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膀胱内前列腺突出程度对α-受体阻滞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效果的预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膀胱内前列腺突出程度对α-受体阻滞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效果的预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探讨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病人中,膀胱前列腺突出(IPP)程度与α-受体阻滞剂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对86例因下尿路症状就诊的BPH病人给予特拉唑嗪2mg,每日一次治疗。行经腹超声通过中线矢状面测量IPP长度,根据IPP程度将病人分为3组。分析每组病人治疗4周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和排尿后残余尿量的改善情况。结果:α-受体阻滞剂治疗4周后,在IPP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膀胱内前列腺突出; α-受体阻滞剂

α-受体阻滞剂是公认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的有效药物,可以改善病人的下尿路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延缓疾病进展。但是在临床中人们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病人都对α-受体阻滞剂反应良好,因此需要找到能够预测α-受体阻滞剂治疗效果的指标[1]。目前普遍认为前列腺体积可以作为一个预测指标,较小前列腺体积的BPH病人适合α-受体阻滞剂治疗[2]。近年来发现膀胱内前列腺突出(Intravesical prostatic protrusion, IPP)程度是一个判断BPH病人膀胱出口梗阻程度的有意义的临床指标[3],并且IPP程度可以预测α-受体阻滞剂治疗后BPH所致急性尿潴留病人拔除尿管的成功率,其预测准确率高于前列腺体积[4]。自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我们对86例在门诊接受α-受体阻滞剂治疗的BPH病人进行经腹超声测量IPP,分析IPP程度与疗效指标改善情况的关系,探讨其预测α-受体阻滞剂治疗BPH效果的价值。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86例,年龄48~84(62.6±8.6)岁。所有病人均因下尿路症状就诊,未接受过任何治疗。经仔细询问病史、详细体检、直肠指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ic symptom score, IPSS),行尿常规检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尿流率检查和经腹泌尿生殖超声检查,确诊为BPH。排除患有或合并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结石、前列腺癌、尿道狭窄、神经源性膀胱等疾病。

1.2 研究方法

1.2.1 IPP长度测量 采用丹麦BK2102超声诊断仪经腹超声方法测定。病人平卧位,在膀胱适当充盈(100~200ml)的状态下,使用3.5MHz经腹超声探头通过膀胱和前列腺中线矢状面测量前列腺突入到膀胱的最高点到膀胱颈的垂直距离作为IPP长度。

1.2.2病人分组 根据IPP测量长度将病人分为3级。Ⅰ组:IPP长度

1.2.3治疗方法 各组病人治疗方法相同,特拉唑嗪2mg,每日一次。治疗期间禁止服用其他治疗BPH和可能影响排尿的药物。

1.2.4疗效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观察测定IPSS、最大尿流率(Qmax)和排尿后残余尿量(postvoid residual urine volume, PVR)。使用经腹超声测量病人排尿后膀胱无回声区的横径、前后径和上下径,PVR由上述测量结果计算得出,计算公式为V(ml)=π/6×横径×前后径×上下径(cm)。

2.5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所有记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各项疗效指标的差异,采用双侧检验,P

2 结果

本组86例中,根据IPP程度分组结果:Ⅰ组42例(占48.8%),Ⅱ组26例(占30.2%),Ⅲ组18例(占21.0%)。三组病人治疗前后IPSS、Qmax和PVR的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经4周特拉唑嗪治疗后,Ⅰ组病人IPSS平均降低5.5(P

3讨论

BPH是引起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的最常见原因,严重影响老年男性的生活质量,病人可出现膀胱出口梗阻,引起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上尿路积水、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BPH引起的膀胱出口梗阻一方面是由于增大的前列腺腺体所造成机械性梗阻,另一方面膀胱颈和前列腺平滑肌收缩也可导致动力性梗阻[5]。

实验研究表明,膀胱颈和前列腺的平滑肌收缩主要是通过(1-肾上腺素能受体介导的,而膀胱逼尿肌中(1-受体的兴奋则会引起BPH病人的排尿刺激症状。α-受体阻滞剂可松弛膀胱颈和前列腺的平滑肌,消除BPH膀胱出口梗阻的动力性因素,使病人排尿困难症状减轻,同时通过膀胱逼尿肌的松弛作用减轻下尿路刺激症状[6]。临床试验证明α-受体阻滞剂可以改善病人的排尿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至出现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肾功能损害等情况。近10余年来,α-受体阻滞剂已经成为公认的BPH有效治疗药物[2、7]。

