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我国如何解决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我国如何解决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在全球化背景下,分析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环境现状以及存在的安全问题;根据制度经济学的外部性和产权的相关理论,分析中国解决环境问题之所以会存在的原因,之后又从现实的全球化角度陈述了导致环境问题的原因;最后文章分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综合考察了中国环境安全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在这个大背景下治理中国环境安全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文章重点在于解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外部性;产权;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X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4-0012-02

一、引言

目前全球一体化节奏越来越快,随着科学进步,环境问题却越来越严峻。可持续发展问题永远都是伴随经济发展存在的。纵观我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发展史,可以明确的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的潜力和能力都是巨大的。回归到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科技进步产生的环境问题目前在我国相当严重。良好的环境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影响着经济发展,环境安全出现危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不能以环境污染换经济发展。

二、中国的环境问题

我国从建国之初就选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与模式。实质上,我国的现代化更倾向于一种自觉选择的强制型工业化。在我国市场经济中,不是完全的自由经济市场,而是通过国家这只无形的手推动社会经济改造与发展,来调节经济杠杆。然而,在国家干预的方式下,使得我国有比较严重的资源环境污染和环境风险问题。

从我国主要产品的消耗来看,火电供电煤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2.5%,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21%,水泥综合能耗高45%,乙烯综合能耗高31%。从矿产资源消耗强度来看,在现行汇率下,我国创造每万美元GDP消耗的钢材、钢、铅、锌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6、4.8、4.9和4.4倍,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如此高能耗的资源消耗速度严重超过了资源的再生和新资源开发的速度,导致我国经济增长面临资源强制性制约。高消耗换来的高增长,必然导致高排放和高污染。我国每年高速度的GDP发展速度,然而每增加以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倍,废弃物排放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我国GDP的快速增长,导致的是我国环境的直接破坏、过度使用和掠夺性经营。而从统计数据来看,十年来中国从国外进口的垃圾数量也在逐步增加。

三、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国的环境问题

(一)负外部性原因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环境资源产权不明晰导致的负“外部性”是环境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中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由政府来驱动,经济发展所需的环境资源全部归国家所有,政府把环境资源交给企业无偿使用。环境资源的这种零价格使用制度带来的外部性造成了我国目前日益严峻的环境安全问题。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是指企业发展导致的环境污染、资源流失引起的问题,并不需要其自身负责,而是转嫁给全社会承担。企业追逐利益最大化原则,与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是相互偏离的,因此必然导致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过度排放废弃物,过度生产有污染产品,造成环境污染日益恶化,自然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产权制度缺损

经济发展中的负外部性原因导致了环境问题,然追究负外部性问题根源,则是产权制度的缺损。我国目前的自然资源以及所有的生态资源基本是公共拥有,因而容易导致经济个体为谋取个人利益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虽然付出了部分成本,但作为不可再生的环境资源,必然会导致其过度使用,供给不足。目前我国环境和资源的廉价或无偿使用制度,在根本上导致了我国环境问题的产生。

(三)产权交易市场不规范

长久以来,人们忽视了把我国资源稀缺程度与资源的价格挂钩,稀缺程度与价格之间的严重差异,导致了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不和谐。产权交易市场的不规范,导致资源和产业的价格没有趋于均衡。为使经济和环境均衡发展,法律界应该先得到法律界定,再是市场交换。从而使资源价格恢复正常,减少恶性竞争,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四、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下的产业投资转移带来的问题

为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获胜,各国都在积极发展本国经济。然而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地位不平等,一些发达国家忽视国际准则,为谋取其经济高速发展,将对本国环境有污染破坏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被转嫁的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环境受到了损失破坏,并严重影响了其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安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市场开放程度提高,外商直接在华投资规模越来越大,有力的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但同时,外商在我国直接建立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将污染密集产业大量转移到我国,加剧了我国环境污染。

(二)经济全球化下的贸易带来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在促进各国经济发展、资源有效交换的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将大量废弃物也转移到了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实质上这是发达国家“生态殖民主义”的表现,应该受到国际舆论和道德谴责。我国为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从而承接了全球化产业并付出了一定的环境代价,这是由我国过去经济技术落后性所决定的。目前,我国从国外进口的垃圾数量逐步增加,全球每年制造的有毒塑料垃圾中的70%最终都通过非法渠道进入了中国。总体来说,我国发展对外贸易产生的问题主要是我国大量出口的仍然是初级产品,价格低廉,附加值低,导致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另外就是我国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是资源的高消耗和回报的低收入。

(三)国内环境原因

从国内的角度来看,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经济利益地位高于环境保护;我国环保法制法规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环境保护相关资金不足;国民环保意识缺乏;环保企业得到优惠政策不够。

五、中国环境问题的治理对策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环境问题,关键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近年来,我国一直大力提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新理念。实质上就是要在我国建立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可以在经济发展中,利用最少的资源、排放最小的废弃物和将废物资源化,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经济方式。建立循环经济,可以从根本上减轻我国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二)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由于我国过去历史原因,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技术和经济仍处於落后地位,很多时候不得不承接发达国家转移过来的产业,包括高密度污染型产业。为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一是提高我国在全球化中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二是改变我国出口资源和初级产品的现状。加大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提高服务业、尤其是加速高新技术行业发展。最终建立以高新技术为导向、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三)完善国内的环保体系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环保体系:提高政府企业环境保护意识,引进环保奖励措施;建立健全环保相关法制,严格执法;完善环保项目资金;加强国民环保意识;开展环保科学研究,学习先进经验。

参考文献

[1] 蓝虹.外部性问题、产权明晰与环境保护[J].经济问题,2004,(2).

[2] 徐桂华,杨定华.外部性理论的演变与发展[J].社会科学,2004,(3).

[3]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6,(2):1-5.

[4] 解振华.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几点思考[J].中国环保产业,2003,

(11).

[5] 吴振坤.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转变的紧迫性[J].理论探索,2005,(6).

作者简介:王灵衡(1985-),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任教师,企业管理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