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下传统语文教学观的继承和突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下传统语文教学观的继承和突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语文教育传统是在历代语文教育的演进中积淀并流传下来的教育文化成果。它既有思想、理念层面的内容,也包括原则和方法等操作层面的东西,我们对它既要有继承又要有突破和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 教学观 继承 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159-01

历史上,任何一场改革都是针对传统而来,都是要革除传统中不合时宜的东西,但改革又深深地植根于传统。抛开传统,改革就无从谈起。语文教育传统是在历代语文教育的演进中积淀并流传下来的教育文化成果。它既有思想、理念层面的内容,也包括原则和方法等操作层面的东西,我们对它既要有继承又要有发展。

传统语文教育中,哪些东西是需要我们继承和发展的呢?

1 传统语文学习的有效方法熟读、背诵值得继承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试问现在的学生读了几遍,老师又读了几遍?不闻书声琅琅,但见题海漫漫。过去私塾先生读起书来摇头晃脑,是进入了文章的意境,体会到文章的妙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作吟诗也会诌”“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下,教学离不开读这个根本要素,要学会在读中有所体会,并品味其中所说的含义。

在教学实践证明当中,没有一种语文教学方法能达到熟读背诵的效果。于漪老师说过:“语文教学要讲求综合效应”。宁鸿彬、钱梦龙、魏书生等语文教学改革家也主张引导学生:养成多读多写多积累多揣摩的良好习惯,要学好语文必先观文。

学生诵读(阅读)方式方法可以作多种安排,如以扫除生难字障碍和初步感知为目的的初读,按一定的节奏表达情感的情读,以成诵为目的的熟读,融入个人理解创造的个性读,以交流表演激励为目的的范读、表演读,以追求宏大场面效果和人人参与效益的集体读,一读一得的一遍读,多读一得的多遍读。默读方面,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较熟练地运用阅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2 识字写字教学不能丢

识字写字关系到汉语言的民族性,“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利用汉字形声、象形、会意等特点识字,利用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等指导写字有助于学生认识汉字、汉语的自身规律;利用汉字感彩强烈的优势,有助于语感的培养,加强感悟和情感体验;利用汉语言文化沉淀丰厚的优势,有助于丰富语言积累,增加文化储备。

“识字与写字”是新课标五大学习板块(目标)中的第一板块,《课程标准》为了落实总目标关于美育方面的要求,注意通过识字写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第一学段提出“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从第二学段开始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第三学段要求“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第四学段要求“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新课程教材在每一篇课文后均设计“读一读、写一写”的活动,内容是课文最关键的生难字词,掌握了这部分,从阅读上看甚至还可以带起全篇,但这一活动往往被教师忽略。俗话说得好,“一手好字是一个人的招牌”,键盘时代的写字显得尤其重要。

3 因材施教不能丢

因材施教的传统理解是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教法。孟子说“教亦多术”。“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爱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尽心上》)对学生,有的应及时点化,有的应成就其德行,有的要发展其才能,有的可答其所问,不能入门者可以间接地进行教育,甚至拒绝教诲的,足以成为人的警策,本身也是一种教导之法。孟子的这一理论和现代的多元智能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材施教还可发展理解为对教材的处理。不同教材取不同教法,不求某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如文言教学,突出虚词、句式的积累、熟读成诵,诗歌重朗诵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可多诵,可组织诗歌朗诵会,小说重默读、速读,快速捕捉重要信息。又如合作、探究,讲求基础性、必要性,不是大的学习任务,个人可完成,不必合作,没有准备好自己的见解不进入合作,没有探究的必要就不必探究。

4 “启发”教学不能丢

启发教学是中国的传家宝,核心是“启发诱导,有求乃应”。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朱熹解释说,愤者,是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启,是开启意思;悱者,是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发,是达其辞的意思。意思是说,教师在学生没有“求通”、没有“欲言”,不能“以三隅反”的情况下就不说什么。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孔子认为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必须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他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做不失人、不失言的智者,使学生闻一知二,闻一知十,既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又能发展思维能力,关键是在设计课堂教学主问题上下功夫。用孔企平教授的话说就是要设计“大步提问”的问题,一个主问题能管较长一段时间,在学生对问题有一定认识且形成书面结论后,在生生互动仍觉得不够完善后教师再参与讨论,适时点拨。

总之,社会是发展的,人类语言也是不断发展的,语文教学只有不断创新,才有其发展的前途。“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创新和发展,才会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使语文教学与时俱进。因此我们在继承传统的课堂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创新课堂的主体性、开放性、挑战性等等;在继承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更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创设诸如问题探究式、情境陶冶式、自学辅导式、互动交往式等教学模式在对古今中外各类教学模式的借鉴、组合及巧妙运用的过程之中,从而达到课堂教学创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爱卿.学与教的历史轨迹[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2] 全国中语会,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5.

[3] 秦训刚.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