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领略语文课堂里的流光溢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领略语文课堂里的流光溢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当学生能够慢慢品味出语文课堂里的乐趣时,我们教师也能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优势与教学策略,取得语文教学的主动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审美潜能。

关键词:审美 语文 文字 朗读 体悟

在市场化、商品化的社会里,人们的生活步履匆匆。许多人对于文化形态的选择似乎也越来越倾向于即时性与消费性。因而,经典失位,反是影视、网络、娱乐、广告等大众文化盛行。面对如此扰攘的环境,语文的教与学更加难以扣开学生的心扉。而作为农村中学一线语文教师更是切身体会着语文教学的不易。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不高,语文知识面狭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作文水平低下。这种情况下,如果在语文课堂里,我们语文教师只是一味把学生当成容器,用大量模式化的知识、刻板的说教去填充,要想让基础薄弱而又急功近利的现代学生接受几乎是“难于上青天。”因为这种板着脸给学生传授“板着脸”的文化的课堂教育模式,不但难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更易引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厌烦情绪。

几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体悟到,语文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最重要的。教师如果能从真正意义上把学生当作审美主体,发挥教师自身与文学的魅力,让学生从文学的字里行间、从自己和教师的生活经验与社会体悟中领略到原来在语文课堂里,他们一直保持着与社会、生活和个人情感世界的有机联系。当学生意识到在文学世界里,在语文课堂上的他们原来也可以是如此健康高雅时,他们的学习情绪则如同播火种一样点燃了心中的语文火焰。而这样的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乃至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培养呢?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教育呢?

首先应该让学生借助文本的语言文字感知到作品的美。但是很多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往往只注重情节的光怪陆离、跌宕起伏,甚至止步于故事梗概的了解。所以我认为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把各种体裁的美丽篇章的表达美作为主要感知对象学生共同品味欣赏。所以教师课堂上要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我认为文字是有力量的。好的文字一样可以引领我们那些处在花样年华的学生们深情地走进自己,触摸心灵。所谓“感天动地、荡气回肠”,好的文字就是这样。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课堂上指挥自己的“士兵”努力去寻找、去赏鉴好的文字。比如我们在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一开始很多学生的注意力都在和林冲相关的精彩故事情节上,忽略了作者遣词造句的良苦用心。例如文章中写道“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留意到“紧”字的妙处,这时则需要师生共同研讨。这时教师可以借助提问,为什么不用“大”、“猛”等字眼,通过引导学生不但发现,这“紧”字的韵味在于能真实生动地表达出特定情景下自然景色的氛围,跟人物、环境融合在一起。“紧”字不但表现出雪下得密、下得快,又暗示出事件发展的紧张突兀。又如文章中还写道林冲在风雪寒夜出草料场沽酒时:他挑了酒葫芦,盖了火炭,戴上毡笠帽,拿了钥匙,拽了草厅门,才信步投东而去。在这样的画面中则要提示学生注意这几个动作描写。这一组特写的近境头逼真细致地展现了一个与很多学生印象中完全不同的林冲:细致谨慎、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在课堂上进行文字训练的过程中,我觉得不可忽略的另一个重要手段是:诵读。很长一段时间,中学的语文课堂也在追求着“表面的热闹”,而忽略了诵读这种最传统的语文课堂审美方式。所谓“自文字到文章”,“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从语言生成角度讲,诵读有利于学生掌握语言的组成组合规律,促进学生对语言内涵的感性认识,包括语言的语义场、语义体和语言适用范围。而很长时间里,我们都忽视了诵读在语文课堂里所起的作用。在一堂古典诗词的赏析课里,我发现学生诵读诗歌本身就可以感受到诗词的意境美,甚至无需教师繁复的讲解。例如,在诵读李叔同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和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时,一些平日里较为乖戾的学生也情不自禁赞扬:老师,这诗真美阿。

有些文章,它的好处妙处分析不出来,讲解也难深透,只能靠反复的有感情的诵读吟咏,然后才能悠然有所意会,古典诗词尤其如此。例如《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通过教师有感情的范读与学生集体诵读,学生很容易就感悟出词中所表现的主人公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品味孔子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学生们的心里应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了。只有当学生不断吟咏诵读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并油然而生出无限的遐想感叹 。

当学生能够慢慢品味出语文课堂里的乐趣时,我们教师也能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优势,取得语文教学的主动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审美潜能。这二者一经激发便能焕发出令人惊讶的绚丽光芒。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与通讯》2011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