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大众化教育背景的高校创新教育模式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大众化教育背景的高校创新教育模式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走向大众化,更多的青年都进入大学深造,就业单位对大学生走向社会时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制定一套可行的培养模式至关重要。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从创新教育、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三方面进行创新研究。

关键词 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教育;大众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6-0073-02

Research on Innovation Education Mode for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 under Popular Education Background: a Case in Civil Engineering//Lv Xiaoshi, Lv Shasha

Abstract The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has to be the popular, more young people enter university to get further study, employment units demands highly on soci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herefore, it is vital to develop a set of feasible training mode. Combining the discipline character of civil engineering, this paper innovatively studies from three aspects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practice.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innovation education; popular education

Author’s address Civil Engineering in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School, Jiaozuo, Henan, China 454000

随着高校的普遍扩招,高等教育已经从过去的“精英教育”走向现在的“大众化教育”,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社会及企业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给高校教育的发展带来严峻的考验,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必须设计、优化一套新的创新教育培养模式,才能适应发展需求。

1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的特点分析

随着“大众化教育”时代的到来,高校大学生群体的行为、价值观和心理承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1.1 思想比较成熟

现在的大学生,不论城里来的还是乡下来的,大都从小学开始就参与有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提前经历过社会的磨练,为人处世显得老练,思想相对成熟。这些阅历能激发他们的自律性和自信心,但也容易让他们放任自流。

1.2 就业压力比较大

社会提供的就业职位的增加与学生毕业人数的增长明显不成比例,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大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压力,有的学生急于求成,金钱观念和功利意识太强,有的学生则产生消极厌世的情绪[1]。

2 创新是大众化教育的根本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永恒动力,高等学校作为科学文化传承、创新和发展的基地,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必须围绕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适合社会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2]。

2.1 工作思路上要创新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服务学生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同时树立“以创新能力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化实践性、应用性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2 工作方法上要创新

遵循人才培养与成长的客观规律,统筹考虑大学生在校的整个培养过程,制定科学合理、系统优化的培养方案,处理好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体现土木工程专业独有的办学特色与创新理念。

2.3 自身建设上要创新

大学生培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师资队伍是最关键因素,应在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指导的过程中注意对学生思想和人格的引导。

3 创新教育培养模式的构成研究

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的制订主要是规定本专业的基本要求、课程设置和实践安排等,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创新教育培养模式的构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3.1 创新培养目标

如今,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巨大的变化,需要大量有工程技术背景的人才。因此,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这种需求,将培养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作为根本目标,注重提高大学生解决实践工程问题的创新能力。

3.2 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是制订专业培养方案的关键。在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上,要加强多学科知识的联系,紧跟学科前沿及时进行更新,努力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自觉提高创新能力,有效地培养他们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创新实践能力。

1)对课程体系进行特色定位。根据办学思想、办学条件和社会需求状况,立足创新培养目标,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课程体系设置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性课程五大平台,通过合理调整各个平台课时及学分比例,对课程体系进行特色定位。如可建立“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的模式,开设土木工程新进展、工程项目管理和结构力学、岩石力学等[3]。

2)优化课程体系的内容结构。课程体系设置中的五大平台应该各有侧重,要有不同的学分安排,必须首先确立土木工程类课程的基础地位。要加强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其他课程应与土木工程紧密相关并带有专业技术性,在增加课程间横向联系的同时避免课程的重复讲授,更要避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

3.3 推行自主实践

学习时间的安排对于有效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还要注重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主动去实施实践教学[4]。

1)加强与省内其他高校的合作交流。通过合作学习强化大学生的培养,如高校间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师资互聘、资源共享等,尤其是与各高校的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建立长期联系,为学生加强实践创新能力提供便利条件。

2)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基地。土木工程专业可在建筑工地、路桥现场或矿区巷道设立实习岗位,以实际岗位的能力要求和相应注册职业资格认证的标准,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出发,建立“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产、学、研实践基地。

参考文献

[1]周敏.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问题分析[J].黑龙江教育,2011(7):49-51.

[2]许青云.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之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21):175-176.

[3]郑淑琴,杨昭宇.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核心竞争力培育[J].现代营销,2011(7):316-317.

[4]何绍芬.高等教育大众化下地方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优化[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26(7):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