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农业产业集群这一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农业产业化向纵深方向发展的重要路径,对农业产业的迅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如集群化程度低、支撑体系不健全、人才缺失、技术能力创新不足等问题提出对策建议:重视集群内各机构的协调发展,调高自主创新能力,壮大龙头企业的发展,发挥政府作用等。

关键词:农业产业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创新

中图分类号: F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80611010

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农业产业化已经开始向纵深方向发展,农业产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集聚(集群)现象。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中涉农企业的日益增多,并且逐步在一个地方集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是一些地方政府提出发展农业经济的一种有效措施。

一、农业产业集群理论概述

农业产业集群,通常是指以传统农业为中心,拥有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大量专业化的企业及机构支撑,在空间上集聚形成的包含紧密相连的农户、企业、机构及市场等在内的密集柔性网络合作有机体。

农业产业集群有着巨大效应:一是集聚效应。农业产业集群使农业资源和投入的要素如人才、销售网络、市场份额、资金投入等形成积聚,为群体内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二是竞争效应。产业集群形成了一种激励机制,使集群内农户之间、企业之间、生产者之间竞争增强,大大激励了农业企业创新和企业生产的增长。同时,集群内各个市场主体以集群方式参与外部竞争,提高了竞争能力,增强了抵抗市场风险能力。所以产业集群的形成改善和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三是分工效应。集群内农业生产、加工及其流通,形成明显的专业分工,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形成专业户、专业村,提高了企业创新能力,降低了交易成本。四是协作效应。协作出效率、出效益。农业集群内的企业之间协作是建立在资源共享和专业分工基础上的,形成了协作机制,创造了协作精神,相互取长补短,可以分享规模收益。五是区域效应。农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形成密切的横向联系。这些企业在向外部拓展过程中,又会同外部建立起广泛密切的联系,从而带动整个地区各个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形成强大的区域效益。六是品牌效益。农业集群发展以产业为依托,以品牌为基础,树立起“产业品牌”、“产品品牌”,形成拳头产品,从而树立起集群的名牌产品,带动产业发展。

二、 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区位优势,河南省已建立了在特色主导农业基础上的农业产业集群,并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调查表明,2004年河南省的143个产业集群中,主导产业为食品加工业的有27个,占了将近1/5,其中漯河源汇区肉类加工产业集群和郑州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年产值都已超过了150亿元,另外还有几十个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与农业密切相关或属于大农业的范畴。在品牌建设方面,河南省涉农产业集群特别是食品加工业集群的产品品牌表现尤为突出。金苑、思念、奥克在2002年至2003年度产品质量评比中分别先后荣获“国优名牌产品”、“免检产品”和“绿色产品”;2004年“金苑”牌面粉、“思念”牌速冻水饺、汤圆分别获得国家名牌产品称号,“双汇”、“华英”荣登肉类畅销品牌,“中牟”大蒜跻身蔬菜畅销品牌。另外还形成了一批地方特色浓郁的农产品产业集群:如许昌的发制品、农产品加工、漯河的食品加工、信阳的毛尖茶、南阳的丝毯、地毯、固始的柳编产业集群等。

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河南省的农业产业化实现了迅速发展,农业产业集群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如企业融资难;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生产设施、装备落后、公共品配备不足;科技含量不高;自主创新力不强;农业产业发展软环境不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人才缺乏等。

(一)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还很低

大部分农业产业集群的产业和企业构成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产业链条短而单一,上下游企业衔接不紧密。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农业产业集群的核心产业不完整,产品生产配套能力不强,产业集中度较低,市场销售较为分散,主导产业和名牌产品较少,整体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而且,企业之间行业关联度不高,群内企业之间的合作意识淡漠。另外,集群内环境建设滞后,许多集群内企业间缺乏必然的产业联系,难以形成各种能够推动企业有效互动和相互促进的公共机制,由此导致行业自律性差,竞争无序,恶性竞争现象时有发生。

农业产业集群内的企业生产还没有实现充分的规模化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强,同时又缺乏相关产业和机构支撑,集群的集聚经济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农户的企业化经营水平低。目前河南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专业协会等农户组织的数量还很少,功能还很不完善。

(二)服务体系不健全

大多数地区只注重发展核心产业本身,金融、研发、营销、广告等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为整个集群发展服务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代表整个集群内大多数企业利益并成为其与政府和社会各界交往的行业协会不发达,也缺乏为其培养专用性人才的教育机构和完整的培训体系。服务体系不健全,没有充分发挥各种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对产业集群的服务作用。产业集群普遍缺少资产评估、项目咨询、人才培训、信息网络、产品检测、物流配送、物业管理等服务组织,现有的中介组织其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满足不了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直接制约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三)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河南省的农业产业集群缺乏创新机制和创新网络,普遍缺乏研发机构和研发队伍,缺乏各方面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体系,产品销售收入中用于科技创新的费用比重极低,企业治理结构落后、管理人才缺乏,企业间缺乏交流和互动,地区创新机制严重缺乏,产业集群本身的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农业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还很弱。目前来看,河南省的农业科学技术服务主要还是由政府及其他事业单位提供的,从集群的视角看,这种创新能力还只是外生的,而集群的内生化创新能力还非常欠缺,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向创新优势型产业集群的转化升级。

