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开展拓展性阅读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开展拓展性阅读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课程标准在讲到“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时是这样说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应是语文实践。《课程标准函》特别提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体系,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采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包括听、说、读、写在内的各种能力。无论是课内教学还是课外阅读,我们都应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是语文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拓展阅读就是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课外阅读尝试,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课外的阅读提高各种语文实践能力。

就语文课而言,它是语言、文字,文化、社会,学生、教师等诸要素综合起来的一个系统;就语文课所选编的教材来看,它涉及了政治、经济、天文、地理、音乐、美术等诸学科,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综合系统。这些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不能与之相媲美的。语文拓展性阅读就要依据语文学科这种综合性的特点,注重语文学科诸要素的联系,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手段,有效地沟通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相关内容能够在逻辑上密切地联系起来,融会贯通,相互渗透,使学生通过自我学习,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各方面素质的教学效果。

1 培养阅读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才会不断寻找自己的阅读兴趣点,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开展拓展性阅读首先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于漪老师曾说:“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培养,并不局限在第一课堂,第二渠道有更广阔的天地……”因此,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无疑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从兴趣入手,使学生想读;传授方法,教学生会读;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古人说得好:“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与“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所以我们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针对有些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方法不当,造成高耗低效;盲目择书,阅读内容单一的问题,进行有效地引导,通过各种方法向学生介绍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读物,使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1.1 通过作者的故事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文章往往是作者一定时期内一定心态的反映,了解一下作者的生平无疑对文章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作者一生的跌宕起伏,悲欢离合,以及在他身上发生的各种有趣的、伤感的故事往往能吸引学生自觉地深入文章,寻觅那些作者偶尔流露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因而达到深入理解文章的目的。由作者的故事吸引学生阅读他的所有作品;以其中一篇文章,一部作品带动学生阅读他的其他作品。使学生先喜欢作者,后随之喜欢他的作品。

1.2 通过精彩片段强化学生阅读兴趣。精彩片段,精彩在何处,需通过反复诵读,细细体味才能领略其间的美妙。如今在课堂上,我们已在追求美读的效果。学生在美美的朗读中自悟,许多老师都在为提高学生的悟性而努力。课外阅读同样需要美读,抓住那些美妙的细节,精彩的片段,细读慢味,深入于文章所描绘的境界之中,与文中的人,文中的景,文中的一切同喜、同悲、同欢、同乐,学生深入其间,自然也就有了自悟、自评的能力。当学生沉迷于文章所描绘的情景中时,对阅读的兴趣就会强烈而浓厚。

1.3 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呵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查找资料的过程就是一个课外阅读的过程。资料的种类是繁多的,可以是天文地理,如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溶洞形成的各种因素。可以是自然人文,如了解生平的小故事,翠鸟的一些生活习性……现在查找资料的手段也多种多样,信息的渠道既宽且广,特别是网上的资料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查阅的过程中进行一定的取舍,这就是一次再阅读的过程,假如能加上老师适时的表扬、鼓励,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4 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根据自己课外阅读到的文章编排一些有趣的、生动的小品,把文章进行再创作,编成课本剧;利用活动课进行讲故事、演讲、背诵等的比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参加,在读、编、讲、演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自己阅读的兴趣。开展实践活动,还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5 设立开放式图书架,提供课外阅读的好处所。我们可以在教室里设立一个开放式图书架,给学生提供一个课外阅读的好处所。让学生把自己的好书充实书架,与大家共同分享。书架上的书不用登记就可随时阅读。各类书籍整齐地排列着在书架上,总会吸引着许多学生利用所有课外时间潜心阅读。在课间时随时取书阅读,随时交流读书体会,能提升阅读效率。学生尽情沐浴在书籍的海洋,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也能将自己喜欢的书籍推荐给同学,让大家共同进步。教室里也就多了一些书香氛围。在浓浓的书香氛围中吸引学生爱上阅读。

1.6 提倡课前五分钟介绍,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把课前五分钟作为“展示时”,每节课由两到三位学生简介一下最近看到的好书,或背一下其间的好篇段,或评一下里面的人物或介绍一种新的知识……如针对五年级学生的阅读我曾搞了如下一些活动:①推荐一本好书。包括书的内容,作者,推荐的理由……②中外节日知多少。交流有关节日的来历、趣闻……③三国漫谈。结合课文交流三国人物故事,有关三国的成语、歇后语……④我最喜欢的作家。交流喜欢作家的作品,喜欢的理由……⑤春秋战国趣谈。交流春秋战国的人物故事……⑥养花经验交流。⑦let's go to交流书中阅读到的各地风景名胜,当然也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⑧我喜欢的书中人,介绍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着重说出喜欢的理由。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明确只有多读课外书,才能获得丰富的课外知识,才能在这“展示时”中充分自我展示,尝试到被大家肯定的快乐。

