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们需要怎样的专业实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稳定而有序的专业实习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本文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实习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发现目前的专业实习普遍缺乏细化的专业实习目标,缺乏定位科学的实习内容,缺乏符合心理特征的实习指导沟通。最后,本文从学校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专业;实习;质性研究
本文是浙江省教科规划课题“基于协同学理论的高校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研究”(SCG262)和浙江省旅游局课题“协同创新背景下的旅游专业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2013ZD04)的研究成果。
一、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实习是连接旅游高校与旅游企事业单位的桥梁,是本科生从学习到工作的过渡阶段。对旅游高校而言,实习属于教育的提升环节;对旅游企事业单位而言,实习是人力资源前期开发的黄金时段;对学生而言,实习是一个“社会化”的体验过程。如何提高本科生的实习效果?如何在实习阶段更好地发掘本科生的潜力?如何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行业就业率?已成为高校、学生和行业所必须面对的共同难题。
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所掌握的操作技能可能不如中专、大专生,而学校教育所给予学生的“高级旅游管理人才”的定位恰恰又与现实社会需要产生了一定差距,因此,往往在进入行业不久就自动流失。如何培养一批既能适应行业发展,又符合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的旅游专业人才呢?很多旅游院校都已意识到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能力的训练,而综合能力的训练往往有赖于专业实习环节来实现。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实习短则几周,长则半年,究竟在这一过程中是否真正提升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符合学生的期望?带着这些思考,我们对学生进行深入访谈,通过与被访者之间的互动进行深入、细致的沟通,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达到对该问题的较全面的解释性理解。
二、理论文献回顾
国内学者苏更把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优化设计为专业技能模拟实践教学模块、专业理论应用实践教学模块、综合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模块等“三个模块”。王全在指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着实践教学定位不清、目标和要求不明确、实践教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吴军卫、何立萍探讨了学院和酒店共同培养“定单教育"人才进行探讨,阐明了实施定单教育对学生、学校、企业的意义。刘赵平则指出与业界紧密联系和广泛交流、校友广泛支持,为学生提供实习环境和就业机会是酒店管理学院重要的核心资源,也是其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从总体上看,国内外的研究大多以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群体研究为研究对象,以思辨性描述和定量研究为主,而且研究者都是以自己的知识背景为基础、研究结果虽然可以得到一些文档、数据,但唯独缺了学生的真实表述,既观察不到学生的真实表情,也感觉不到学生的心理触动。本文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质性研究,希望能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问题更明显地凸现出来,也使今后的改革更具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三、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习现状和问题分析
1.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习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四学生的访谈,可以了解关于集中实习安排的满意度分析、学生实习收获、实习前后对旅游行业的态度转变、实习对自身竞争力影响、学生对专业实习的期望等相关研究结果。
(1)专业实习效果评价良好
访谈结果表明,旅游管理本科学生的专业实习效果普遍良好。访谈结果显示,“实习有收获,小细节也可以学到很多”、“实习使人自信,提高了沟通能力”、“实习缩短了找工作的时间”、“专业实习提高录用率,岗位选择也更好”、“实习有利于提升个人办公技能”等。
(2)专业实习过程不可替代
不少学生表示,“工作与学校模拟相差很多,专业实习无法用其它代替”、“熟练操作还是需要较长时间的专业实习”、“在专业实习中可以学到各种综合的、突发的工作内容”、“通过专业实习才能真正理解课堂教学中的原理性知识”。
(3)对专业实习的期望多样
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往往对专业实习的期望成多样化,主要包括“可以接受从基层做起”、“内容比较简单的实习过程不要太长”、“不能接受‘受气’”、“希望专业实习多样化”、“合理的激励与肯定”等。
2.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习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细化的专业实习目标
不少同学本来期望的是各项工作都能“试一试”,但实际的工作状态却是“哪里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我也不知道我做了些什么”。可见,专业实习安排没有课堂教学规范,未能细化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具体内容。专业实习内容与目标的实现途径没有非常明确地进行对接,缺少详细的系统规划和管理程序,没有真正落实实习目标和内容。
(2)缺乏切合定位的专业实习内容
学生反映“我们实习和中专、职校来实习的其实真的没什么差异”。如果校方没有明确地向学生阐述实习目标,并与实习合作单位进行充分沟通的话,那么本科生、大专生、职高生在单位中所承担的实习工作几乎是完全一样。无形中会让学生有一种“读本科好像也没什么优势”的错觉,甚至产生一种失落感。
(3)缺乏符合心理特征的专业实习指导沟通
