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萨顶顶:我动手比动口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萨顶顶有一副好嗓子,专辑《万物生》热卖23个国家和地区,她在19个国家举办了个人音乐会,荣膺英国BBC世界音乐大奖亚洲第一歌手称号,并得到乐坛最高荣誉格莱美大奖的青睐。
不过,萨顶顶说,她动手能力比动口能力强:布鞋是自己纳的,披肩是自己织的,裙子上的花纹是自己绣的,就连帽子上那个小尖顶也是自己打磨的……她的父母跟她一样,也很善于动手。他们就像一家自产自销的手工艺人。
做手工活儿自给自足
萨顶顶发掘出自己的动手能力,是在尼泊尔。那次她带着父母旅游,本来计划是几个月的散心旅程,没想到延期成了两年的异国定居。
一家三口来到尼泊尔一个叫蒂莱的村落后舍不得走了,这里的天空湛蓝,空气里带着雪水的清新。这里的人很淳朴,物价低廉――租一个4个间房子的小院落,一个月折合人民币不过200块钱。
蒂莱的经济极不发达,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当地人个个具有极强的动手能力,织布、裁剪、雕刻、绘画、制香、舞蹈、乐器……每个人都靠自己的手艺换取需要的生活用品。
萨顶顶觉得这样的生活很有趣,她不具备动手能力,但是她会唱歌,于是她平时教村里的小孩和妇女唱歌,在村里有集体活动的时候参加表演。萨爸爸会做木匠活儿,萨妈妈的裁缝手艺不错,一家三口找到了各自的定位,融入到异国小村的生活中。
日子很悠闲,萨顶顶有空儿就去看村里的女人做手工活儿:先把棉花纺成纱,再用纺线车子一次纺出一根线;纺好的线,经线装到织布机上,纬线装进梭子;脚踏织布机,经线就会上下翻动,梭子从左手递到右手再从右手递到左手,纬线在经线之间穿过,布就织成了;织出的土布用传统配方的染料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晾干后,用丝线在上面绣出各色花样,金色的佛陀、黑色的山鹰、红色的鱼……然后根据尺寸,做成漂亮的披肩或是拖地的长裙。
蒂莱的女人爱美,她们洗发用的黑色膏剂,是树脂揉合了花瓣后用力捣出来的。她们的头发干净,头皮清爽,还有一股浓郁的香味萦绕不去。
她们的彩妆品是用一种叫“红蓝”的花制成的。整朵花摘下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阴干处理,稠密的鲜红脂膏就成了。挑上一点儿脂膏,抹在唇上,很好看;用一点儿水化开,抹在手心,拍在脸上,不仅鲜艳,而且满颊甜香。
萨爸爸在蒂莱学会了雕工:先用斧凿勾勒出大概的样子,再用全套的钩挫工具,细细地一点点雕琢。他从最容易入手的鱼纹开始,然后是走兽到飞禽,后来他可以将复杂的佛教雕像雕刻出几分神似。萨妈妈掌握了尼泊尔浓烈花哨夸张的服装风格和当地传统的绣工技艺,她做出的衣服,大红大绿中金线若隐若现,充满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蒂莱,居民们把生活用品几乎当成了艺术品。一块小小的头巾上,缀着20种不同的纹饰;一个普通的山鹰雕塑,用砂纸磨了又磨,直到雕琢的痕迹近乎于无。这些力求尽善尽美的手工作品,都是要留给后代的。不管是嫁女儿还是娶媳妇,聘礼和嫁妆全都是长辈制作的各种手工艺品。每个嫁人的女子,婚后又开始为自己的后代准备婚嫁用品――用十几二十年的光阴去打磨雕琢,那些东西已经不仅仅是物品,也成了感情的载体。
将蒂莱原样重现到北京
莱蒂毗邻佛教圣地兰毗尼,当地人都能用梵文吟唱一些古老的歌谣。萨顶顶将这些随口吟唱的曲调一一记录、整理之后,以“自语”的风格创作出了《万物生》。
蒂莱的生活让萨顶顶的心像被水洗过一样,宁静安详。回国后,她买了一块地,请人建起了房子,房型完全复制了蒂莱的小院子,外墙内装也几乎都是原景重现,在这里,萨顶顶就像回到了蓝天白云下的蒂莱村,父母也继续着他们深爱的蒂莱式生活。
早上,将鲜奶加热后灌进一个从蒂莱带回的皮袋子里,加入茶叶,然后用棍子打――好的奶茶都是被打出来的。奶茶打好后,加一点肉桂粉,配上白煮蛋和油炸的面包,就是一家人的早餐。