2 指导阅读的方法

课外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在无涯的学海中,我们如何才能摄取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能力呢?我觉得需要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课外阅读,我们不妨把它分为两个层次,即“一般性阅读”和“目的性阅读”。前者较为宽泛,随意性强,可以随个人的好恶自由选择。在这种阅读状态下所获取的信息也具有了很强的随意性,零碎而缺乏主题。学生进行的大多就是这种阅读。而“目的性阅读”则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读,着重于查阅资料和搜集信息。它是阅读的高级形态。悟书要悟情也要悟理,读书要泛读也要精读。泛读是指广泛的、快速的读,“一目十行”式阅读,也就是一般性阅读。精读是指细细体味的读,或者说是“咀嚼”式的读,也就是“目的性阅读”。开展拓展性阅读不能让学生盲目地去读,一味追求快、多,要讲究方法,读书要入情入境,只有走入作品,才能体味文中的优美之处,才能理解作者的情感,特别是对于一些名著,精彩的片段,更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细细体味。只有泛读与精读相结合,才能共同铸就深厚的文学素养基础。小学生阅读能力尚在形成阶段,要不断地让学生总结课堂上所学到的阅读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拓展阅读,使之形成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对阅读材料有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这就要求学生走入,更要跳出,既要入情入境,感同身受,又要细细体味琢磨。因此,我们更要提倡目的性阅读——精读。

2.1 品读:学生通过“品”,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又通过“读”,把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展现出来。阅读时抓住文章精妙之处,悉心品味,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中去玩味语言,通过细嚼慢品,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感受文中的人文关怀,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通过对一些精彩片段的反复品读,体会语言之精彩,意境之美妙。

2.2 比读:比较阅读,首先考虑选定哪些读物来比较。选择比较读物的原则是要有内容可比较,在同体裁里选择有较多异同点的读物进行比较,也可以是和已读过的比较熟悉的读物相比较,将与之相关的作品与段落认真对照,反复比较,从而加深理解。通过比较,了解阅读材料中的相同点或不同点,从而真正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2.3 议读:即读一读,议一议。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通过讨论,让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读中提出新的问题,边读边议论,鼓励大家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激活思想,读中求新。在细读的基础上,抓住文中个别段或句或词或字,边读边议,深入讨论,体会作者写作的巧妙,用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抓住文章的精要,理解文章“怎样写”,并通过讨论,进而体会文章“写得怎样”。

2.4 写读:读了原文后,进行改写。如:续写、补写,还可对读过的文章写点随笔,读后感。并运用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多种方法,写好读书笔记,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笔记交流。把读写结合,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5 诵读:把文中精彩的内容,反复诵读,以达到能背的程度,使其成为学生稳固的知识积累,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反复咀嚼,不断领悟,从中汲取新的营养,达到充足的阅读积累。

3 养成阅读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拓展性阅读中要着力培养的又一个重要内容:

3.1 培养查阅的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及时查阅工具,直到明白为止,对于文中涉及的人物、背景,通过查阅提高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

3.2 培养下批注的习惯。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文中不理解而值得揣摩和探讨的地方,用不同的笔划出来,以便过后再思考,或及时向老师、家长及其他人请教。存疑、释疑,真正做到读一篇文章,读懂一篇文章。同时要求学生对领悟之处作下特定的标识,必要时还需进行简单的旁注。

3.3 培养作读书卡片的习惯。将文章的内容浓缩在小卡片上,将书读薄,将优美的语句或新了解的知识摘抄下来,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3.4 培养思考质疑的习惯和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的习惯。要增长自己的“学问”,既需“学”,还需“问”,要会思考,会质疑,有疑就需问,就需与他人交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增长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

总之,我们的课文由于受篇幅、学时等的限制,课内阅读并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拓展性阅读其实就是在加强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课外阅读尝试,想方设法使学生时时学语文、用语文,处处学语文、用语文。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童话寓言故事”、“少儿科普知识”、“名人小时候趣事”等,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产生兴趣;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推荐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读物,了解书籍、报刊的分类,帮助学生选择书报;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校图书馆、阅览室看书、读报或借书,激发课外阅读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