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口腔颌面部皮瘘126例的临床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口腔颌面部皮瘘126例的临床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口腔面部皮瘘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口腔颌面部皮肤瘘道,以牙源性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炎症较为常见。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城市患者的感染较以前明显减少及肿胀轻,而多数农村患者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患者不重视等导致瘘管长期不愈,延误治疗。2006年以来收治口腔颌面部皮瘘患者126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126例患者中,来自农村74例,城市15例;男67例,女59例;年龄3~65岁,平均37岁;病程4个月~3.5年。皮瘘的位置,下颌部59例,颏部21例,面颊部18例,颈正中部13例,眶下区口腔前庭沟9例,鼻翼旁6例。由智齿冠周炎引起皮瘘最多53例,慢性根尖周炎引起的47例,甲状舌管囊肿引起皮瘘13例,淋巴结结核引起皮瘘7例,外伤引起的皮瘘4例,肿瘤引起的皮瘘有2例。53例为第1次就诊治疗,其余患者有1次以上的治疗史伴皮肤瘘道反复流脓,41例瘘道口周围纤维 组织增生,疤痕收缩,有比较明显的畸形,由瘘道口用探针多可探及骨面。

治疗情况:①拔牙61例,为下颌阻生智齿冠周炎、残冠、残根。患者因就诊不便为达到根治防止复发给予拔除患牙,拔除患牙前先给口服抗生素控制炎症,急性期用0.5%甲硝唑注射液及0.9%生理盐水交替冲洗盲袋,漱口液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待炎症控制后,拔除患牙,彻底刮除牙槽窝肉芽组织,7天后瘘管完全愈合。②根管治疗44例,由慢性根尖周炎引起的皮肤瘘道病例中,主要病源灶是牙髓坏死感染,具有保留牙体治疗价值。在病灶牙中为促进根尖周组织愈合,消除牙髓坏死病源灶,行开髓、拔髓、根管扩锉后用3%双氧水和0.5%甲硝唑注射液交替冲洗根管及加压冲洗瘘管,可促进瘘管愈合,1~2天复诊,多数患者冲洗2~4次后瘘管闭合。瘘管闭合后常规的行根管治疗及垫底充填。在根管治疗同时可行瘘管切除。若有牙创伤者在根管治疗时应给予调牙颌,解除牙颌干扰。③手术:甲状舌管囊肿瘘道14例,行甲状舌管囊肿及瘘道切除术;外伤7例行清创缝合术后,因深层组织存在死腔及异物导致创口长期不愈合形成瘘道,在局麻下重新清创缝合,给予抗感染治疗,1周后创口愈合良好。

结 果

126例患者经治疗后,有4例慢性根尖周炎合并骨髓炎,单纯拔牙及搔刮后,瘘口复发,再行死骨去除术后,瘘口愈合;其余122例皮瘘经治疗后均愈合良好。

讨 论

本组126例病例延误治疗情况,有42例病例在当地卫生院误诊为面部疖痈等,单纯抗感染治疗,经脓肿切开引流而造成皮瘘复发,经久不愈;智齿冠周炎埋伏阻生误诊为磨牙残根、残冠拖延治疗15例。牙源性皮瘘的治疗,关键是去除病因。对患牙必须进行彻底的根管治疗,冲洗液最好加压冲洗,使冲洗液能通过皮瘘处效果更好。冠周炎、残根引起皮肤窦道,拔除患牙并刮治牙槽窝后,皮瘘可愈合。患牙不进行认真地根管治疗,只作肉芽组织切除、皮瘘或根尖刮治窦道是不会完全愈合。

本组126例病例中,治疗的关键是彻底治疗病灶牙,促进炎症吸收,应及时做出正确诊断,尤其对颈部的皮瘘鉴别诊断尤其重要。牙源性皮瘘多见于青年人,其中感染来源于牙齿的80%。慢性根尖周炎是引起颌面部皮瘘的常见原因。因牙位不同,所形成皮瘘的位置也不同。上颌切牙根尖位于鼻底部,有时在鼻前庭部位出现窦道。上颌尖牙牙根位于眶下孔下方即尖牙凹,尖牙感染可引起鼻翼旁或内眦部皮瘘。下颌骨是牙源性感染的好发部位,下颌前牙多见颏瘘及颏下瘘,下颌后牙多见面颊瘘和颌下皮瘘。

颌面部皮瘘的鉴别诊断很重要,一般牙源性皮瘘,窦道处有脓性分泌物,时通时闭,皮瘘相对处口内能找到病变牙,牙髓无活力。从皮瘘处插入牙胶尖或长探针拍摄X片,可见插入物到达患牙根尖处,周围有骨质破坏和吸收阴影。化脓性颌骨骨髓炎,从皮瘘处可探到粗糙的骨面,有反复发作史,X线片示颌骨呈不规则的破坏和增生,有时有死骨形成。结核性皮瘘多见于颈部,伴有多个淋巴结肿大,有结核病史,发病缓慢,局部组织呈弥散性肿胀,皮瘘处分泌物呈灰白色,可有全身症状,涂片及培养能查到结核杆菌。如果皮瘘处分泌物呈豆腐渣样或血样,需认真检查,必要时作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