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连锁店还是独家经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连锁店还是独家经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面对中外合作大学的良好发展势头,一些外方合作大学希望突破“独家经营”,以“连锁店”的形式开办更多的分校。为了不使规模的扩大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相关主体应该利用成本可行性分析,根据相应质量标准计算由师资成本、房地成本、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成本、图书成本、公用成本等构成的办学成本,以及由学费、政府投资和社会资助构成的办学收入,以二者之间是否能够达到平衡来判断新建中外合作大学的可行性。

【关 键 词】中外合作大学 成本可行性分析 办学规模

中外合作大学是在中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上出现的一种新型高校,由于其引入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在办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因此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面对中外合作大学的良好发展势头,一些外方高校很希望以“连锁店”的形式,在中国举办更多的中外合作大学,进一步扩大在中国高等教育市场上的份额,然而中方办学者以及一些专家学者却担心,与一所外方高校合作开办多所中外合作大学会产生“牛奶稀释”效应,降低中外合作大学的教育质量。那么,中外合作大学在中国究竟应该开“连锁店”还是独家经营”呢?笔者认为,在保持原有的教育质量不变的前提下,应该使用“成本可行性分析法”来决定中外合作大学的办学规模,以确保其办学效益的充分发挥。

一、成本可行性分析法及其应用

成本收益分析法是一种经济决策方法,它起源于私人企业中的财务分析方法,主要用来估计某一方案的成本是否超过预算或可获得的资源,从而判断这个方案是否可行。就中外合作大学的建校方案来说,人们关注的焦点就是与同一家国外高校合作再建一所中外合作大学是否会降低原有的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的保持需以一定的教育投入做保证,这是因为为了把学生培养为具有一定熟练程度的劳动力,相关部门需要耗费一定的教育费用。那么成本可行性分析在这里发挥的作用就是,考察新建一所中外合作大学所能够获得的资源是否能够抵偿兴建这所高校并维持其原有教育质量所需支付的成本,从而判断新建这所大学是否具有可行性。作为一个教育方案,它的成本包括机构成本和家庭成本,前者指学校和其他从事教育活动的机构在教育过程中耗费的资源;后者指家庭为子女上学支付的费用。[1]由于本文是从办学者的角度来判断新建一所中外合作大学的可行性,因此主要关注中外合作大学的机构成本,而不计算学生来上学的家庭成本。

运用成本可行性分析法来计算新建一所中外合作大学成本的前提是保证原有的教育质量,即新办的中外合作大学的教育质量至少要与国外合作大学的总部保持在同样的水平。国内外的高等教育领域在进行质量保证工作时,很多都将质量标准体系划分为输入质量标准、过程质量标准和输出质量标准三个部分,其中输入质量标准除了包括办学指导思想等政策层面的内容,主要考察高校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方面的投入情况,而这些方面的投入都可以折算为可用货币计量的成本,并将其总数与办学可获的资源相比较,如果持平或资源大于成本则表明新办一所中外合作大学是可行的。由于我国兴办中外合作大学的宗旨是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因此我们在将高等教育输入质量标准引入办学成本可行性分析时,虽然可以参照我国政府进行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相关标准,但同时也应该考察国外合作大学总部的现有水平。具体应该以哪方面的标准为准,则要看该标准对教育质量的影响有多大,以及中外合作大学在各方面所表现出的特殊性,没必要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追求高标准。

二、新建中外合作大学办学成本的计算方法

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活动中使用的输入质量标准,影响教育质量的指标包括师资成本、房地成本、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成本和图书成本等。另外,高校的公用成本,如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取暖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福利费、劳务费、租赁费、物业管理费、维修费、招待费等,[2]虽然与教育质量不是直接相关,但作为高校的办学成本也需要计算在内。如果一所国外大学想在中国再建立一所分校,国内和和国外的利益相关者都必须先结合上述指标计算新建一所分校所需要的成本,而这里的成本主要指新的中外合作大学的年度办学成本。

(一)师资成本的计算。师资成本主要指新建的中外合作大学及其办学者支付给教师的人员经费,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福利费、社会保障费等。建立中外合作大学的宗旨之一就是从国外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其重要的表现之一就是直接从国外合作大学引入师资,因此来自国外合作大学的教师应成为新办中外合作大学教师队伍的主体,主要承担教学科研工作。这部分人人员经费有的是由外方大学支付,同时外方为了促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还会支付给来到中国的教师海外补贴,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计入新建中外合作大学办学成本的只有因建立这所新大学而在这些教师身上多支付的费用。

还有的教师虽然是从外方大学引进的,但全部收入要由中外合作大学支付。此外,新建的中外合作大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办学实体,还需要自主招聘一些教师,包括学术人员和非学术人员两类。学术人员需要参照国外合作大学的相关教师的学术标准面相海内外公开招聘,他们的人员经费也需要参照国外合作大学相应水平人员的收入水平进行定价,并全部计入新建中外合作大学师资方面的办学成本。非学术人员主要从事行政或教辅等工作,他们可以从中国内部招聘,其人员经费的数额可由办学相关方结合中国内地的收入水平协商决定。根据上述对新建中外合作大学不同类型教师人员经费的分析,可得出计算年度师资成本的公式:

