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蔡桓公因何而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蔡桓公因何而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扁鹊见蔡桓公》这篇文章,是在中学的课堂里读到的。故事的主人翁扁鹊,是春秋时的一位名医。一次他拜见蔡桓公,站了一伙儿,扁鹊说:“你有病在表皮,不治恐怕要加深。”蔡桓公说:“我没病。”扁鹊只好退出。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医生喜欢为无病的人治病,当作自己的功劳。过了10天,扁鹊又拜见蔡桓公,说:“你的病已到了肌肉,不治将更深。”蔡桓公不理他。扁鹊叹气而出。又过了10天,扁鹊又来提醒蔡桓公“病已经到肠胃了,不治将会很危险。”蔡桓公不听,还很不高兴。又过了10天,扁鹊见了蔡桓公,什么话也没说,拔腿就走。蔡桓公很奇怪,派人问扁鹊怎么回事。扁鹊说:“病在表皮,热敷就可治;在肌肉,扎针可治;在肠胃,药剂可治;现在病已深入骨髓,就无法可治了。”过了五天,蔡桓公的病开始发作,身体疼痛,赶紧派人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往秦国去了,蔡桓公断送了自己的性命。老师在讲授课文,分析蔡桓公的死因时,用了“讳疾忌医”四个字。

前段时间,重读这篇文章,心想,蔡桓公果真的是因为“讳疾忌医”而死的吗?“讳疾忌医”不是蔡桓公所独有,许多人也有这种毛病,而最终也能得到治疗而康复,而唯独蔡桓公不能,何也?

蔡桓公之死,暴露出他的对人才的不信任。蔡桓公不具有医学知识,不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当病灶隐藏于身体时,认为自己安然无恙,这是正常的,但是,扁鹊是个医学人才,蔡桓公拥有这样难得人才,@@却不听忠告,而把善意忠告当作“医生喜欢为无病的人治病,当作自己的功劳”,对扁鹊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无动于衷,没有忧患意识,当疾病从“潜”而“表”,直至威胁到生命时,再找扁鹊,为时晚矣。所以,我以为,蔡桓公之死,表面上看是“讳疾忌医”,实则是蔡桓公过于自信,对人才的不信任。

蔡桓公之死,暴露出蔡桓公的专权。蔡桓公是一个手中掌握生杀大权的人,这使得最了解其潜在危险的扁鹊,除了反复进言之外,没有任何其它的办法,当蔡桓公病入膏肓时,扁鹊只能采取逃跑的办法。为何逃跑,文章没有明说,我揣摩,大概与扁鹊的性命有关。因为这时,扁鹊已无回天之力了,治不好蔡桓公的病,扁鹊的命也悬了。假如蔡桓公充分授权,让扁鹊无后顾之忧地履行职责,那蔡桓公的病也不至于从表皮发展到骨髓,最终丢了性命。

以上两个原因,也可以说是“人治”的后果,与蔡桓公本人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这件事的结局与蔡桓公的品格、气度有着直接关联。因为,那个年代,不可能希求通过体制与机制来保证扁鹊的职责履行到位。但是,如果用今天的视角,那么,我以为,蔡桓公“讳疾忌医”最终命丧黄泉,在于体制和体制上未能充分保障扁鹊的医疗权,如果扁鹊面对蔡桓公的病情,在多次提醒无效且病情日益加重的时候,从体制机制上赋予扁鹊们一定的强制权,以保障救死扶伤,使蔡桓公们的疾病得到及时医治,那么,蔡桓公的生命就能够得以延续。

再次品读这篇文章,给我的感觉是,不是扁鹊不想尽职,而是没有尽职的条件、体制、机制和环境;不是蔡桓公“讳疾忌医”,而是缺少医治“讳疾忌医”的理念、素质;社会缺少医治“讳疾忌医”的机制、机制和环境。

夜读偶得,随笔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