随着α-受体阻滞剂的广泛临床应用,人们发现并不是所有BPH病人都对α-受体阻滞剂的治疗反应良好,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用药和延误病情控制,有必要寻找能够较为准确预测α-受体阻滞剂疗效的指标[1]。Nayaran等[7]认为膀胱出口梗阻在较大体积的前列腺既有机械性,也有动力性因素,而在较小体积的前列腺主要是动力性因素,所以理论上可以根据前列腺体积预测α-受体阻滞剂的疗效。MTOPS研究表明对于前列腺体积

膀胱前列腺突出(IPP)程度是近年来提出一个新的估计BPH膀胱出口梗阻的指标,研究显示,IPP与尿动力学证实的BPH病人的膀胱出口梗阻有良好相关性[3],并且可以预测BPH引起的急性尿潴留病人的病情转归[8]。IPP长度可在膀胱适当充盈(100~200ml)时,行经腹正中矢状面超声测量膀胱基底到前列腺向上突入膀胱最高点的距离得到。前列腺向膀胱内突出在膀胱颈处形成“球形瓣”样作用,这可能是BPH病人膀胱出口机械性梗阻的另外一个重要机制。它进一步加重了由于前列腺体积增大所造成机械性梗阻,这种梗阻显然也是无法通过α-受体阻滞剂治疗完全克服的,因此可以设想IPP程度也可能用来预测α-受体阻滞剂治疗BPH的效果。

Mariappan等发现IPP程度可以预测经过短期(2周)阿夫唑嗪治疗后,BPH引起的急性尿潴留病人拔除导尿管的成功率。在这项前瞻性研究中,如果拔除导尿管后病人不能排尿或排出尿量少于原膀胱尿量的50%,被认为拔管失败,57例符合要求的病人中有25(43.9%)例成功拔管,拔管成功组平均IPP长度明显小于失败组(7.2 vs 16.5mm, P10mm的病人中,拔管成功率仅13%;这项研究还显示在预测阿夫唑嗪治疗BPH引起的急性尿潴留病人的效果方面,IPP的预测准确性优于前列腺体积。

为了探讨IPP程度与α-受体阻滞剂治疗BPH效果的关系,本研究对86例有下尿路症状的BPH病人进行了经腹超声IPP长度测定,根据IPP长度将病人分为三组,经过4周的特拉唑嗪治疗,IPP5mm组病人IPSS和Qmax都有显著改善;IPP 5~10mm组病人仅有IPSS显著改善;而IPP10mm组病人所有疗效指标都没有明显改善,说明病人IPP程度越大,α-受体阻滞剂的疗效越差。

经腹超声测量IPP长度用来预测α-受体阻滞剂治疗BPH效果的研究目前还很少,我们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IPP程度可能是预测α-受体阻滞剂疗效的有意义的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Kaplan SA. Factors in Predicting Failure with Medical Therapy for BPH[J]. Rev Urol, 2005, 7 Suppl 7: S34-39.

2 McConnell JD, Roehrborn CG, Bautista AM, et al, for the MTOPS Research Group. The long-term effect of doxazosin, finasteride, and combination therapy on the clinical progression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J]. N Engl J Med, 2003, 349: 2385-2396.

3 Chia SJ, Heng CT, Chan SO, et al. Correlation of intravesical prostatic protrusion with 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J]. Int BJU, 2003, 91 (4): 371-374.

4 Mariappan P, Brown DJ, McNeill AS. Intravesical prostatic protrusion is better than prostate volume in predicting the outcome of trial without catheter in white men presenting with acute urinary retention: a prospective clinical study[J]. J Urol, 2007, 178(2): 573-577.

5 Barkin J. Management of symptomatic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today[J]. Can J Urol, 2008, 15(6): 4353-4358.

6 Lepor H, Gup DI, Baumann M, et al. Laboratory assessment of terazosin and alpha-1 blockade in prostatic hyperplasia[J]. Urology, 1998, 32 (suppl 6): 21-26.

7 Narayan P, Tewari A. Overview of alpha-blocker therapy for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J]. Urology, 1998, 51 (suppl 4A): 38-45.

8 Tan YH, Foo KT. Intravesical prostatic protrusion predicts outcome of trial without catheter following acute retention of urine[J]. Int J Urol, 2003; 170: 2339-2341.

[收稿日期:201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