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该主导“时”就主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该主导“时”就主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这十六个字,是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总结.“先学后教”能有效地约束教师的教学行为,较好地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充分地实现教材的多维功能.这无疑是教学改革的一大进步,正如余文森教授所说:“先学后教,与小岗村的联产承包具有同等的意义.”

然而在我们观摩各种“少教多学,以学定教”课改模式的过程中,感觉有些课堂的“先学后教”已经矫枉过正了——他们在课堂上强调“学生为主体”,却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不少时候,教师实际上已经沦落为课堂上的“报幕员”、“传声筒”,“学”与“教”关系的新型错位,使教师陷于尴尬的境地.

事实上,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存在,而且应该发挥得更加高级、更为无形、更为超脱;更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步骤、有艺术地激励、引导、调控;更需要教师从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导学的时机,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引导的时机.

一、 兴趣缺乏时适时引导

裴光亚先生曾经说过:“数学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刺激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带着需要、带着热情去学习.

案例1 笔者在新授浙教版八年级上册“1.6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一课时是这样引入新课的.

教师:你会下五子棋吗?如图1,老师执白棋,为了不让老师在短时间内获胜,你认为黑棋应下在哪里?请一学生上台用手指指出下棋位置.

很多学生迫不及待地伸长了手:这里,这里……那里,那里……

教师:不用手指,你能把位置准确告诉大家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

短短数语,学生探求的欲望油然而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学习兴趣顿时高涨,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设疑、制悬,使学生产生期待心理或认知冲突,进而产生强烈的探究学习的内驱力.

二、 理解失误时适时引导

数学学习中,学生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时学生已经陷入“我已误入歧途中”的状态,教师就应适时引导,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指导学生重新探索,分析错误的原因,最终找到正确的理解.

案例2 有一位教师讲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5.3.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一课时,有一道例题:如图2,足球由黑色正五边形和白色正六边形组合而成,已知它们共有32块,问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分别各有多少块?

设正五边形有x块,则正六边形有(32-x)块. 列出一个方程:x+32-x=32. 消去x,得到恒等式32=32. 此时大部分学生思绪游离,课堂陷入僵局. 这时就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事实上,这里“它们共有32块”这个等量关系已经用过了,不能再用,分析错误的原因,列方程要寻找另外一个等量关系. 教师从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公共边条数的角度引导学生寻找等量关系,指导学生重新探索,得到方程:5x=3(32-x). 教师抓住时机进行引导,学生不仅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更为重要的是,探究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三、 困惑不解时适度引导

思维障碍即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模糊,就像学生的思维处在十字路口或感到前方迷雾蒙蒙无法选择. 因此,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思维障碍时,教师的“导”必然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可使学生冲破混沌状态,茅塞顿开,思维顺畅.

案例3 有一位教师讲授浙教版八年级上册“1.3.2平行线的性质”习题课时,有一道习题:如图3,AB∥CD,∠B=30°,∠D=65°,求∠BED的度数.

学生在探求解法时遇到的思维障碍是:什么时候添辅助线?为什么要添?怎么添?添辅助线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很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此时教师应给予适时的引导,在图形上适当添置一条线,使图形满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让学生添第三条直线,这样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完全可以画出如图4中的几种图形,再通过课堂交流,问题的解决便水到渠成.

此时教师的引导,犹如雪中送炭,学生很快便从困境中走出来,学生对平行线性质就有了一个完整的认知框架,同时逐步领悟为什么要添辅助线,怎样添辅助线. 而作为教师的“导”,不是简单地把方法展示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四、 思维偏离时及时引导

探究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很多未知的、难以预料的生长点.由于学生的年龄与认识水平的局限,在探究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思维的偏离,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适时纠偏,为学生的继续探究指明方向.

案例4 “画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的教学,由于学生刚学过一次函数的图象,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受知识的负迁移影响,当学生探究反比例函数y=图象时,就有多种错误出现.

生1:如图5,取两点(2,1)(-2,-1)连结成一条直线得到.

此解法立即被其他学生以x≠0的理由.

生2:如图6.

此画法马上也被其他同学否定,理由是当x=时,y=,点(,)在折线的下方不在该图象上.

生3:如图7,图象无法画,理由是:当x>0时,y>0,点在第一象限;当x<0时,y<0,点在第三象限,第一象限的点和第三象限的点连结必然要经过y轴,而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没有意义!

此时教师及时进行了引导:大家之所以没有正确得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因为没有弄清怎样作出一个函数的图象. 请大家回忆一下,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怎样得出来的?寥寥数语,学生恍然大悟.

生4:列表、描点、连线.

教师随后借助几何画板软件画y=与y=2x的两种函数的图象,得出结论:画y=2x的图象只取两个点,是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它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没有必要再画很多点. 所以要吸取教训:探究一个函数的图象,在不知道它的图象形状时,应该采取列表、描点、连线的步骤来进行. 接着再让学生合作完成y=-的图象,带着探索的兴趣开始活动,学生合作得很认真,也很有效.

五、 课堂失序时及时引导

审视课改之后的数学课堂,虽然学生有了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个性得以张扬,课堂充满活力. 然而,我们也不无忧虑地看到: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你未唱罢我登场”的局面,学生各做各的,各说各的,课堂秩序混乱,此时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师,就应该及时给予引导,就应该成为“风筝线”,虽然“漫天飞”,却自有“一线牵”.

案例5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3.2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教学是一节活动课,各小组将正方体进行剪、折、拼等一系列活动后,发现展开图的种类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杰作”非常满意,课堂上议论纷纷,异常热闹,学生是你说我说大家说,各说各的,都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 教师不住地点头,表扬,没有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课堂似乎有些失控了.大半节课下来,学生思维还是停留在自己的原点. 如果教师这时候及时给予引导:这眼花缭乱的各种展开图有没有规律?能不能对同学发现的展开图进行归归类?就能把课堂从无序的“畅所欲言”转入理性的数学思考,得到如图8各种类型有序地排列在一起,对课堂进行有效的调控,进而才有可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交流思想,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及时激励、引导、调控,“冷场就及时添把火,火爆就及时降点温”,适时地发挥主导作用.

“先学后教”不等于“重学轻教”,更不是否定教师的作用. 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准确把握引导时机,适时地发挥主导作用,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更加高级更为无形,更为超脱和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