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旅游企业成为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基地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旅游企业成为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基地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旅游业持续快速的发展,我国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支撑,而旅游院校正肩负着为旅游企业培养人才的重任。双方在旅游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旅游人才培养不仅是旅游院校的职责,旅游企业也责无旁贷,理应成为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基地

关键词:旅游企业;旅游院校;人才培养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旅游业兴起而建立的旅游教育,承担着为行业培养人才的重任。无论从哪个层次上讲,旅游教育都属于应用型人才教育,具有较为突出的职业性、技能性和实践性。毫无疑问,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必须服从旅游企业的需要,为企业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但旅游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旅游院校的事情,而且是旅游企业的重要职责。

一、旅游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影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外的旅游人才培养中,旅游院校十分重视与企业的合作,视企业为学生的实训基地,与企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如美国推行的“合作职业教育”,主要由企业界与学校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原校学习普通教育课程,另一部分时间在企业做实际工作,学习与工作交替进行。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就是企业、行业组织与学校联手,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各层次的技能培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双元制”教育模式,突出了企业与院校的合作,强调企业技能的培训,以及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与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迄今为止,我国旅游教育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这段时间里,旅游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向企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旅游教育面向旅游企业岗位,当然离不开企业参与,离开企业参与的旅游教育,注定在市场大潮中没有竞争力。旅游专业教育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和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具有较为明显的职业性、实用性和开放性。因此,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特别是把企业建成实训基地,是提高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实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根本途径。

目前,我国高校旅游专业与旅游企业合作的主要模式就是把企业作为学生实训基地,学生有较多机会更快、更全面地熟悉企业运作模式和工作程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满足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能力与素质的要求。学生由于在企业实习实训,进行技能培训和顶岗实习,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期短,能很快进入角色,适应社会的能力也能得到快速提升。

以桂林旅专导游系2006级几位实习生为例,他们在企业实习后写下的《实习报告》中,表达了自己对职业能力的感受。一位学生说:“实践使我认识到,做导游的学问很大、很深,不是随便就可以学得来,像如何安排路线、食宿、应对突发事件等,都有很多要学习的东西……所以,要想做个好导游的确很难,而好的导游服务对游客来说的确是一种享受。作为一名导游员,业务是一方面,而关键是态度问题。要做一个游客满意的导游,就要经常换位思考,把游客当作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来对待。要充分认识到导游就是服务,服务是导游工作的首要任务,而游客就是我们服务的上帝。在导游工作中,我就是咬定这个宗旨来做的。导游工作是难度最大、最能锻炼人和最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之一,它是旅行社的代表和灵魂,它是游客外出旅行的忠实伴侣。”

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旅行社不断地推出新的服务项目,服务技术越来越复杂,如果服务人员缺乏技术知识和技能,就无法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技术性能力是旅游服务人员为顾客提供服务的基础。例如,一位学生说:“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是我们实践的基础,学校安排的课程是否合理对学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只有理论结合实践才能更好地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在学校学的知识在实际中能直接用到的不多,很多东西都是潜移默化的,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在初学的时候都是很难理解的,但当你真正接触到了重新去体会的时候,就会有更深的理解,我们现在所学的课程大多属于这一类型的。但是,像旅游购物促销、礼宾礼仪、语言技巧等这些比较实用的课程比较少,旅游这个行业要求从事业务必须知识广,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越丰富越能体现其专业化。”学生在企业实习后的亲身体会,充分表明作为实训基地的企业,对他们未来职业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旅游企业对“双师型”队伍建设的作用

对年轻的旅游院校来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特别是兼具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在加拿大,人们形象地把教师比喻成机器,而学生则是产品,机器的好坏决定产品的优劣,而产品的积压又是极大的浪费。因此,旅游企业在成为旅游院校学生实训基地,提高其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的同时,还担负着旅游院校教师锻炼的职责。旅游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仅体现在教学能力上,而且体现在要有实践经验、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指的这种情况。近些年来,旅游院校十分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其中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就是重要的方式之一。在这方面,也体现了旅游企业对旅游院校的重要性。