旅游管理本科生到旅游企业从事一般工作,心理准备都不充分,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比较明显。当情绪状态出现时,指导老师应将企业的管理要求告知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责任感。鼓励学生在实习中交流实习感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当同学们感觉没学到什么时,老师或单位领导能找他们谈谈,指点一下,或许“一开始感觉真没什么事情,后来发现原来听听看看人家说话也是一种学习”,其实一些同学们原本不认为是在“学习本领”的一些小细节,经过指点后,就会更主动地去发现、去思考,这样,同学们就会发现“后来发现真的还是学到蛮多的”。帮助学生度过实习的迷茫期;及时做好心理排解工作,实行人性化管理,降低学生的负面心理,加深学生对实习意义的认识,加强他们的心理承受力,是保证学生顺利地完成实习工作的重要工作。
四、提升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习的建议
1.学校层面
(1)明确实习目标和实习定位
学校层面不仅仅是制定实纲和实习计划,更重要的是,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过去三年的课程设置的特点,根据学校的性质、层次及办学目标,设置切合实际的专业实习目标和内容。学生对学校能提供较多的实习选择的确“满意”,但学校除了做到了第一步“信息提供”的工作,还应提供更多的符合专业实习特点的课程信息和教材。
(2)加强90后学生的“社会化过程”
实习单位普遍认为旅游管理的本科生“很聪明,也很能干,各方面素质当然要比职校的同学要好,但不如他们(指职校学生)踏实肯干”。本科生经过系统学习后,学习能力强、容易沟通,在工作中善于思考,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强,敢于有独特的见解等。但90后的学生不喜欢墨守成规,特别喜欢挑战和创新。在这些学生的眼中看来,一些规定、程序似乎都是可以改变的,而实习单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把他们的这些“好想法”否定了,所以,会让同学们有一种挫败感,感觉自己“不能在实习单位施展才华”。在实习单位看来,他们确实有本科生的优势,但也“太有想法”、“想的太多,做的太少”以及“不老实”、“不好管”的意见,认为本科生实践性差、缺乏独立性、缺乏诚信等,因此需要从学习层面帮助学生顺利“心理断乳”,完成“社会化过程”。
(3)提供符合阶段性心理特征的专业指导
本科实习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的心态会出现一种阶段性。一开始属于适应阶段,或称为好奇阶段,表现出强烈的做好实习工作的愿望。随后对实习的认识由肤浅到深刻、由起初的学习观察开始进入学习与评价。部分学生在工作中会有所创新或见地,能够表现出自身的学历优势,心理活动是比较稳定的。两三个月后,同学们开始进入疲劳阶段,工作的低难度和高重复性从而会产生厌倦的情绪,“感觉学不到什么东西”、“就盼着实习早点结束”。这时学生不论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承受着巨大的考验,从心理到生理的不良反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仅影响了正常的实习,而且动摇了部分学生的实习思想。这时,学院需要因势利导,减弱学生心理上消极反应的强度,缩短心理消极反应的时间,增强学生实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从工作的成就中去寻找乐趣,并不断创造实现自我的机会。
2.实习合作单位层面
(1)倡导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国外有很多知名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实习生项目,每年定期接收一定数量的实习生,已成为其人力资源制度的组成部分,同时还可得到某些免税优惠,并起到宣传企业、培养忠实客户的作用。规范的实习生项目在我国旅游企业中还未成形,目前很多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接收缺乏延续性。因此,建议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共识,倡导更多的企业来承担大学生的实习项目,引导企业有计划、有目的地来落实实习项目。
(2)帮助学生进行科学职业规划
实习单位应该权衡学生外貌特征、兴趣爱好等因素以及企业的发展要求,帮助大学生员工正确选择实习岗位,设置合理而可行的目标和达标途径。包括提供职业发展道路的准确信息、职业生涯咨询、潜力评估等,以便他们乐于工作,发挥特长,明确实习生在本单位的发展前景和努力方向,从而增强学生对实习单位的归属感。从短期看,似乎是增加了实习单位的负担,但从长远看,也是实习生工作热情和忠诚度的重要保障,对于学生和企业是双赢的。
(3)重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虽然实习生一般不会对报酬提出异议,但内心对于这种激励还是有较大期待,激励反馈是影响学生实习满意度一个关键因素。在旅游行业,实习生的薪酬一般都不是很高,而且不能享受企业的一些福利待遇或是灵活薪酬。但如果分析工作的实质,其实实习生在很多岗位上发挥着与正式员工同样的作用,工作热情甚至高于正式员工。这样就会出现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实习单位认为“实习生是短期的,我们也很难说给出什么奖励方案”,而学生虽然认为自己的学历优势无法在薪酬中得以体现。如果能有精神层面的肯定和鼓励,也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激励效果。实习单位如果能围绕实习生的个性特点,适时地给予物质激励或精神激励,将在很大程度上拉近实习生与管理者、与正式员工之间的距离,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使实习生感受实习单位的企业文化、培养实习生对实习单位的忠诚度。
这次的研究是尝试质性研究方法,突然发现这是一个可以如此贴近学生,如此掌握真实细节的研究方法。本次研究由于时间、精力方面所限,掌握的信息还不够完整,如何使专业实习方案更科学化,调动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与专业教师共同关注实习生,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文是浙江省教科规划课题“基于协同学理论的高校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研究”(SCG262)和浙江省旅游局课题“协同创新背景下的旅游专业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2013ZD0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苏更.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
[2] 王全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几个问题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6,(6).
[3] 吴军卫等.酒店管理专业“定单教育”实践探索[J].科学教育论坛,2005(10):150.
[4] 刘亭立.中外饭店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实证分析一以康奈尔大学酒店学院和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为例[J].旅游学刊,2004:75-76.
[5] 刘赵平,凯茜·恩兹.康乃尔酒店管理学院核心资源及持续竞争优势分析一兼议对中国旅游接待业教育的启示[J].旅游学刊,2007:
[6] 杨卫武.旅游与会展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