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国际服务贸易的中外合作办学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国际服务贸易的中外合作办学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分析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将给我国进行中外合作办学带来的机遇,探讨了基于国际教育合作背景下合作办学的模式等对策。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国际贸易服务 教育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开始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服务业已逐步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同时也是带动全球各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动力源。服务业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其发达程度成为衡量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服务贸易发展的水平和状况,决定了一国国际贸易的质量和实力。加入世贸组织(WTO)是一个关系到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入方式和程度、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实施、中国国际地位和经济安全的确立的战略问题。加入WTO对中国各个产业的发展是机遇更是挑战,特别是教育服务产业,如何趋利避害,在竞争中增强实力,以确保中国教育服务贸易在21世纪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关系到中国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的教育产业意味着获得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新的市场环境,有一个参与全球竞争,在全球化竞争中不断成长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同时也将面临世界教育产业强国抢占中国教育市场的竞争压力。对WTO的其他成员方而言,随着中国教育服务市场的全面开放,将意味着拥有一个高速成长的新的市场机会,教育产业发达国家之间也将面临在中国展开市场竞争的挑战。

二、教育的国际服务贸易与中外合作办学

现代教育服务是WTO框架下一种重要的服务贸易,是现代社会新兴的知识型服务业。这一新兴服务业的兴起,与现代社会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有直接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的突破性发展和广泛应用,出现了知识经济,现代教育的社会作用越来越突出,教育服务正成为一项新兴的服务产业。根据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教育服务”属于服务贸易范畴。目前在143个WTO成员国中,已经有40个国家和地区在开放教育市场协议上签字,承诺愿意通过谈判和协商,消除彼此分歧,促使各国政府下放办学权力,逐步取消限制性的教育法律和法规,开放教育市场,最终在世界范围内形成自由、开放的教育市场。

WTO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从入学方面看,外国机构会利用WTO的条款到国内单独办学,或合作办学;同时,外国大学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到外国求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就学难的问题,但也造成大量的人才外流;对国内大学也形成冲击,使国内缺少好的生源。第二,从培养方面看,对国内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教学思想、师资建设、专业设置等提出新的挑战。第三,从就业方面看,加入WTO以后,大量跨国公司必然进入中国,人才流向会发生改变,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会偏向跨国公司,这反过来又会影响专业的设置和人才的培养。

此外,从教育产业的供求来看,加入WTO,将会使供给的数量增加,而且新的供给具有较高的质量。从需求来看,一方面,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在增加;另一方面,教育产业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培养出具有全球化视野、具有国际交流、把握国际经济、政治和科技发展趋势的全球化人才。最终就是要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对教育的质量要求在提高。总的来说,供求在数量方面的矛盾有所缓解,但在质量上的矛盾会更加突出。

我国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教育投入不足,教师待遇偏低,办学条件较差;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程度不同地脱离实际;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日益深化的经济、政治、科技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供不应求,处于卖方市场;高等教育质量与国外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等等。

西方发达国家在经过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之后,伴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教育资源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出现了过剩现象,而我国刚开始大众化的进程,教育发展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以及教育经费的不足,使得教育资源配置明显不合理,西方国家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而加快占领我国教育市场的份额。

由此便催生了基于国际服务贸易的中外合作办学,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演进。

三、中外办学的模式分析

国际服务贸易的兴起,将改变高等教育的办学观念、供给模式和运作机制,使高等教育出现了新的发展特点。在传统的观念中,高等教育具有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特性。高等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人,而不是盈利。在国际服务贸易的冲击下,随着西方国家政府大幅度削减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高等教育已日益表现出非公共产品的一面,具有半完全或完全竞争的特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内或当地的大学校园,而是面向全国市场和全球市场。高等教育市场已逐渐从区域性的个别的市场,演变成全球的市场。高等教育已走上跨国发展的道路,出现合作办学的趋势及模式。

境外合作办学是发达国家拓展全球教育市场的新动向。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校在海外主要通过增设专门的机构、拓展海外课程、建立海外分校实施跨国办学,并把高等教育作为一种产业和商品,积极地“出口”。这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服务贸易。发达国家借此解决教育资源的过剩,并增加新的收入来源,同时宣传其教育制度、文化和价值观;发展中国家则认为这是借鉴发达国家办学经验,促进本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捷径,既可节省派送大量学生出国所耗费的外汇,又可使学生身在本国少受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一些西方著名高校都设立专门机构,或与国外教育机构联手,或自立门户建立分校;发展中国家则放宽限制,积极探索利用这种形式,加快本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随着跨国办学发展的日趋成熟,跨国办学还将出现新的模式和新的发展态势。一是朝着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合作共同利用国际资源的方向发展,如欧美国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下,已签署了新的欧洲地区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公约;二是国际教育市场资源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三是跨国教育将朝着网络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并呈现新的多样化态势、如一些发达国家已在网上提供学位课程等。

