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对肠梗阻患者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总结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46例肠梗阻患者的护理经验, 分析治疗资料, 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采用科学有效的专业护理、综合术中、术后指导及心理、饮食护理等, 46例患者梗阻症状均缓解。结论 全面专业的整体护理, 有效的康复训练及科学饮食护理, 对缓解肠梗阻, 恢复肠壁血液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大大降低了患者手术的痛苦。

【关键词】 肠梗阻;疗效;护理体会

肠梗阻属于腹部外科普遍存在的疾病之一, 主要症状: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由于引发肠梗阻的因素复杂多样, 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不仅会造成肠管本身形态结构与功能方面不协调, 还会引起全身病理改变, 程度严重时会有生命危险[1]。因此, 护士敏锐的观察力, 及时的护理对疾病的痊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46例肠梗阻患者, 其中粘连性肠梗阻24例, 肠扭转3例, 肠套叠2例, 嵌顿疝8例, 结肠癌并肠梗阻9例。住院时间5~35d, 采取手术或保守治疗年龄10个月~98岁。

2 护理

2. 1 热情接待护理 协助主管医生共同了解病情起因, 配合医生为患者做各项指标检查, 指导患者做每项检查, 确诊患者是不是患有肠梗阻。肠梗阻通常症状:腹痛、腹胀及呕吐, 还有停止排便或排气。诊断为肠梗阻后, 深入检查是不是存在绞窄性肠梗阻, 对存在绞窄或类似绞窄倾向的患者做好积极有效的术前准备工作, 需尽早行手术治疗。

2. 2 保守治疗时期护理措施 ①禁食、胃肠减压:洁净肠腔残留的积气、积液, 快速降低腹痛感和腹胀困扰。进行胃肠减压时, 时刻注视负压吸引通畅与否, 全面跟踪及记录引流液状况及流量, 假如抽出血性液体, 很可能由于绞窄性肠梗阻所致。待肠梗阻稳定24 h方行适量流食, 今后慢慢从半流食转向普食。在严禁进食及胃肠减压环节需给予全面科学的肠外营养。②解痉止痛:只是单一肠梗阻患者确诊后, 可以在按照医生的嘱咐适量应用解痉剂, 如山莨菪碱等, 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痛感, 还可以缓解梗阻, 不提倡使用吗啡类止痛药物, 避免出现病情掩盖的现象。假如患者为不完全性、痉挛性或单纯蛔虫所造成的肠梗阻, 适当采用顺时针腹部按摩, 使得肌肉放松, 并遵医属配合应用针刺疗法, 缓解疼痛。③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观察患者的脱水程度及有关的血生化指标并行有效输液、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调整酸碱度, 确保其平衡不失调, 记录24 h液体出入量的整体状况。输液过程中, 时刻注意病情转变动态。④抗菌药物:科学有效的选用抗菌药物, 避免产生感染, 降低毒素的渗入量, 将不良症状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2. 3 心理护理 患者不只是忍受疾病的疼痛, 侵入性操作也会增加患者的疼痛感, 容易发生急躁、抑郁及担忧等异常情绪, 降低患者睡眠状态、休息质量消弱及食欲明显下降。负责护士需协助医生遵循“换位思考”原则, 时刻将患者作为出发点, 融入到护患关系的交流平台中, 发扬“白衣天使”岗位形象, 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和付出, 以警惕护士对接待的所有患者而言, 均需要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呵护。在患者需要时要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患者身边, 给患者以安全感, 并使其了解自身所患疾病的性质, 诱因和治疗、护理目的重要性。以消除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 积极配合治疗,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4 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 ①:常规输氧, 注意保暖, 避免误吸, 待麻醉清醒后4~6 h (身体各项指标稳定正常)常规给氧, 保暖, 防止误吸, 麻醉清醒后4~6 h (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半卧位。②饮食:术后不许饮食, 保证胃肠处于减压状态;待胃肠功能正常之后, 将胃肠减压停下, 转向半量流质饮食, 之后, 如没有恶心或反胃症状, 三日后可转向半流质饮食, 一周左右进入进饮食模式。肠切除吻合术后, 进食可以缓解一下。③术后护理:禁食时, 需给予足够的补液, 以便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度的稳定。行单纯粘连松解术者, 术后1~2 d可给予新斯的明肌内注射, 协助肠蠕动恢复[2]。

总而言之, 为缩短患者手术的恢复期, 早日得到全面健康的身体, 相关责任护士及医生要做到对肠梗阻患者及时有效的专业护理, 以“细心、温和、主动”的态度服务于患者, 促进护患关系的进一步融洽, 让患者全身心的配合到手术治疗中, 保证手术的圆满成功。

参考文献

[1] 李玉晓, 潘颖, 姬会霞. 105例肺栓塞患者的护理体会.当代医学, 2011,17(14):91-92.

[2] 凡启梅. 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的护理体会.包头医学, 2011, 35(2):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