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与大山有个约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与大山有个约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6年来,李咏红每年寒暑假都会到部队给孩子们上课,而写信,则成了李咏红探亲结束后每个星期必须要做的一件事,询问孩子们的学业,鼓舞孩子们的信心。虽然很辛苦,但李咏红乐在其中,她说:“这是我与大山的一个约定!”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已经是深夜十二点了,刚刚备完课的李咏红拿起纸和笔,准备给那群孩子写信。那群孩子,不是大学校园里李咏红班上的学生,而是远在千里之外丈夫所在部队工区偏僻山村的小孩,还有丈夫十几名战友的孩子。他们是李咏红的一群特殊学生。

难忘那座山

2005年的夏天,李咏红带着儿子任彦铭第一次到部队探亲。之前,丈夫任中波告诉她,部队驻地很偏,身处莽莽群山。也许是从事艺术工作的缘故,李咏红压根儿就没放在心上:偏?能有多偏?可真等李咏红抱着孩子,背着大包小包往部队走的时候,算是领教了大山的“厉害”。

由于施工会战,任中波无法到火车站接妻子。“先坐车到×××村,然后再往前走5里地”,带着任中波告知的地址,李咏红一路打听着往部队工区走。“同志,请问去×××乡×××村应该怎么坐车?”下了火车后,坐长途大巴、转小巴,李咏红不知道问了多少人,走了多少冤枉路,到乡里时天已经黑了。一问情况,李咏红傻眼了,乡里到村里还有十几里路,根本就没有通村公交车,只有赶集的时候,才会有车通往各村,平时基本上都是靠摩托车载人驮物。山里人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在天都黑了,哪还有摩托车的影子。这可怎么办?人生地不熟,找个旅店住下,自己一个女人带个孩子,怎么能放心;联系任中波,电话打不通。李咏红把心一横:就是走,也要走到。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李咏红远远地看到身后有两束灯光,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错,那是汽车的灯光。李咏红像看到救星一样,站在原地使劲挥舞着手,生怕司机看不见。车子很快停在了李咏红面前,还没等她开口,车上一名穿着迷彩服的战士倒先开了口:“你是任副指导员家属吧,我是司务长张明,嫂子,快上车。”

张明告诉李咏红,每年寒暑假来部队探亲的家属很少,谁家属来队,什么时候来队整个工区就传开了,官兵们像过年一样,张罗着为这家打扫卫生,为那家添点什么生活用品。“嫂子,你背着大包小包,带个孩子,又是往工区方向赶路,十有八九是来探亲的家属,我早就听说任副指导员家属今天来队,估摸着是你,还真猜中了。”张明今天早上带车出去采购蔬菜,回来的时候车抛锚了,耽搁了一点时间,没想到还帮大忙。

等李咏红到工区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任中波早已在营区翘首以待了。见到丈夫,李咏红心中的委屈一下释放出来了。“什么鬼地方,除了山还是山,连手机信号都没有,以后再也不来了。”

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困扰着所有来队孩子的家长,那就是孩子的学习教育。这些孩子在老家上学,寒暑假都会报名参加特长班、兴趣班之类的。休假到了部队,莽莽大山里哪还有什么特长班、兴趣班,寒暑假的时间就无法利用。军嫂们说,不带着孩子来探亲吧,全家一年里好不容易有个团圆的机会,而且如果孩子长期缺乏父爱或者父亲的教育,对孩子成长也不好。没办法,只能舍弃特长班、兴趣班的学习机会。

哪个母亲不操心孩子的学习教育,不牵挂孩子的身体健康,同为人母、又是教师的李咏红更是如此,她觉得应该为这些孩子们做点什么。

难忘那些事

“我想办个特长班,给孩子们上课!”第二年来队,李咏红把这个想法告诉丈夫时,任中波积极支持。一来可以把孩子集中管理,防止发生意外;二来假期这么长的时间,可以让孩子们学点知识,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媳妇,特长班要真办起来了,算你大功一件,我那些战友就放心了。”

可真要把班办起来,难度不小。首先是教学场所问题,工程部队营区都是依山而建,受地形限制,根本没有过多的房子;其次是教学用具,学音乐如果没有乐器,那等于纸上谈兵,孩子们也学不到真本领,还有书籍等教学必需品都是问题。

都说女人是水做的,但水也是最坚强、最锋利的,正所谓水滴石穿。面对困难,李咏红告诫自己,有问题,不气馁,一个一个解决。为了解决书籍和乐器等难题,李咏红不仅自己拿出一部分钱购买教学用具,还积极发动学校和同学的社会关系,通过他们组织了一些爱心募捐,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书籍、乐器短缺问题。此事,工区领导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他们将工区前指的一间会议室腾出当教室,从连队学习室、工区图书室等抽出部分学习桌作为课桌;将工区军乐队的部分乐器、卡拉OK设备、音响等硬件设施,作为教学用具,供孩子们实践操作;官兵们自己动手为孩子们做了几个书架、乐器架。基本的教学条件够了,特长班很快开课了。那天,营区里就像过年一样热闹,官兵们挂灯笼、贴横幅、拉彩条,把教室打扮得像个儿童乐园。最高兴的当然是孩子们,十几个小朋友早早端端正正地坐在课桌前。“老师好”,“同学们好”……当教室里传来朗朗读书声时,官兵们笑了,来队家属也笑了;微风吹过,山间花草树木扭动起来,仿佛也在庆祝这欢快的时刻。

更惊讶的是来参加联欢的工区附近几个小山村的老乡,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参加特长班、兴趣班,“老师,我们的小孩能不能参加你们的特长班?”晚会后,李咏红被十几名老乡团团围住,有的还拉着工区领导,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来上课。

谈起工区附近几个小山村的孩子们,李咏红的心是痛的。这些小山村说是村子,实际上根本没有聚集在一起。房屋犹如繁星般散落在连绵的群山山坡上,落后,是最明显的印记。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照明基本靠油。离他们最近的一所学校是十多里路远的乡综合学校,就是这样,也不是所有孩子都能上学,上学似乎成了孩子们最强烈的愿望。很多老乡家甚至仅仅只能维持温饱,对孩子的教育他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李咏红见过一个小女孩丝丝,上完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每天就是赶着家养的几只小山羊上山吃草。李咏红问过她想不想上学,丝丝的回答让李咏红心里一震:上不起,我向爸妈哭着喊着要上学,但没用,后来我就不闹了。而那些能上学的孩子,寒暑假也不会像城里小孩那样,有兴趣班、特长班供他们选择,喂鸡喂羊、照看弟弟妹妹成了他们寒暑假中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