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企业怎样成为自主创新主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企业怎样成为自主创新主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建构区域创新体系的过程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成为迫切的要求。为什么要进行自主创新,能不能进行自主创新,怎样进行自主创新?柳州的企业以自己的实践做出了回答。

市场法则要求企业自主创新

科学技术对提升企业竞争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要求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的优胜劣汰的考验中,柳州企业认识到自主创新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柳州的家电产业曾经是当年中国同行业的一面旗帜,但由于缺乏持续的创新,使企业失去了先进技术的支持,最终导致“全军覆没”,不但失去了品牌,而且全行业从柳州退出。“柳工”也是著名的老企业,但由于始终坚持技术上的自主创新,则使自己在中国工程机械装载行业保持着领先。“柳工”是我国第一台ZL50装载机的诞生地,率先在全行业完成了第二代的代表产品ZL50C。接着又于2000年在全行业推出了代表我国装载机行业最高技术水平的第三代更新换代产品ZL50G。2003年他们把专利战略纳入技术创新战略,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每年平均增幅高达100%,至2004年12月,公司已拥有有效专利44件。现在他们每年都有近百项科技成果。“柳工”的董事长认为:“柳工之所以没有被跨国公司挤垮,就是因为柳工有3到5个核心技术。”

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是后工业化国家追求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因为这些先进技术的知识产权不在自己手里,结果就大大受制于人。因此,必须在吸收、消化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柳州五菱集团先后引进一汽、东风、上海、通用等国内外汽车巨头的技术和产品,在此基础上加大技术投入,连续推出吸引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车型。他们开发的获6项国家专利的五菱V1系列观光车和V3高尔夫球场车不仅在国内供不应求,而且还进军东盟市场和欧洲市场。目前五菱集团仅微型车的生产能力就达2.5万辆,可实现年产值8亿元以上。

在市场风浪的搏击中,柳州的企业认识到了自主创新的意义,这不是赶时髦的口号,而是市场法则给他们的切身体验。

企业能够成为自主创新主体

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具有强烈的自主创新要求,而且也完全有条件进行自主创新,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柳州的企业在锲而不舍的创新实践中锻造了自主创新的能力。

柳州市在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变中,紧紧抓住了这个关键环节。企业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一般都保证在3%以上,有的企业高达5%以上。“柳工”的技术中心2004年的技术开发经费总投入为1.52亿元,占产品销售总额的4%左右。2005年他们加大了投入的力度,三年后力争达到5%,“十一五”后期力争达到7%。“柳工”的技术中心是专门从事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的机构。现拥有专业技术人员318人,高层次的工程机械人才68人,其中硕士、博士25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5人,高级工程师28人。

民营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金有限,新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的困难很大。但是由于认识到自主创新的意义,柳州的许多民营中小企业集中了资金和人才投入研发。柳州浦发公司是一个生产汽车空调的小型民营企业,年产汽车空调1万5千套,但生产线上只有13名生产工人,大多数人是在技术部和开发部搞新产品的研发。公司总经理虞惠雄算了一笔账:“我们开发十个项目,只要有一个成功,开发的投入就全赚回来了,如果有两个成功,就能推动企业向前发展。我们是小企业,只能找市场缝隙,研发出有竞争力的有质量的新产品,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空调的核心技术在压缩机,他们苦干了三年,先后投入1000多万,研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一流的涡旋式汽车空调压缩机,投产后不但可以与日、美同类产品竞争,而且这种压缩机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方面,提升许多产品的竞争力。这给人的启示是,要打破只有大企业才有条件搞自主创新的传统观念,民营中小企业同样可以投入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同样有可能取得世界一流的自主创新成果。

怎样成为自主创新主体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企业都有自主创新的愿望,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取得成功的。这就还需要认真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解决好如何自主创新的问题。柳州市在从制造走向创造的进程中,为我们在这方面提供了许多值得重视的思路和做法。例如,企业家主导着企业的创新活动,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企业家,才会有成功的企业创新活动;技术创新人才为本,要积极培养人才,大胆使用人才,创造条件引进人才;企业是直接面对市场的,技术创新必须与工程相结合,努力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创新产品不能停留在满足需求上,还要善于引导需求,提供客户没有想到但很需要的产品;要站在行业最前列,预测技术发展方向,按照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创新;创新要与创收相结合,在创新产品的同时,就准备好怎样推广、怎样进入市场,以求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回过头来支撑更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形成良性互动;创新不能单靠企业自己的力量,要善于吸收、消化别人的成果,借助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力量,等等。

拥有310项专利的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预应力研究及应用的佼佼者。该公司拥有知识产权的10多项自主创新技术和OVM锚具已大量应用于各地重点工程建设。他们建立了有一百多人的技术研发中心和自己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每年的研发经费占到总收入的5-10%。他们在同济大学设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每年都有本企业的科研人员与专家一起工作。欧维姆已经把“柳州创造”坚实地扎根在全球预应力领域。一个民营企业创造的这个经验,已在柳州的企业界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和领导层对技术创新的重视,他们所形成的“技术创新-经济效益-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之路,更成了各企业竞相效法的对象。