Cs=■Cn+■Cm+■Cf

公式中的Cs是新建中外合作大学的年度师资成本。Cn是来自外方大学的由外方大学支付报酬的教师所带来的师资成本,主要只计算外方支付他们的海外补贴。Cm是由新建的中外合作大学支付工资的教师带来的师资成本,主要包括支付给来自外方大学的教师的报酬和中外合作大学自主聘用的学术型教师的报酬。Cf是新建的中外合作大学自主聘用的非学术型教师的年度师资成本。中外合作大学年度师资成本就由来自国外合作大学教师的海外补贴、自主聘用的学术型教师的报酬和非学术型教师的报酬组成。其中来自外方大学和新建中外合作大学自主聘用的学术型教师的总数要根据预期第一年招收的学生数来计算。由于中外合作大学招收的学生可能是多层次的,因此需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数转化为标准在校生数,也即当量学生数X。根据中国教育部出台的换算方法,设一名本科生(专科生、高职生)的数量为1,则一名硕士生的数量为1.5,一名博士生的数量为2。[3]这样,按照我国当前最权威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规定,综合类高校的生师比不能高于18,根据这个标准,新建的中外合作大学的专任教师数量至少是预期第一年招收当量学生数X除以18。此外,这部分教师还必须具有合理的结构,即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以及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应不低于外方大学本部的相应比例。

(二)房地成本。房地成本包括购买校园用地,建设教学行政用房和宿舍楼的费用。由于这里只计算新建的中外合作大学的年度成本,而房地产属于固定资产,可使用多年,因此这里只计算这些资产的折旧费。根据舒尔茨在计算教育成本时的做法,学校所使用的土地无折旧,而且对于中外合作大学来说,其校园所占用的土地一般都是政府无偿提供的,因此这里只计算房产的折旧。舒尔茨将高等学校建筑物的折旧率设定为2%,[4]按照这个数值,新建中外合作大学的年度房产成本可表示为以下公式:

Cb=41%XCj

Cb是年度房产成本,X是预期第一年招收的当量学生数,Cj是教学楼和宿舍楼每平方米的建筑成本。年度房产成本究竟为多少主要取决于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和生均宿舍面积。在这方面,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在1931年就职演说上曾经指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可见,学校建筑物是否宏大气派并不是决定教育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国外的大学评价指标体系一般也不含有生均校园面积和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等指标。[5]但是,高校的教学楼和宿舍如果过分狭小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这里我们只需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的规定来计算年度房产成本。按照该标准的规定,综合高校的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的面积为14平方米,生均宿舍面积为6.5平方米,二者相加为20.5平方米。由于房产的折旧率为每年2%,两者相乘得到的数值即为41%。

(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成本。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房产有些类似,在购买一次之后可以长期使用,因此在计算这部分的年度成本时也需要计算折旧。舒尔茨将高校设备的折旧率设定为10%,据此可设定新建的中外合作大学年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Ce=100X

Ce是年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成本,X是预期第一年招收的当量学生数。1000这个数值是这样计算出来的,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综合高校的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为5000元,乘以10%的折旧率就是500元。另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规定,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应达到10%,这样新建中外合作大学就要预留出第二年购买新设备的资金,其生均经费为5000乘以10%,即为500元,和上面的500元加起来就是1000元。

(四)图书成本。图书资源是否丰富是影响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与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相类似,图书在购买之后可以长期使用,因此在计算年度图书成本时,可以按照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折旧率进行计算。具体来说,新建的中外合作大学的年度图书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Czt=10%■Ct+■Ct

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图书配备不像学校的校园和建筑物要考虑规模效益,而是越丰富越好。因此新建的中外合作大学在计算年度图书成本时,其生均图书量和生均年进书量要尽量和外方合作大学本部看齐。如上面公式所示,Czt是新建的中外合作大学的年度图书成本,Ct是每一本书的成本,α是外方合作大学的生均图书量,X是预期第一年招收的当量学生数,10%是图书的折旧率。为了使藏书规模和知识的更新速度保持一致,新建的中外合作大学还要预留出第二年买新书的资金,新书的数量为βx,其中β是外方合作看来大学的生均年进书量。

(五)公用成本。公用成本虽然与高校的教育质量没有直接联系,但作为办学成本的一种也需要考虑在内。具体来说,公用成本的计算公式可表示如下:

Cg=C?啄X

Cg为新建的中外合作大学的年度公用成本,δ是生均公用成本,X是预期第一年招收的当量学生数。其中δ可定为最近一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平均生均公用经费的数额,或新建的中外合作大学所在的省的生均公用经费数额,或外方合作大学的生均公用经费数额,具体如何设定可由中外办学主体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协商确定。