(四)集群内企业规模较小

目前,河南省的产业集群规模小、企业少,产值在1―30亿元规模的占85%以上,年产值最大的产业集群为213亿元,与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很大。集群内的企业以个体、家庭企业为主,起点低、规模小,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实力不足。目前,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处于20世纪80年代的世界平均水平,15%左右处于90年代水平,只有5%左右达到目前国际先进水平。到2004年底,河南省日处理小麦200吨以上的企业仅有90家,占粮食加工企业总量的3.2%。由于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和企业规模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企业自主开发新产品的能力较低,此外在产品质量、卫生标准、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一)重视农业产业集群内各机构的协调发展

针对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中产业链条短而单一的特点,河南省应着力培育集群内为主导农产品生产提供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及支撑服务的企业和机构,延长产业链条并使产业链条复杂化、网络化,以强化集聚经济效益。另外,应充分重视农户市场组织水平的提高,完善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制定并细化可操作的扶持政策,促进农户间各种组织的发展壮大。

组织商品博览会等多种形式的交易会,建立农产品物流公司、信息中介公司及其他服务性公司,以有效的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并提高农业生产规模,也能提高农户工资性收入的比重,成为农业产业集群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集群不是鼓励发展,必须有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各种规范的咨询和中介服务机构,如管理、技术、信息、人才、财务、金融、法律等方面的中介服务;完善的创业服务中心,依托大学、科研机构和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兴办能够为创业者提供共用技术开发平台的专业技术孵化器,为处于种子和创建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提供孵化器功能;教育培训体系,其职能是提供人才保障,同时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业务范围,提供相应的服务,为促进产业集群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完善的集群中间产品市场体系,强化相关融资网络系统和拓展外销网络。

发展较好的农业产业集群,包括农户、生产基地、龙头企业、流通市场、技术推广、安全检测、管理咨询、金融服务等相关支持体系,通过产业链在一定区域内的大量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间的关联和协作效应,成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群落。所以,建立完善的农户服务系统,发挥服务中心、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机构的整体功能,是发展大农业、促进产业集群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努力提高农业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集群升级

要引导集群内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完善科技项目风险投资机制,改善技术创新环境,推动技术创新工作。积极组织引导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企业联合建立公共试验室、检验检测中心、模具开发中心等,对中小企业提供相关技术开发、技术咨询、产品检测等开放式服务,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增强产品和技术开发能力;引导企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积极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科技人员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开发或联合开发的技术创新机制,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产品换代、技术和设备更新,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积极发展为装备工业、大型企业、跨国公司配套的高科技产品和科技型企业,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企业创新,形成一批掌握更多核心技术、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涌现更多知名品牌的中小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三)壮大集群规模,打造龙头企业,加强群内企业的分工与协作

促使农业产业集群向规模化、专门化、协作化方向发展。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生产要素和产业链聚集,增强区域产业自身实力和辐射强度,进一步加速产业集聚,实现规模经济。要走具有竞争力的本地特色产业之路,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专业技术、人文与体制环境及基础条件,真正形成集群自身的特色产业和品牌。在发展产业集群过程中,全省各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培育壮大拳头产品,进而形成有竞争优势和区域优势特点的主导产业,通过产业集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

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坚持企业自愿原则的前提下,引导同类产品生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进行资源整合,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方式,发展专业化分工,加强上下游产业的纵向合作和产品研发、品种配套、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横向联合,形成专业化分工明显、企业间协作紧密、产业链完整、服务体系健全的产业集群。引导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分工协作,鼓励中小企业主动为大企业配套,向高、精、专、新方面发展;鼓励大企业向中小企业转移零部件生产,建立以市场配置为基础的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协作关系,逐步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小企业专业化、配套协作的产业组织体系,促进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四)发挥政府在农业产业集群中的作用

产业集群首先是市场的行为,是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竞争的需要以及经济效益的考虑做出的选择,但是,产业集群的区位和产业选择,市场的分割与统一,都与政府的行为相关,政府必须发挥其协调功能,创造一种支持日益增长的生产率的环境。首先,政府应该提供物质基础设施,如便利的交通、通讯、配套的生产服务设施等,为产业集群提供发展的硬环境。其次,政府必须致力于营造一种适合产业集群发展的氛围,即软环境。它主要体现在集群内的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科研机构、行政机构之间,建立一种长期合作的稳定关系。例如为资金流动服务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劳动力流动服务的人才交流中心,为加强同业人员交流合作而成立的行业协会,以及为企业集群服务的各种中介机构等等。

参考文献

[1] 冯德显.产业集群及其对河南经济发展影响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3,( 6) : 21- 25.

[2 张占仓.产业集群战略与区域发展[J].中州学刊, 2006,( 1) : 31- 35.

[3]符正平.论企业簇群的产生条件与形成机制[J]. 中国工业经济, 2002, ( 10) .

[4]刘斌.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经济分析[M ].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