萨妈妈学会了将米饭弄成干干的片状,还学会了熬制香香的咖喱,炖上一锅干肉豆子汤,再炒一个菜,用米饭沾着咖喱土豆,连汤带菜一起吃。家里常备有一种小吃,用面制成空心形状、乒乓球大小的壳,它本身是没有味道的,吃的时候要用它舀上预备好的汤,张大嘴巴连壳带汤吃下去,味道略酸略甜,很特别。
在蒂莱,每家的盘子都是用树叶缝起来的。在国内找不到类似的树叶,萨顶顶就把菜叶变成了盘子。大白菜一片片剥开,就是一个个现成的盘子,这个装炸咖喱饺,那个装煎蛋饼,还有哈辣鸡、盐渍小菜……翠绿的天然餐盘托着各式美食,还没吃,就已获得了视觉享受。
萨爸爸专门给自己辟了个房间,当作“金库”。在蒂莱,父亲必须亲自动手给女儿做出全套的首饰作为陪嫁,那些金的镯子银的头饰充盈着大巧若拙的原始美感。萨爸爸回到北京后,决定也给女儿置办这么一套。耐火砖,煤气喷灯,锤子,矬子,钳子……萨爸爸开始干了起来。他先做了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银手镯,上面用石膏模具做了阳文的菩提和莲花。这个手镯,萨顶顶戴上后就再也没摘下来过。
除了一日三餐,萨妈妈也将在蒂莱“深造”的裁缝手艺发扬光大。从国外带回的那些布匹,经她之手,变成了衣服、裙子、披肩……随便拎出一件,都让人过目难忘。
萨爸爸用木柴和金属做好伞骨,萨妈妈给伞骨蒙上土布,再缀上流苏和各种配饰,做出了一顶华盖般的大伞。这伞,在萨顶顶表演时多次出现在舞台上,引起观众的惊叹。
蒂莱的舞蹈离不开扇子,萨爸爸将青竹在炉火上烤出竹汁,涂上桐油阴干,将竹片拼成扇骨,扇面是萨妈妈手绣的尼泊尔佛教图腾布,这把扇子萨顶顶从不离身。
爱,是可以传下去的
萨顶顶的衣服和配饰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于是,萨顶顶的父母动了商机,他们在小院边上开了个小铺子,名为“萨家”。
萨家的生意好得无法想象,任何一件手工艺品,一摆上去就能有人看中。这些成本低廉的东西,因为物以稀为贵,总是以高价被抢购。萨家的产品是限量发售:同款纹饰的土布,只此一匹;尼泊尔银的项链,花式绝不同款;各种雕塑,一旦发现有雷同的,萨爸爸马上操刀改动,确保唯一性……
只要有空闲,萨顶顶也会在家庭作坊里披挂上阵。她会绣花,会用大大的梵文符号取代花样,信马由缰地即兴发挥,使得衣服上的文字仿佛可以飞起来似的。萨顶顶最乐意制作蒂莱的洗护用品和化妆品,除了复制出那些洗发膏、胭脂,她还研究出了各种便利取材的改良版化妆品:把家里喝剩的红酒加热蒸发,待酒浓缩至原有的1/10时,液体胭脂就大功告成。因为红酒含有天然的红葡萄色素,可以当作天然的腮红或唇彩使用,而且不用担心会对肌肤造成不良影响;其天然的单宁酸与多酚成分,还是一种很好的抗氧化剂,能对肌肤产生抗老化的功效。
萨顶顶的包里,永远带着个老旧的东西――鞋底,那种很扎实舒适的千层底。有空的时候,萨顶顶就拿出来纳上几针,因为一家人都习惯了穿尼泊尔式布鞋。萨顶顶纳鞋底,萨妈妈做鞋面,再绣上带有护身符风格的符号和花纹。做好的鞋子还不能马上穿,萨爸爸要按照每个人脚的大小,做出同码的鞋楦头,把楦头塞进去,让鞋子充分放松软化。一个星期后,一双既合脚又舒服的鞋子才大功告成了。
萨妈妈准备了一匹颜色最正的大红布,用金线和银线在上面绣满了并蒂莲和欢喜佛,这是正宗尼泊尔风格的嫁衣。按照当地风俗,必须用金银线不断地补充,从底绣到镂空绣再到挑色绣,要足足绣满三层,直到金银线完全覆盖红布底。
萨爸爸的金匠工作也进展顺利,金发饰、金鼻饰、金耳环、金项链、金手镯……全是那种最大号的粗大款式。萨顶顶好奇地试戴之后,发觉自己全身上下金光闪闪。萨爸爸非常满意地说,这些首饰可以作为传家宝。
一时心动,萨顶顶也给自己做了一件嫁妆:用山羊绒纺成绒线,织成柔软的披肩,用红色、黑色、金色、蓝色等丝线在上边绣出细小的花样,不是那种一朵两朵花的特写,而是整整一幅的神秘花丛,花丛中贯穿着腰果花图案,远看的效果就像是印染的。这条披肩绣得很高超,找不到线头的痕迹,正反的图案一模一样。
萨顶顶除了唱歌,不参加任何商务活动。大段的闲暇时光,她呆在郊外的家里,跟父母一起动手,做那些让他们拿起就放不下的手工活儿。在这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日子里,家人们的关系前所未有地紧密,他们将感情一针一线一斧一凿地融进了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