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她为何动不动就要“自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她为何动不动就要“自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女儿成天要自杀

面前的欣欣今年16岁,她穿着牛仔裤和T恤衫,扎着马尾辫,亭亭玉立,形象阳光健康。更难得的是,她非常聪明,一双大眼睛乌溜溜的,你说什么,她的反应都非常敏捷,很懂得揣摩大人的心思,点子多,嘴巴也能说。看上去,不管是外形还是内在,似乎都挺不错的。

可是,面对这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女儿,欣欣的妈妈李女士却愁眉不展。她对我说,这孩子动不动就嚷着要自杀,我也拿不准是真是假。你要说她是真的吧,她说自杀可不是一次两次了,说得多了,我就暗自揣摩这会不会又是一个乱喊“狼来了”的孩子;但是如果不相信,把这话当戏言,万一有一次是真的,我就无法原谅自己,因为这个后果太严重了,承受不起啊!现在就这么一个孩子,谁家不是当成心肝宝贝!

我理解李女士的心情,便转向欣欣说:“这么聪明漂亮的孩子,怎么会自杀呢?”欣欣白我一眼:“那可不一定,要不今晚我就死一个给你看看?”闻听此言,李女士当即脸色就变了。我赶紧打圆场:“生活这么美好,欣欣不会舍得离开的。”“难道死就不美好吗?”欣欣一点也不给我留面子,当即反驳道。“这孩子还真是伶牙俐齿。”无奈,我只好自我解嘲。

此时,李女士接到一个重要电话,要马上离开。她匆忙跟我说再约时间,我答应了。

她是否患上抑郁症?

第二天,李女士又来电话预约见面。这次,我让她一个人来,我想详细了解一下欣欣的成长经历。下面是李女士的自述:

“您不知道,因为我和丈夫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从小但凡有什么好东西,只要她要,我们,包括孩子的爷爷奶奶都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递到她的手里。她的要求只要不太过分,我和她爸爸都尽量满足。

“小时候她知道的不多,要求还好满足。长大后,眼界开阔了,她的要求就越来越难满足。有时候,她要的东西,我们给得稍微慢了一点,她就会哭,眼泪说下来就下来。看她小脸上挂着泪水,我和她爸爸就不忍心,赶紧按照她的要求去办。

“欣欣长到十三四岁后,由于经常看电视、上网,见识多了,要求也变得五花八门。对此,我们基本上还是会满足她的,因为家里的经济条件还算可以。但是,她的有些要求明显对学习和身体健康不利,我们就不敢答应她。比如,有一阵子,欣欣不知怎么疯狂迷上了一个网络游戏,要求我们允许她每天上网到晚上11点。这既影响视力,又影响休息,对她的学习和身体健康都非常不利。我和她爸爸一合计,说这次坚决不让步!可是,您猜欣欣说什么?她说,如果我们不同意,她就死给我们看!”

“那当时你们是什么反应?”我问。

“我们当然有所顾忌啊,万一出了事,可是想都不敢想!”

在李女士随后的叙述中,我了解到,从那以后,只要欣欣想干什么而爸爸妈妈不让,她就冲到阳台上,推开窗户,大叫:“你们越来越不爱我了,什么都不答应我!我恨你们,恨你们所有人!既然你们不爱我,我就死给你们看!”欣欣每次一推窗,李女士的腿就发软,明知道孩子的要求不合理,也连连点头答应。

这样发展的后果自然是越来越糟,欣欣变得越来越骄横无理。由于年龄小,她的很多要求根本就是非理性的。而父母无原则地退让,使得欣欣为所欲为,熬夜通宵打游戏,第二天听课自然注意力无法集中,不仅学习成绩下滑,而且因为上课总打瞌睡,被老师们连连告状。

这时,李女士从包里掏出一张报纸给我看:“您看看这篇文章,上面写孩子总想自杀,很可能是抑郁症的表现。您看,我是不是应该给欣欣吃一些抗抑郁的药物呀?”

