超出1点则趋于凝聚分布。

汕潮揭的城镇/街道点为149个,测算出其平均距离是4168米,以此距离标准进行缓冲区分析。可以看出整个汕潮揭属凝聚分布状态。

特别是核心区内,城镇集聚度高,城镇群密集,城镇之间的建设用地紧密衔接,无明显的城乡分界线,有同城化发展的趋势。

3.结论研判

3.1汕潮揭人口绸密,地方化特色经济活跃,城镇扩容提升质存在较大需求空间

汕潮揭地区社会经济系统较具活力。受地理、历史因素影响,汕潮揭人口众多,人口密度很高,已接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水平。众多的人口为经济系统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较为庞大的消费市场。此外,改革开放以来,汕潮揭在吸引外资发展产业的同时,扎根地方的民营经济也取得长足的发展,形成了颇多的“专业镇”与“专业村”,培育了大量的产业集群,

城镇化整体上仍处于加速、深化发展阶段。2011年,人口最多的揭阳市城镇化水平只有47.60%,汕头市、潮州市城镇化水平也均在70%以下。其中揭阳尚有较大的城镇化加快发展空间。而汕头市与潮州市虽然城镇化率较高,但其户籍制度性的城镇化成分较多,景观与生活的城镇化较少,深化发展的需求大。

总体而言,汕潮揭社会经济初具活力,城镇化发展深化需求明显,城镇化的推拉动力较强,统筹城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未来发展的重点是对城镇实施扩容提升,进一步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和质量,为区域发展创造更有良好的城镇发展机制。

3.2城镇分布相对集中,核心区城镇呈“环型”分布

汕潮揭城镇群核心区形成了“环型”结构,沿“环型”是城镇密集区,在环型中间是城镇相对稀疏区。

首先,在核心区内,沿324国道从东至西依次串联饶平县、澄海区、潮安县、龙湖区、金平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和普宁市9个区县,形成了沿海城镇密集带。沿海密集带内人口密集,产业发达,是汕潮揭城镇分布最密集的地区。

其次,核心区北部以揭阳市区和潮州市区为两个增长极,城镇化由增长极向地区推进,由于汕潮揭三市距离较近,两个增长极的地区逐渐与沿海城镇密集带的两头相向发展融合。具体表现是普宁市与揭阳市相向发展融合,潮州市与潮安县(澄海区)相向发展融合。逐渐形成了“环型”的核心区城镇群空间布局结构。

汕潮揭城镇分布的地形指向明显,在“环型”城镇群的中间区,是“一江两山”(榕江、小北山和将军山-大桑浦山)的城镇分布相对稀疏“空心”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由于受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人口密度、城镇密度相对较低。

3.3中心城镇弱化,“环型”城镇群中间区战略意义重大

汕潮揭三市的主城区毫无疑问是各自城市的主中心,但随着地方性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县区级城镇也获得良好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市域中心地位优势。以汕潮揭的区域视角考察,虽然汕头仍保持区域传统中心城市的地位,但随着近年来揭阳与潮州的快速发展,三市中心城区在产出规模的差距也在缩小,因此汕头面临的区域中心性竞争日益突出。

更为关键的是,近年建设的潮汕机场及厦深高铁潮汕站,其站址分属于揭阳与潮州,处在“环型”城镇群中间区,大大弱化了汕头的交通枢纽地位,并增强了揭阳、潮州中心性的培育。若按目前的行政管理框架,汕潮揭第一层次的中心性城市的争抢将更为复杂,突出强中心的培育将更具困难。但是,汕头仍保有金融、物流、教育、科技、信息等高端功能优势,进一步提高汕头的中心地位在经济上具有效率性,是未来区域政策的主导。

未来汕潮揭 “环型”城镇群的中间区是汕潮揭同城化的重要战略地区,汕潮揭中心体系的统筹发展,需要考虑机场、高铁站周边区域合作开发问题。

3.4核心城区空间毗邻,城乡混杂,人地关系紧张

三市主城区空间毗邻,彼此间相距三四十公里,分布于韩江、榕江入海口的河口三角洲地带,是潮汕平原的核心地区,是潮汕地区传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地带。而且三市主城区围合的中部地区属于乡镇地区,基本上仍是城镇化的“空白点”,可用地较多,是未来主城区间协调发展的主战场。但是,由于中部的“空白点”归属于不同的地市,未来的开发需处理好跨市合作与有效联动的问题。

在城镇密集区,城乡混杂的现象十分明显,尤其是国道324、省道233等区域交通走廊沿线,呈现较为典型的城乡混合区域(desakota)。与此同时,在城镇密集区又存在城镇连锦化的趋势。这些区域人口稠密,混合了密集的农业和非农业活动,空间连绵,用地混杂,既有城镇化发展的良好的社会经济基础,但又往往存在用地杂乱,可开发空间不足等问题。

长期的人多地少与特定时期内的超常规的开发造成人地紧张关系,是汕潮揭面向未来需重点关注的发展“陷阱”。潮汕地区远离历代中央政权,地方人口受战乱影响较小,加之气候湿润,土壤肥沃,地方人口增长快,有研究指出自明代开始即出现人口过剩问题。

4.结语

通过对汕潮揭地区人口、经济、土地利用和城镇的空间分布分析,可以看出汕潮揭同城化的现实客观条件基本成熟。推进汕潮揭同城化有利于进行人口、产业的合理分配与分工,推进三市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对引导汕潮揭城镇群合理分布与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