三、新建中外合作大学办学收入的计算方法

这里的新建中外合作大学的办学收入主要指大学从各种途径获得的资源。这些资源有的是是以货币的形式支付的,有的是以非货币的形式支付的,对于以非货币形式提供的资源可以用其直接抵充大学在办学时要购买的物品或服务,或将其按照市场价格换算成货币,以计算新建的中外合作大学的收入。总的来说,中外合作大学可以获得的收入包括学生的学费、政府对学校的投入、社会上其他相关组织和个人对学校的投入等。

(一)学费。许多中外合作大学具有民办高校的性质,因此学生的学费是新建的中外合作大学的重要收入来源。然而,在计算学费收入时,不能简单地将所有学生缴纳的学费加起来,还要考虑由于建立了新的中外合作大学,招生规模扩大,而导致的生源质量下降的问题。鉴于此,计算学费收入的公式应表示如下:

Fz=■(X-X')F-X'F

Fz是第一年收取的总学费数。G是开办新的中外合作大学之前,原有的中外合作大学最近一年入学的本科生的平均标准分。G‘是根据原有的中外合作大学最近一年本科招生时的报名情况,假设多录取了X-X‘名本科生,所有录取本科生的平均标准分。这里之所以有X-X‘名本科生,是因为X代表的是预期第一年招收的所有当量学生数,X’是指由录取的研究生换算的当量学生数。由于当前的中外合作大学一般以招收本科生为主,研究生的数量较少,且研究生一般采用自主招生的方式招生,他们的成绩难以比较和计算,因此这里在计算学费收益时只在本科生部分引入对教育质量的考虑。一般来说,在本科报名情况不变的前提下,录取的学生增加,原本分数低一些不能被录取的学生也会被录取,录取的分数线就会降低,因此G‘要比G低,其比值乘以预期第一年本科生的数量X-X‘和每名学生的学费数F就可得出新建中外合作大学第一年本科生的学费收入,再加上研究生的学费收入就是第一年中外合作大学的总学费收入。这个学费收入要比实际的学费收入低,因为本文计算办学收益的前提是与原有的中外合作大学保持同等的教育质量,而生源质量下降必然要求高校付出更大的成本来维护质量,因此必须从学费收入中扣除一部分来抵冲这部分成本。

(二)政府投资。中国的各级各类政府针对中外合作大学都会给予一定形式的支持,就政府的经济支持来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一次性拨款。如针对中外合作大学的基础建设投资,一种是给中外合作大学的年度经常性拨款,如一些与国内公立大学合办的中外合作大学每年可取得由中国政府拨付的教育事业费。对于政府的年度经常性拨款来说,它可以直接计算到新办中外合作大学的年度收益当中;对于政府的一次性拨款来说,则要看它的用途而定,即这笔钱是做什么用的,能够用多久,然后将拨款总数除以使用年限就是这部分年度收益的数量。

(三)社会资助。新建中外合作大学获得的社会资助包括两类,第一类是仲外合作大学的办学者提供的资助。例如,有的中外合作大学的中方合作者是社会上的民办教育机构,这类机构每年要为大学提供一定数量的经费。另外,作为中外合作大学外方合作者的国外大学提供的经费也可算是这种类型。另一类社会资助是社会上的其他企事业单位及个人为中外合作大学提供的资助,既包括捐助,又包括合作项目中提供的资助。社会资助在具体计算时和计算政府投资的方式类似,要看它是一次性资助还是经常性资助,如果是一次性资助则要根据其可使用的时间计算其年度资助水平,并加总到年度办学总收益中去。

按照《中华人民共合作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规定,“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事业,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中外合作大学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要成果之一,也必须遵循教育的公益性原则,即不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在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出新建中外合作大学的办学成本和收入之后,只需用收入减去成本即可,只要所得结果不是负数,就说明新建中外合作大学是可行的,如果中外合作双方通过其他方面的考量认为有必要和同一所外方合作大学合作再建一所中外合作大学“连锁店”,则可以付诸行动。

四、结语

中外合作双方想要以“连锁店”的方式再兴办一所中外合作大学除了经济方面的考虑之外,一般还有多方面的考虑,如外方大学可能会将其作为其长远教育出口战略的组成部分,而中方的合作大学则可能出于提高本校的知名度,促进本校的教育改革的考虑。因此,相关主体新建中外合作大学的原因可能会十分复杂,不能完全像企业那样只考虑是否能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在这种情况下,成本可行性分析不能成为判断中外合作大学办学规模的唯一方式,只是在保证其原有教育质量的前提下,论证其可行性的基本方式,即在其他条件和因素已经具备的情况下,只要收支平衡,新办大学就具有可行性。由于引入了教育质量的维度,在计算成本和收益时相关的标准如何设定取决于如何设定标准才能维持其教育质量,毕竟提升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除此一切办学行为都失去了意义。

参考文献:

[1]蒋鸣和.教育成本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

[2]胡汉祥,杨海芬.高等教育公用经费支出实证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8(8):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EB/OL].http:///,2004.

[4]王善迈.教育经济学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