我连忙制止:“不可以,绝对不可以!并不是所有说要自杀的人都是抑郁症。如果孩子没有抑郁症却吃抗抑郁的药物,会对他的智力和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根据您的述说和我对欣欣的观察,她应该不是抑郁症。”

“那,抑郁症一般都有什么表现呢?”李女士问。

“患抑郁症想自杀的人,有许多综合症状。比如,长时间的心情压抑、郁闷、沮丧、疲乏无力;逐渐变得多疑、不爱讲话、注意力不集中、脑子反应迟钝;对各种令人高兴的活动都体验不到乐趣;多数患者还伴有失眠、头痛、浑身痛、头昏眼花、耳鸣等症状;持续出现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的症状;同时,还会表现出对前途明显的信心不足,出现强烈、多次的自杀念头和行为。而您看看欣欣,她食欲良好,口齿伶俐,对各种玩乐活动兴趣盎然,只要要求被满足了,马上有说有笑、神气活现的,比您都精神,哪里像抑郁症患者啊?再说,您见过不想活的人,对生活还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要求吗?”

我笑着打趣李女士。

“经您这么一说,我也觉得欣欣不像得了抑郁症。”李女士也笑了,但是随后她又有点担心地说,“可欣欣有时也有头痛、浑身乏力的现象。”

“那是不是在熬夜后的第二天呢?”

“还真是这样,尤其是双休日,连熬两个夜晚后,欣欣都会喊头痛,神情疲惫,食欲不振。但只要不熬夜,就没有这些现象了。”李女士连连点头。

“连续熬夜,即便是成年人也扛不住啊,更别说是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了!”我解释道。

“那欣欣如果没有患上抑郁症,为什么小小年纪的她总想要自杀呢?”李女士郁闷地问。

“原因很简单。带小孩子逛商场的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孩子看中一个玩具,而爸爸妈妈不给买,他就会哭闹耍赖,逼迫大人依从。如果大人怕当众丢脸,无奈答应了孩子的要求,那么孩子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的耍赖行为,因为孩子知道了这个招数有效。”

“欣欣小时候就是这样!”李女士感慨地说。

“是呀,小时候哭哭闹闹,要求就可以被满足。长大后,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了,孩子会寻找新的、能让大人向自己妥协的招数。欣欣在与你们的较量中,发现一旦她以死、以自杀来威胁你们,你们马上就妥协了,这招非常管用,她就会习惯性地使用。其实,主要是吓吓你们,以达到她的目的。”

“我明白了,难怪她的班主任说欣欣在学校从来没有表现出自杀的倾向。”李女士又生气又好笑地说,“那么,是不是以后欣欣再用自杀来威胁我们,我和丈夫就不用再理睬她了?”

“万万不可!”我赶紧说,“当孩子以自杀威胁大人时,如果大人置之不理,或者嗤之以鼻地嘲笑她,有本事你就死给我们看呀!这是极其危险的!孩子思想简单,爱面子,本来就是要挟一下,不打算当真的,可大人如果一激将或根本不理睬,孩子一时间抹不开面子,下不了台阶,热血冲头,悲剧说不定就真的发生了。”我严肃地提醒李女士。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这么不把生命当一回事呢?”李女士看左右不行,非常烦闷。

“现在很多的电影、文学作品和网络游戏,把死亡描述得或者浪漫唯美或者英勇壮烈。死前,有大段慷慨激昂的对白,身后突现彩霞、晴空飘雪等瑰丽景色,死后羽化成仙,而死后的模样也是一抹鲜血之上,完完整整,面容甚至比生前更加美丽动人。所以,孩子误以为死亡是非常轻易、简单,甚至美好的事情,他们对死亡缺乏真实、鲜明的认识,因而对生命也就缺乏应有的尊重和爱惜了。”

“那,用什么方法能帮助欣欣认识到跳楼和死亡不是开玩笑,而是非常严肃和残酷的事情呢?”李女士焦急地问。

“欣欣已经16岁了,且身体健康,所以这里我推荐一种游戏,你可以带欣欣去试试!记住,太小或身体不健康的孩子不宜用此招。”我给李女士详细讲解了游戏的过程。

“呵呵,好的。”李女士听罢,说这个周末就带欣欣去试试。

“死亡”体验很恐惧

周末,李女士和丈夫带着一向号称自己很勇敢的欣欣来到游乐园。李女士推荐女儿玩最刺激的“绝对深度”。“绝对深度”的游戏是这样的:游客坐在可上下移动的座位上固定好,座位在升到离地面30米的高空停下,稍作停留后,随即以近乎自由落体的速度急速跌落,模拟从高楼纵身跃下的心跳感觉。

第一次玩,欣欣爸爸坐在欣欣的旁边,握着欣欣的手。游戏启动后,欣欣花容失色,大声尖叫。爸爸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恐惧,大声对欣欣说:“别怕,有爸爸陪着呢!”欣欣吓得紧闭双眼,看都不敢看。

下了游戏机,欣欣双腿发软。李女士笑道:“这才10层楼的高度,什么感觉呀?”

