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高校就业工作向“四化”模式的转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高校就业工作向“四化”模式的转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近年来,由于高校毕业生增幅较快,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同时也将高校就业工作推向了市场化竞争的前沿。高校就业工作只有与时俱进,向“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和“专业化”的工作模式转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 高校就业工作“四化模式转变

一、严峻的就业压力,是高校就业工作模式转变的契机

国家实行了高校并轨制后,近几年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各高校乘着发展的势头,扩大了招生规模。我国高校的入学率已占总人口的5%,大学生的入学率在适龄人口中占近15%,我国已由精英教育跨入大众化教育的门槛,至2005年,全国在校生数量将达到1600万。从2002年开始,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以每年平均增幅33.8%增长,到2004年9月,毕业生人数达到280万人。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高校、毕业生及其家庭关注的焦点。政府极为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从中央、国务院、到教育部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一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工作进行宏观调控,从政策、体制、机制上促进并保障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搭建更好的就业平台;另一方面将高校的就业工作与高校的招生数额及发展规模相挂钩,将高校直接推入了就业市场的社会竞争中。高校就业率不仅关系到各高校发展与生存的命脉,也成为反映各高校的组织管理、教育教学各方面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高等学校办学及各方面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使高校的就业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也对高校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就业工作该如何转变模式,以应对市场化条件下的竞争,尽快步入“四化”发展的轨道,在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中站稳脚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找准着眼点,实现高校就业工作向“四化”模式转变

高校就业工作以往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专门化、专业化的工作程序,大多数高校的就业辅导工作仅仅发挥了行政管理的工作职能,而没有充分地将就业辅导、就业咨询、就业教育、培训及心理辅导与治疗结合起来,因而就业工作的层面、深度、广度、力度都不够,往往使就业工作陷于被动。高校就业工作要走向社会、走向市场,适应新的就业形势的需要,就必须找准着眼点,向“四化”模式转变,这是教育部对高校就业工作的期望。高校就业工作的“四化”模式是指: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和专业化。

(一)全程化,是指高校就业工作要从大学生入学开始,贯穿学生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校就业工作模式的转化就要以大学生入学教育为切入点,而不是在大学生毕业前,匆忙给大学生补课,进行临阵磨枪。应该让学生一进校就要有就业意识,就要考虑就业工作,就要对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引导和教育,要分阶段、分层次地开设生涯辅导课、就业培训、职业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了解就业的前景和现状,了解将来就业所需要具备的条件,也要了解自己与社会职业的匹配性,在大学学习的初期就进行生涯规划、自我职业定向、职业选择,针对性地发展和培养自己相关的能力和摄取所需要的职业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职业选择的成功性,还可以使学生尽早地设计自我发展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减少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也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本。现在许多毕业生进入社会后,心理落差极大,似乎从象牙塔跌落进深渊,理想和现实反差很大,有的就业后发出深深地感叹,感到大学所学的许多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几乎没有用,而需要的知识在大学又没有学,导致所学与所用严重脱节,这是一笔巨大的资源浪费。

(二)全员化,是指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仅是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也是高校所有教育、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更是所有的教职员工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就业工作模式的转化就是要将就业工作由点及面,由面及里地渗入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每一位老师和员工都要关注和关心大学生就业,千方百计为大学生就业出谋划策,鼓励各学科老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教师参与到学生就业辅导工作中,为学生就业提供最佳机会。特别是各科老师在教学中要深深地浸透所教必为所用的教学思想,教学中要联系社会实际,将所教专业知识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紧密结合,融入到教学内容中,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就业观念和就业技能的培养,以就业为主线将教学、作业、社会实践及考核考试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学校以最小的学习成本去获取将来就业的最大利润。

