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农村建设的自然选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农村建设的自然选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政府放开农村民间金融,是中国改革倒逼式路径的又一次鲜活演示。由于农村金融与成本相比的薄利甚至无利,使得农村金融呈现萧条状态:首先,国有商业金融机构农村金融网点大量回撤,从1998年至2002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撤并了3.1万个县级机构及网点,且撤并仍在继续:其次,在撤并网点的同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实行宽进严出的“存贷差别待遇”,此举使“四大”在农村吸存的资金大量流入城市,达3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再次,农村硕果仅存的金融网点――邮政储蓄也使农民每年的储蓄外流达4000亿元人民币之巨!而农村信用社的效率也不尽如人意。可以说,以目前农村金融的萧条之势,建立新农村只能是无本之木。

而政府无法对已实行利润考核的商业银行的商业化举动过多訾议,商业银行理当将资金投入到回报率更多的地域,而不是点对点对农村金融需求进行伞状辐射。否则,就是重蹈政策性贷款的覆辙,出现坏账继续由政府买单。目前农村唯一存在的政策性贷款是农发行针对粮食与棉花的封闭式运行的专项贷款。

村镇银行的成立及一系列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解决了新农村建设金融体系何去何从的问题,政府显然已经意识到,与其由西府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重复艰辛的农村小额信贷试点,还不如相信民间的金融市场力量,由农村农民自行解决融资难题,政府所需要提供的只是一个政策。虽然结果来得有些晚.我们仍然为这一来之不易的成就击节欢呼。

一个内生的民间金融机构,其活力并不在于创始于何地、发源于何时,而取决于其生命力如何。当山西票号承揽清朝户部的部分汇兑业务时,并没有因为出身于山西而局促于一隅,关键是政府能否允许其发展壮大,走出山西。只要给民间金融机构一个生存的空间,就有壮大的可能。中国内生金融机构在风险与监管的风险管理体制下,以及补缺纳隙的概念下,走农村包围城市、落后地区走向发达地区之路,这是中国市场内生资源的艰辛之处,但常常也是市场活力令人惊讶的体现之处。与参股却无从掌握产权、分配权比,与建立商业银行比,村镇银行更接近于中国市场与生俱来的乡土特色。

当然,我们不能对村镇银行抱持天真的乐观态度,在经营范围等各个方面,进入农村地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仍然受到各方面的严格限制以及不被信任的现状。如在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村镇银行经行政许可可以开办各类银行业务;信用合作组织在成员内部主要开办存款、贷款等业务,不得在成员以外吸收存款:贷款子公司只开办贷款业务,不能吸收存款等限制,以及在发起时要吸收至少一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新设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发起人等等。

但我们仍然寄望这火种可以撒向四面八方。(摘自2006年12月25日《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