“吓死我了,我感觉自己快死了,又怎么也死不掉,难受死了,再也不玩了!”欣欣大喊大叫地说。

“宝贝,再陪妈妈坐一回,妈妈也想试试呢!”

李女士拉着欣欣的手又向游戏机走去。欣欣咬咬牙,又坐了上去。空中巨大的失重感让李女士也感觉到了极度的恐惧,她也大声尖叫起来,而欣欣更是吓得魂飞魄散:“啊,我不玩了!我要下去,我要下去!”

难熬的几分钟终于过去,机器一落地,欣欣飞快地逃离机器,跑过去抱住爸爸,撒娇道:“我第一次感到脚踩大地的感觉真好!爸爸,我们走吧,赶紧回家吧!这里一点也不好玩,感觉糟糕透了,一点也不像书上说的!”

望着欣欣因紧张、后怕而发白的小脸,李女士觉得自己陪着受了一回惊,值!

回到家,坐在松软的沙发上,欣欣忍不住又提到白天在游乐园玩“绝度深度”的感觉。李女士趁势取出早准备好的图片和资料,给欣欣讲解高空坠落时痛苦的生理和心理感觉。她还说,有些人由于在坠落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者因为坠落角度等原因,落地后并不会马上死亡,而是造成严重伤残,终身离不开轮椅,失去常人所拥有的自由和健康,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欣欣,你知道吗?在游戏中,如果你害怕了,可以选择不玩。而在现实生活中,死亡是非常惨烈,且不可逆转的,一旦发生了,就再也回不来了。”李女士语重心长地说。

聪明的欣欣听妈妈这么说,又后怕又羞愧:“妈妈,我今天才明白跳楼的感觉这么糟糕,假如死不掉的话还有可能造成终身残疾。你放心好了,以后我再也不会用跳楼来威胁你们了。”

“是呀,宝贝,你要知道生命是多么可贵,也要知道爸爸妈妈是在用全部身心爱着你。但是有时候你的一些要求会伤害自己,所以我们没法答应你,你能理解吗?”

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孩子对大人的劝解更容易接受。

在亲身经历了死亡的痛苦,又了解到老爸老妈的良苦用心后,欣欣对父母多了几分尊重和理解,对妈妈的意见,她温顺地点头表示同意,并告诉妈妈:“你们放心吧,我已经长大了。今天看见妈妈那么害怕,还陪着我体验死亡的感觉,我非常感动。我以前总是用跳楼来要挟爸爸妈妈,多幼稚啊!”

一场危机,就这样圆满地化解了。

我希望这个故事能给那些因子女轻视生命而苦恼的家长们一点启示:当您用充满爱心的智慧游戏代替野蛮的训斥和无原则的让步,教育任性、不懂事的孩子时,孩子不但不会逆反和责怪,反而会由衷地佩服您的智慧,感谢您把人生的真谛告诉了他。

另外,我还想给家长朋友们一些重要提示:

1. 动不动就以自杀相要挟的孩子,大多是从小惯用哭闹、耍赖的招数胁迫大人满足自己不合理要求的孩子。家长对孩子的胁迫一次次妥协,终有一天会让孩子学会“以死相逼”以达到自己的不合理目的。

2. 孩子对家长以死亡相威胁时,家长固然不能一味让步,导致孩子得寸进尺,但是也不能不予理睬或嘲笑讽刺孩子,更不能一气之下对孩子说出诸如“有本事就死给我看”之类的话,以免刺激孩子冲动之下做出傻事。

3. 让孩子明白家长不同意他的某些要求,是为他的身心健康着想,让他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4. 找机会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他参加一些惊险但安全的游乐项目,让他体验濒临死亡的感觉,从而了解死亡,珍爱生命,敬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