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英汉对比视阀下探习语之翻译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英汉对比视阀下探习语之翻译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缘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等的差异,英汉两民族形成了迥然的文化表征。故英汉习语在其表达形式和内容上亦有巨大差异。了解和掌握两个民族各不相同的文化渊源,是顺利进行习语翻译的基础。该文拟从英汉民族文化差异着手,探讨如何得体理解并翻译英汉习语。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在长期的运用中,形成了彼此文化语境下诸多约定俗成的表征方式,或者构式,从文体的视角看,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种表征或构式,可谓之基于社团文化的习语表达。本文所要讨论的习语是广义范畴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鉴于汉英两民族地理、历史、、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的表现构式有差别,也势在必然。

一、英汉习语表征的主要文化差异

经过归纳总结,以本文当前目力认为,英汉习语表征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风俗差异:风俗习惯不同,因而中英两个民族的思维及表征手法也不尽相同,两种语言中的习语表达有其各自民族风俗习惯的特征。英汉两民族对同一个动物形象的看法或有时会产生很大的分歧,因而对动物的感情也就大不相同。例如兔子的形象在中国人心目中是敏捷的象征,汉语常见习语“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但英美文化语境中却认为兔子是胆小的象征;所以英语“as timid as a hare”译成汉语时要译为“胆小如鼠”而不应译为“胆小如兔”。

2. 历史文化背景: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已具有上下5000多年历史渊源,以皇权统治为中心的封建文化熏陶和影响中国人民的意识形态达3000余年。1840年以前,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主要以儒家思想为基本构架而揉以释、道思想。对比之下,作为西方历史悠久的国家之一,英国在公元7世纪时才开始建立封建制度,1640年始逐渐向资本主义发展,基督教文化和西方哲学是英国文化的主体。这些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自然体现在英汉语言的习语表征中,如英语 “Is it necessary to use a steam hammer to crack nuts?”(捣碎干果焉用汽锤) ,汉语也有近似的习语“杀鸡焉用牛刀”。两种习语构式从其意义上而言,皆表示不必小题大做,但从前者隐喻可以看出,英国已进入了使用汽锤的大机器生产时代,而后者的隐喻却映射了中国长期处于生产落后的社会状态。

二、习语之翻译策略

综上所述,习语构式往往带有浓厚的本民族色彩或地方色彩,其表征的意义待不同受体的认知下,也可能会产生不同含义。因此,翻译时有必要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确定其意义。王左良(1984:1)曾经提及,“翻译工作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对习语翻译而言,不仅要忠实传达源文意义,还要准确阐述源作文化内涵,这对翻译理论与实践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转载须注名来源通过对比两种语言文化,尽可能地保证源文与译文等效或等值,使译文(即目标语)读者能够获得与源文读者如出一辙或大致相同的感受。本文认为应遵循以下几种翻译策略或手法:

1. 直译法:直译法是指在不引起读者误解和不违背译文表达习惯、语音规范的前提下,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是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民族色彩和语言风格等。英汉虽属于不同的民族,但对诸多事物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直译并非字对字的硬译,而是照字面翻译,不作太多的引申和注释,喻义自明。如: to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译为“趁热打铁”; an eye for an eye 译为“以眼还眼”等。

2. 意译法:若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产生“张力”(intension),则不宜采用直译法,应采用意译。所谓意译,是指译者受目标语文化差异的局限,在翻译时无法保留原语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不得不作出妥协或折中,舍弃原文部分乃至全部字面与形象意义,以求译文与原文的内容相符和主要语言功能相似。由于地理位置、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及思想表达方式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在诸多情形下英汉两民族是不一致的。此时意译手法的采用也就不可或缺。如英语习语表达as easy as pie译为“易如反掌”;be wise after the event译为“事后诸葛亮”等。

3.增译法:顾名思义,增译法即在翻译习语时适当添加注释或解释性说明文字。待本文看来,固然有许多习语直译后不会产生文化冲突,却会造成语用失误,致目标语读者不能理解其含义。若翻译时直译其字面意义,再增译出隐含意义,则译文可形象生动,又体现出原文的风格韵味。因此,增译法是一种形义并用,简洁且直接的变通方式。汉语中有许多概念化的人名,由于涉及两种不同的文化内涵,翻译时不妨采用人名音译,然后加注释的方法来处理。

诚然,除上述三种主要习语翻译策略外,还有其他手法,在具体语境下也可尝试或灵活运用,如省略法,本文限于笔力,不再一一论述。

三、结语

概而要之,不争的事实在于,各民族语言表征必有其自身特点。对于非亲属的英汉两种语言(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则属汉藏语系)之间,更是如此,即相似之处少,相异之处多。故而在学习和研究英汉习语时,不能抛开其民族的地域、经济生活及其思维方式等而“想当然”地理解认知,只有抓住本民族文化特点,方可正确理解某一民族语言内涵,以达正确理解、翻译、及运用之效。

(作者单位:东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耿维峰,男,东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