高等旅游教育已取得比较大的成绩,形成了一支具有较为扎实理论功底、文化素养,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所谓“双师型”教师、“双师结构”等。但毋庸讳言,不少从事旅游专业教学的教师,即使是原来从企业引进来的教师,由于长期脱离旅游生产和管理第一线,对行业发展实际需求和实践能力未必有切实体验,缺乏对行业前沿新技术、新知识的了解和应用。有学者调查发现,从事旅游专业教学的教师,有15%的人是从旅游行业调入的,有47%的人没有行业经历。旅游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一些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特别是对国内外旅游业动态了解不够,旅游相关知识欠缺;教师的知识转移能力不够,不能在相近专业转换,这些影响了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的提高。”因此,大力提高旅游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素养与动手能力兼备的“双师型”教师比例,是旅游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没有一支兼具理论与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要想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的旅游人才,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借助于旅游企业的力量,把旅游企业建成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基地,应当说是一条必由之路。

一是“走出去”。即注重教师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顶岗实践,形成一套规章制度。其实,不少院校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为此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比如,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定了相关配套制度,承认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的工作量,合理计算工作报酬。同时,也规定了教师在企业里获得的能力要求。

二是“请进来”。许多高校在举办旅游专业过程中,聘请企业人员直接给学生授课。主要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总经理、经理、一线的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让他们走进课堂或开设专题讲座。比如,“名导进课堂”工程的实施,将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融入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和实践。教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同时介绍行业信息、先进理念和管理方式。企业兼职教师授课时,不仅学生听课,学校教师也要听课,以从中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趋势。

实际上,无论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对院校和企业来都会收到“双赢”的成效。诚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校企双方人员交流与互聘的结果,既能使各自人员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得到提高,实现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也建立了双方人员的友谊,密切了校企之间的关系。”

三、旅游企业成为旅游院校实训基地的原则

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是水融的关系,这是没有什么疑义的。总体上来看,我国的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对此有所认识,也比较到位。但也不能否认,从我国市场需求上来看,二者之间还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不足。比如,近年来旅游行业比较紧缺的人才是旅游景区开发与规划、会展旅游、度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开发、项目管理、资本运作、酒店、旅行社的中高层管理人才以及熟练掌握出境游业务的人员。但是大多数旅游院校却不能提供类似的高质量的毕业生,这不能不说是校企合作中出了问题,需要我们下大气力去密切双方合作的关系。

旅游企业真正成为旅游院校实训基地,“强化二个责任,贯彻一个理念”是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是强化旅游企业的责任。企业责任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人才培养的责任。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今天没有人会怀疑然而,真正把这种责任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尚须付出巨大的努力。就旅游人才而言,旅游企业与旅游院校的关系,本来是天然的密切,为什么还要强化?就在于还要提高满意度。旅游企业家应当清楚,把企业建成旅游院校的实训基地,接受院校教师、学生锻炼或实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与能力,对于自身长远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中校”,就是如此。

二是强化旅游院校的责任。对旅游院校而言,把企业建成实训基地也是份内之事。从学生入学之日起,就要把职业能力放在首位,对他们实习实训有全盘的计划。选择企业、制定规章、人员保障、跟踪调查、密切协作,等等,都必须未雨绸缪,周密安排。切实加强学生到企业后的管理,把企业看成学生学习的课堂。

三是贯彻“工学结合”的理念。人们对这个理念已经耳熟能详,简单地说就是“学中做、做中学”,“工作过程就是学习,学习过程就是工作”。对旅游人才培养来说,绝不是摆在墙上,挂在嘴上,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旅游企业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场所,旅游企业项目、任务、流程,学生必须亲自体验,亲自完成。只有这样,工学结合才能真正成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总之,旅游企业成为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基地,符合旅游人才的培养规律,对院校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均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值得旅游教育界和企业界认真思考和研究,并建立一种完善的可以操作的机制。

参考文献:

[1]张青.高校建立校企合作的现状与路径选择[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8(2):26.

[2]曲娜.王杜春.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反思与创新[J].商业经济,2009(11):117.

[3]龙润湘,等,旅游高等院校师资队伍结构发展趋势研究[A],赵鹏,旅游高等教育研究(第一辑)[C].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221-226.

[4]陶红林.高职高专教育实施产学研结合的思考[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