(三)信息化,是指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服务手段要信息化,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完备的就业信息网络库,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资源,并对资源进行整合,尽快建立全国高校或分类属高校的就业信息库。高校就业工作模式的转化应尽快完成工作手段的现代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与社会就业市场接轨。要充分了解社会各部门、各领域的用人信息,了解上级部门的有关方针、政策,也要了解大学生就业后的反馈信息,还应通过信息网站、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分析毕业生的择业心态、价值取向,把取得的双向信息加工、分析、综合,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用以指导大学生正确择业。各高校应将全国就业市场的信息整合,统一录入到就业信息库中,同时将各高校每年毕业生的信息也输入到信息库中,建立互相交流的信息平台,用人单位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所需要的人才信息,毕业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寻找合适的雇主,并可以通过网络签署意向书,然后再进一步地洽谈,减少政府部门和用人单位每年为招聘人才而耗费的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同时也可以减少毕业生为找工作而盲目投送求职书和奔波于各类人才招聘会而花费的大量资金和时间。

(四)专业化,是指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既要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人员,更要有懂人力资源管理、生涯辅导、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的老师,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队伍,使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模式走向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高校就业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工作,是造福于学生、造福于社会的工作。在西方和我国的港台地区,都极为重视就业指导工作,牢牢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全人教育理念,把就业工作当作促进学生发展、改变学生一生幸福的事业来做,学校的就业工作都围绕着这一轴心进行。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不仅要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而且还要具有心理咨询和辅导资质的博士、硕士,同时还应具有广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能力,可见高校就业工作在学校的重要地位和专业化程度是极高的。因此,高校就业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和工作内容的专业化,是高校就业工作模式转化的基本保证。

三、高校就业工作模式要实现四个转换

(一)工作轴心的转换:从就业环节到全程培养的转换高校就业工作不能只体现在就业这一环节上,应从学生入学开始,围绕着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进行。就业工作要根据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就业市场的需求,对不同专业的招生人数进行科学的预测,及时对学校的专业设置进行调整规划。与毕业生建立就业信息反馈系统,了解毕业生就业后发展适应的情况,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根据社会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基本职业素质,使学校培养目标与社会市场需要之间形成一个链式开放系统。谋事在前,有的放矢,只有这样才不至于使高校的就业工作陷于被动,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工作对象的转换:从学生到社会市场的转换

高校就业工作的对象固然要为学生服务,但学生最终是服务于社会市场的,所以,高校的就业工作对象要对准社会市场,要有市场意识。一方面,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市场经济的主体平等、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等基本特征,教育学生辩证地分析和看待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对毕业生择业的影响,使其树立自信、自强的自主意识,寻求实现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另一方面,要树立服务于社会,为社会提供更好更优秀的产品的意识,这是相辅相成、双盈的互动事业。要广泛了解市场的需要量和需要规格,根据市场需要再推销毕业生,并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分析研究,准确把握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和变化情况,对学生就业进行有效地指导和培训。

(三)工作内容的转换:从推荐学生就业到引领学生生涯发展转换以往高校的就业工作主要体现在尽量使更多的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常常是“一锤子”买卖,毕业生就业后发展得如何,是否适应,基本不在就业工作的范畴内。而现在高校就业工作的内容不仅包括为毕业生寻求最佳的就业机会,还包括对毕业生进行生涯规划,引领学生人格成长、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为毕业生终生发展负责,帮助学生达到最佳的职业匹配。

(四)工作职能的转换:从单一型的就业服务到复合型模式转换以前高校的招生工作模式主要是行使行政管理的职能,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安置或档案管理,工作的职能是单一的。而现在的就业工作职能应将教学、科研、管理、培训、心理咨询辅导及治疗结合起来,形成复合型的工作模块。不仅要为学生开设生涯辅导、就业指导的课程,还要对市场和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进行科学研究,对市场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对学生进行求职技能的培训,同时对学生在择业和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在工作中应注重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作,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提高工作的绩效。

参考文献:

1.陈文《积极推进高校招生并轨改革》www.ebubu.cn:8010/RESOURCE/Article/JYLW/2/201/l

2.来源:新华网《2004年国家新出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措施》http://edu.tom.com2004.5.12

3.赖德胜、宋淑芳《高校扩招的动力和压力》河南社会科学2003.3

4.杨一平《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化与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变革》高等教育研究武汉:2002.9第23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