面对全球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在思想观念、发展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彻底的变革,跟上全球化的步伐。其中,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引入资金和先进的教育机制,了解、吸取并实践国际通行的办学模式、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培训、质量保证等方面的经验,是尽快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和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外资已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合作办学是一种新型的利用外资的方式。事实上,近几年来我国已在合作办学方面有了多种模式的探索案例。以上海为例,目前上海的合作办学已发展至130多所的规模,并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作为中国政府和欧洲联盟正式签约的长期教育合作项目而诞生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一所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和充分办学自的中外合作教育机构。它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欧洲联盟共同投资,于1994年11月8日正式成立,并由中欧双方的办学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和欧洲委员会派员参与学院的日常管理和运作。它与多所世界一流商学院,如哈佛商学院、MIT斯隆商学院、哥伦比亚商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商学院、伦敦商学院、INSEAD商学院、IESE商学院、IMD商学院等在聘请教授、交换学生、学术及管理交流等诸方面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学院已形成了一个广泛的国际师资网络,师资由核心教授和访问教授两部分构成。国内外企业界对学院经费资助主要有三项:年度赠款;捐赠教席;设立教授基金、奖学金、研究基金。因此,它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迅速提升自己的办学水平和规模,并结合国际规范和中国国情,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培养我国管理人才方面、它的实践十分成功。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也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形式,在形成教学特色方面进行了探索。该学院成立于1994年,是上海大学下设的一个二级学院,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合作双方是上海大学和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澳方提供办学的课程设置、英语和专业教材以及证书,中方提供办学人员,提供办学场所、日常管理、基础课师资和证书。学院坚持融英语、计算机、商务为一体,强化教学特色。一是强化英语技能训练。学院的英语课程全部由外籍教师担任,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所选教材密切结合现实生活和专业特点,直接从国外引进。组织学生去涉外企业实习,为学生学习商科知识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二是着重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院将计算机应用课程列入必修课,理论教学与上机实验的比例为1:2,二年制和三年制学生计算机类课程的总学时分别达到400和500学时,远高于其他院校同类专业四年制本科生200学时总学时的要求。学院着重抓好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文字处理及数据库操作、简单程序的开发、财务数据的电算化处理。这些能力的获得,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门路。三是优化商务课程教学。针对澳大利亚引进的商科教材语言难度大、篇幅较长的特点,学院采取商科基础课程全部由中方教师用中文组织教学,实务课程由中方教师主讲课程的全部内容,辅以澳大利亚访问教授作短期案例教学,主讲中外法规和体系中的不同部分,使学生能了解这些规章制度与实务操作在中外的运行情况。

还有一种是以短期培训为主的模式。如上海理工大学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1994年合作开办的斯隆商学院,主要采用短期培训的教育方式,面向国营大中型企业在岗的各级干部,为国家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斯隆商学院注重实践,在国内学习期间,除了投资经济学等几门理论新颖的前沿学科之外,斯隆商学院的绝大部分课程都聘请经营出色的企业家来讲授,其中包括银行行长、保险公司总裁、集团公司总经理等等,实例丰富。而在国外考察阶段,则不仅包括了由麻省理工学院组织的在美国的听课和参观,还包括由日本国际大学组织的为期一周的日本企业经营方式考察,使学员们能够兼容并蓄,结合东西方两大经济强国的优秀管理经验进行比较学习,取长补短,从而为学员在今后的工作中开创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模式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结语

面对国际教育市场抢滩教育资源的激烈竞争,我国国内的教育政策滞后,目前的中外合作办学政策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中国已经加入WTO,面对一个开放的教育市场,我们还缺乏应有的跨国办学战略眼光,在策略支持的同时,也十分缺乏与国外高等院校争夺国际教育市场的体制与强有力的中间实体,将我国大学的优秀专业课程推向国外,使我国的跨国办学迈出坚实的步伐。

为了合作办学的有序发展,国家应尽快建立和健全有关法规、政策;谨慎选择合作对象与专业,扩大中外合作办学的领域和规模;充分利用外国资金、师资、教材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为我国培养各类合格人才服务。要严格合作办学的质量控制和管理,防止国外质量低劣的教育机构进入我国市场。同时,应当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走出国门与外国同行合作办学,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章志刚.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其应对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4月,P28-P31.

[2]钱景炜.浅谈中外合作办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3月,P349-P351.

[3]肖地生,顾冠华.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外合作办学.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

[4]蔡永莲.全球化趋势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关于国际合作办学的一点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6.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批准号:D/2006/0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