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暗示的语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典型的条件反射”(巴甫洛夫认)。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暗示”的解释有两层。其一,不明白表示意思,而用含蓄的言语或示意的举动使人领会;其二,一种心理影响,用言语、手势、表情等使人不加考虑地接受某种意见或做某件事情,如催眠就是暗示作用。在医学领域,心理专家利用“催眠”打开人们的心结。优秀的设计,同样也需要借助心理的暗示来巧妙地抓住人心。
设计中的暗示是通过视觉来完成的,这种微妙的暗示艺术就像一种不出声的语言,让人好奇而又忍不住不断凝听。事实上,将视觉转换为信息并传达出去的过程就等同于人类间的语言交流,而交流的前提就是传达。视觉传达最基本的宗旨就是准确地传递信息,而直白的传达方式不但会产生强加于人的不更谈不上生动,既然说话都要讲究“艺术”(既更加含蓄的表明某种意思)何况是设计呢?
但视觉又是怎样转换成我们想要的语言?如何运用视觉来掌控传达信息的过程、分寸和方式?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看下面的采取不同脸体比例的图片来做封面的书,面对左边脸体比例高的人物图象(脸部占据图象的大部分),人们的注意点会集中在人物的智力和个性特征上。所以高脸体比例的图片常用在名人的自传、小说集等突出其智慧、成就的书籍设计上。而对着右边脸体比例低的人物图象(身体占据图象的大部分),注意点则集中在了人物的身体和官能特征上。无论性别如何,人们认为高脸体比例图像中的人比低脸体比例图像中的人更有智慧、优势,这就是心理的暗示。同样的照片,切割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视觉效果,同时带来的是不同的信息侧重,也就是不同的视觉表达内容。实验告诉我们,心理的“暗示”就是信息传达的催化剂。
在视觉设计的过程中,“暗示”效果的制造通过视觉元素来完成,由于篇幅所限,我们仅以文字与图形为主要举例对象。
文字,信息的主要载体。根据信息内容和设计需求,设计师会对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进行“暗示”效果处理。以书籍装帧为例,文字的信息主要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几句甚至几段吸引读者的书籍简介、广告。在古代诗集等较为典雅、温婉的文学类书籍的装帧中,设计师会选择宋体、楷体之类纤细的字体。因为纤细而又富有变化的笔画给人一种柔软、悠扬的心理暗示,无形中呼应了内文的基调。而在强调功能和权威的书籍(如:工具书、传记等)设计中黑体、综艺体更受青睐,因为粗壮的笔画给人权威、稳定的感受。从字号上来说,越大就让人觉得越重要,这种人类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认知,是心理暗示的最好动力。但也有例外,人们对于突出的、不同与其他的事物往往不自觉的给予更多的关心,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猎奇心理,它会暗示人们最与众不同的就是最好的。所以,只要你在各元素摆放的位置、色彩、留白上下足工夫,将文字处理得精致、细小来营造一种或优雅或神秘的氛围,这样的设计有时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文字之外,图形的“暗示”效果也同样强烈。比如文章开始为大家讲述的关于不同脸体比例的实验。不同的比例会有不一样的信息传达重点,更凸显智慧或者更强调肢体。所以,高脸体比例的人物图像常出现在名人的自传、小说集等突出其智慧、成就的设计作品上,而时尚杂志上则通常选用感官刺激更强的低脸体比例的人物图象来作为封面。可以说这不仅仅是视觉效果上的变化,而是不同的心理撞击方式。让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来看下面的两张图片,一张是没有经过特殊处理的原始照片,另一张则是进行了模糊处理,同时还在色彩的饱和度等方面降低它的清晰度。不难发现,右边的图片更能带给我们想象的欲望,更梦幻、更具有朦胧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英国著名的美学家爱德华・布洛在1907年所写的《现代美学观念》中提出的“审美心理距离说”。布洛以海上遇雾的航船为例说:“假如人们能摆脱这种对潜在危险的恐惧,以欣赏的态度把周围的雾看做是一层半透明的帷幕,原来清晰的事物轮廓变成了朦胧的奇怪形象,人们便可以体验那种与世隔绝的新景象。”在布洛看来,“心理距离”不只是“审美意识”的一种因素,也是美的一种标准。这种图形“虚”化的处理,在视觉设计中运用颇多。比如霍荣龄设计的《牡丹亭》便是运用抽象图形的虚实叠加造就出一种朦胧、模糊的视觉效果,很好地表现出了《牡丹亭》中亦真亦幻的艺术氛围。就像80年代的电影中,导演通过澎湃的大海来暗示主人翁心理的矛盾或激动。设计师也常选用给人们特定心理暗示的景象,如圆月当空常被用来做古典气质的设计,因为古人月下吟诗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排版的设计也能传达不同的心理暗示。左右对齐的文本所形成的无形框架给人次序、简洁的心理感受。而中间对齐的文本块在视觉上没有明显的框架,给人模糊和不确定感。究竟是应该采用稳定、次序的排版方式;还是灵动、自由的版式设计就要靠信息类型的类型以及受众的特点来选择。
色彩对于心理暗示作用可能是最为大众所知的,黑色暗示着强大、神秘、沉重与威严;天蓝蕴藏着平静、可靠、神圣与忠实;灰褐代表了中性、实用与永恒:橙色让人感觉天真、愉快、充满活力;明黄有启发性、阳光、欢快、友好;绿黄让人一种酸酸的水果味道。
作为一名设计师,细腻的思维和观察力能让其对不同的信息传达对象进行准确的定位,不同人群对于同一种暗示的接受能力、接受意愿是存在差异的,所以我们所制造的“暗示”必须有针对性才能奏效,这是设计师策划和制造“暗示”效果的重要基础。而设计的美好就在于此,如果丧失了这种人类最简化、最典型的条件反射,那么设计就会了无生趣。所以,当我们真正平衡了设计与暗示之间的关系,我们就找到了设计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