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支持和保护幼儿的偶发性探究欲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支持和保护幼儿的偶发性探究欲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幼儿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惊奇,不仅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提出种种问题,表现出他们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所以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科学现象无处不在,这种由外界情景所导致的围绕偶然发生的事情,由幼儿自发产生的科学活动,就是所说的偶发性科学活动。如:冬天为什么出现霜冻、天上为什么会有彩虹,蚯蚓吃什么,壁虎在墙上为什么掉不下来……正所谓琳琅满目、俯拾即是。偶发性活动对幼儿来说所获得的经验更直接、更有趣,印象也更为深刻,是引导幼儿认识世界的最佳时机。《指南》提到:“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1.认真观察,善于发现幼儿偶发性科学兴趣

偶发性科学活动存在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发生。有一次下雨后,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突然他们发现草地上一堆堆松松的泥土,孩子们开始猜测:这些泥土是小蚂蚁造的窝吗?是小鸟在天上飞,掉下的垃圾吗?是蚯蚓的食物吗?是蜗牛在搬家吗?他们非常迫切的望着我,露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我捕捉到信号后,轻轻的说了一句:老师平时也没有注意到这个,我们再看一会,说不定会发现什么秘密。孩子们就这样屏住呼吸,紧紧盯着,生怕错过发现秘密的时机。最后他们发现土边的一条死蚯蚓,知道了大概和蚯蚓有关,于是我调动他们寻找有关蚯蚓的资料,孩子随之就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寻找资料中。后来几天我就整理出孩子们带来的资料,设计出了教育内容生活化的科学活动,孩子们对这些感兴趣的东西学的很积极,效果很好。

2.营造支持性心理氛围,积极对待幼儿偶发性探究

有一次,我准备了许多绳子,想在晨间活动时让孩子练习跳绳,头一次接触绳子的孩子们一脸茫然,机械地模仿着我,艰难地练习跳绳,看到孩子们这么痛苦,我也很无奈,就想,何不让孩子们对绳子产生兴趣呢,于是,我宣布,只要不破坏绳子,想怎么玩绳都可以,话音一落,小朋友就拿着绳子各自玩开了,瞧!谭思成、李罕和孙群皓把自己的绳一起摆在地上,拼成了一个类似“跳房子”的方格阵在跳得欢呢;那边杨朝辉将绳子塞进裤腰,后面由任天一手持“马鞭”赶着小马进城了;再看楼梯上,一群孩子静静地坐着,我刚想过去叫他们起来玩,却发现他们把绳子的一头和大红盆里做器械操用的小球绑在一起,手握着另一头静坐着,原来是一群“小姜太公”拉着长长的渔线在垂钓呢,不一会刘瑾熹就高兴地让我去看她“钓”到的一串“鱼儿”;转头一看,任天一和陈柯羽手左右手各持绳子的一头玩起了“拉大锯”;伍俊达、张雅然、罗筱凝等几个则在地上抖动绳子一头,让绳子变成了一条条“小蛇”游来游去……看到这一切,我不禁感叹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庆幸自己没有生硬地要求他们跳绳, 要是今天我阻拦他们的话,幼儿的这种难能可贵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给我扼杀了。在老师的支持鼓励下,在自由开放、主动探索的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绳子的长、软、可变性等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玩绳方法,这样一来,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拓展了思维,学会了合作,还能把多种物品综合利用组合呢,谁说绳子就一定要用来“跳”呢?通过这一事件,我发现老师应该在态度上支持幼儿发起的探究行为,因为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使幼儿认识活动得以维持和成功的首要前提,所以,科学教育首先就是要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不受伤害。

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他们孜孜不倦的用敏锐的眼睛观察着周围的事物,没有什么东西能逃出孩子的注意,尤其是越不知道或越被禁止触摸的东西,所以保护孩子的探究兴趣很重要,他们会通过最直接的办法来证明他的想法正确与否,是勇于行动的实践者。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其实只是在态度上支持幼儿的探究行为,提供材料和条件支持并富有智慧地进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