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十六只银行股 史玉柱为何相中民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十六只银行股 史玉柱为何相中民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月笔者去了中南某省的省会城市做调研,体会颇深。当地俨然是个钢筋水泥的大火炉,除了层出不穷的楼盘工地和幢幢新建的写字楼,剩下就是炎热的天气和窒息的汽车尾气。据当地资深人士的统计,当地住宅商品房的空置率已经达到60%。当地一些聪明的投资者大多都已经开始做好最坏的打算,要么出国移民,要么分散投资,至少不会在空置率如此之高的省会城市孤注一掷。当然,当地的高端写字楼仍有平均10%的年化租金回报率,因此,一些投资者仍会整层整层的投资写字楼。

打开当地的报纸,正好看到连载史玉柱的自传——一本有关史玉柱谈营销的书。实际上,此书不仅仅谈其营销思维,更也有他投资民生银行的心得。书中讲述了老史看好民生银行的几个方面。

1、 史玉柱对银行业应该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一方面,他认为,“未来10年,银行和保险会很值钱。”虽然这是个预测。但未必没有道理,当下的中国市场对金融股的低估存在一种“危机偏见”。即,经过过去5年的熊市思维的洗礼,市场人人均有危机意识,无论妇孺老少,对中国银行的不良资产和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均有不同程度的担忧,而这种放大的偏见正好促成了中国蓝筹股价值的整体低估,包括保险和银行股都已经创下了历史最低估值。另一方面,通过行业内的竞争优势比较,在史玉柱看来,至少民生银行作为民营企业的优秀代表是值得投资的。而4大国有银行或许没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主要是机制的原因,民生可以给员工非常好的激励机制,而国有银行是无法突破薪酬的天花板。市场经济带来的最大动力是什么,就是给予了劳动者追求收入增长的权利。

2、 史玉柱对民生银行做了深入的调研。史玉柱认为民生的贷款质量非常好。民生在贷款的风险控制方面,是宁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民生的小微企业贷款是排全国第一的,这种50万-500万的贷款往往风险最低。一般工商注册的都属于无限担保责任,对贷款企业而言,不值得为50万元冒太大风险,因此,小微企业还钱的概率非常大。当然,史玉柱作为民生的董事,肯定对公司的经营非常了解,不仅常与民生的经营管理层密切交流,更会深入中低层干部层了解一线的业务情况。所以,史玉柱能够接触到一手资料,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

3、 史玉柱承诺,他是长期投资者,不做短线交易。这个很难得。多少成功的实业家到了股市都变成了投机者,不是盲目跟风交易,就是追涨杀跌,被“市场先生”牵着鼻子走。而老史确实从企业基本面层面来分析问题。难得有企业家像“大嘴巴”那样能够集中看好一家企业,并不断买入、增持。4倍市盈率买入民生的确是一笔难得的好买卖。5倍买入难道不是笔好生意吗?6倍呢?现在民生的市盈率是5.4倍。显然,老史买民生不是为了赚点小钱,他相信未来3年,民生能够帮他赚大钱。

4、 史玉柱了解民生的盈利模式和核心竞争力。民生通过打通产业链的上下游,建立了排他性的资金循环体系。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都将资金存进了民生银行,而民生又将它们循环贷款给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中间赚稳定的2%的利差。按照史玉柱的预测,民生正准备打通50个产业链。每打通一个产业链,民生每年就有50亿的利润;打通50个,民生将获得每年2500亿元的利润。即使保持4倍的市盈率,民生也能够坐享1万亿的市值,“超英赶美”是迟早的问题。难怪有人要将民生与恒生、汇丰的经营史做比较了。

最后老史说,不熟悉他不投。这符合巴菲特的原则。他就喜欢集中投资最熟悉的民生银行,他总结道,分散投资的那些不太熟悉的标的物,往往都亏钱;只有经过了解分析的民生,才赚了大钱。

整篇文章中洋溢着他对民生的热爱,但并不表示他的分析完全符合逻辑。他喜欢民营企业,包括平安,强调他们的机制的灵活性,或许是因为老史本身就是民企的大佬。其实,国有企业也有很多优秀的代表,诸如海尔和高铁的制造企业。换言之,有时候,机制的灵活性或许只是企业成功的一方面。尽管民企激励机制灵活,但很多民企照样无法因为灵活的机制而长期经营下去,最终也有破产、倒闭的。其中也有管理的原因。毋庸讳言,未来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无论民企还是国企,只要未来能够成长为国际型的标杆企业,都将是中国经济的中流砥柱、中华民族的脊柱。笔者认为,18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或将给予中国经济未来三十年的持久的发展动力,亦将为中国蓝筹股的价值回归创造新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